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654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设计:湖北省通城县城关初中 田墨文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通过朗读,品味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雅词、美句的积累。
教学难点:
美点、妙点的品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品读法。3、积累法。
媒体设计:
以powerpoint为平台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段声音。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生:鼓声。)确切地说应是陕北的腰鼓声。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所听到的声音与你听声时所想到的画面吗?(学生描绘。)画面描绘得十分精彩,而声音的描绘却相形见拙。看来声音这东西无色无味,要写出来确实不容易。今天,我们来看作家刘成章是怎样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让你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竟至于如痴如醉的。我们学习的步骤是:感知、品味、积累。我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
二、整体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翻开《安塞腰鼓》,听老师范读课文。要求:用句式“……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三、朗读交响乐
师:这么美的文章,这么美的语言,同学们想亲自朗读感受一下吗?请同学们准备朗读课文。这次朗读与以往不同,采用类似于合唱团表演的形式:有领唱、对唱、齐唱等。那到底该怎么读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具体的分配方案。请看屏幕。
【第1——4节,一女生,轻柔、缓慢的朗读。 第5——8节,男生齐读,深情赞颂;第9、10、11节,三女生轮读;第12节,一男生读;第13节,男生齐读;第14——16节,男、女生齐读,常速;第17节,男生齐读,有力短促;第18节,男、女生齐读,有力赞美;第19——20节,男、女生轮读,深情,中速;第21节,男、女生齐读;第22节,男生齐读,声音渐高;第23节,女生齐读,抒情;第24节,男生齐读,有力短促;第25节,二组齐读;第26节,一、三组齐读;第27节,男、女生齐读。 第28——30节,一女生,轻柔、缓慢的朗读。】
(请同学们利用2分钟的时间先行熟悉一下。)
四、品味——语言。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略)
五:积累——雅词。
师:我们欣赏了这么优美的词语与句式,少不得要来个积累。请同学们把摘抄本拿出来,看屏幕上的图画和文字(多媒体播放图配文),快速自由地朗读,并随手记下感受深刻的词句。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刘成章
朗读 感知——内容
朗读 品味——语言
朗读 积累——雅词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滕王阁序qz(苏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语文版七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