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00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子刘子自传》教案(二)(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对作者人生轨迹的解读,理解作者的思想与精神。
教学安排:
一.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二.提出问题,并作探讨。
1.一般来讲,古代男子的理想可能是什么?
“仕”
2.“仕”之后,更高的理想可能是什么?
进一步“仕”,且“达则兼济天下”
3.作者是否具有这些理想?
是。有文中琳琅满目的官名为据
4.作者担起这些理想时,肩上有无更多一层重负?
应有。首段所记之祖先,无一人不为官。作者可能承担着家族期望,一如《项脊轩记〉中的归有光。
5. 作者是否实现了这些理想?
(1) 初步讨论,强调以文本信息为理据。
(2)提示:找出文中作者就任官职的动词,分别用词语与坐标系曲线描述作者的仕途。(两同学上黑板演示)
(3)在学生板书的动词中点出显现职位升降的关键词语。
调 擢 改 出 贬 (诏)征 (复)授 入 转 移
(4)用坐标系曲线描述作者的仕途:
官职
A
B C
年龄
A=改屯田员外郎——出为连州
B=诏征——复授连州
C=追入——转苏州刺史
(5)用词语描述作者的仕途:
命途多舛 宦海沉浮 多贬 多外放 终不得志……
(6)读末段,指出最见作者感慨之语句
“天与所长,不使施兮。”
作者之所欲“施”=?
=作者的理想:“仕”,且“达则兼济天下”
分析作者首次被贬的原因:“永贞改革”(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指出“永贞改革”措施之一:废宫市。结合白居易《卖炭翁》所述“宫市”之害,
进一步理解作者之政治理想及其理想不能实现之痛。
6.再读末段,体会作者的另一种感慨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1)结合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揣测作者后两次仕途失意(B=诏征——复授连州
C=追入——转苏州刺史)的原因。
(2)初步讨论之后,赏析刘禹锡的两首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与“君子所爱”之梅兰菊荷比较,桃花似更显其俗艳,可见作者轻蔑讥讽之意,据说写下此诗,是作者“诏征——复授连州”的原因之一。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由后两句读出作者的不屈精神,据说写下此诗,是作者“追入——转苏州刺史”的原因之一。
(3)读作者《再游玄都观》之序文
予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还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结合“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凭吊刘禹锡二十三年矢志不移的耿介之气。
三.作业:选刘禹锡诗一首,抄写并评析,尽量做到“知人论世”。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子刘子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子刘子自传》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激活语文课堂(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