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15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祖国山川颂》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
 【设计指导思想】

      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自有国家以来,每个人都天然地与祖国连在了一起。人与国家的关系是复杂的,从历史上看,正如法学家潘大道所说,国家“都是为少数人所独占——君主、军阀、资本家及专业之官僚、政客等”(《为什么要爱国》),他们在阶级社会中常常是作为国家的代表,这必然造成个体对国家的复杂态度,为什么历史上经常出现忠君与爱国的矛盾,道理就在这里。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当异族入侵时奋不顾身地捍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表现为愤怒与忧患,批判与建设,谴责与赞美,这些都可以是出自对祖国的热爱。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责任,都发扬国家主人翁的精神,我们的国家才能一步步走向民主,走向繁荣,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情况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民教育永恒的主题。高一学生正处在情感的可塑期,同时也正处于情感的饥渴期。对于爱国主义,现在的学生不可说不知,却知之于狭隘,对于爱国的理解仅停留在表象上,如爱国歌、爱国旗等等。对于祖国的理解有同学也仅停留在对国名的印象上,而对其真正的内涵却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

      同时,对爱国思想的看法上,学生容易走向政治化理解的极端,甚至把他看成是空洞的教化。学生不是不懂得爱国而是在教育中缺少爱国的载体。一个抽象的命题,如用抽象的词语来阐释,是苍白无力的。其实学生拒绝说教。

      自然是美好情感的来源。沉重的学业压力让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远离自然。学生很难从文字中寻找对自然的认同与共鸣,许多诗文中的情景表达也让让学生似懂非懂,解释起来也只是一些空洞的术语,缺少真挚与交流。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其实是一些低俗的,或是软绵绵抒情文字,在这样的文字当中接受精神的抚摸,所以学生的欣赏有低俗化倾向。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兴趣不高,在烦重的课业压力之中,很多学生也是应付了事。所以对语文的学习习惯不甚重视。预习的要求不能到位,课文的理解不会也不能能深入,导致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作业巩固也不容乐观,课堂所学不能很好的得到消化。

【教学目标任务】

1、感悟作者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祖国这一主题思想在一个民族文化内涵中的重要意义与核心地位,挖掘个人与祖国的关系,理解祖国这一概念的人文内涵。

2、“颂”的文体特点,理解铺陈叙述的表达方式。

3、与《肖邦故园》的写景艺术比较阅读。理解两文在写景中的修辞运用原载技艺,进行仿句训练。

4、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与阐释“祖国”这一人文概念的内涵,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与情感。

2、学习全景式铺陈和片断式的结构特点。

3、学习利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写景抒情。

【教学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与任务】

1、理解“祖国”这一概念的人文内涵;

2、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全景式铺陈与片断式结构

3、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预习与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全文,提倡高声朗读文章,体会文字蕴含的作者情感,品味文字的意蕴;

2、利用教辅用书或相关的书籍与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影音等),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以及这一情感的原因。

3、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有关爱国主题的名言名句,收集并筛选以备用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导入教学

1、展示学生查找的关于爱国主题的名言名句(投影一)

①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②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与人民。                                   ——邓小平

③ 国家是靠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份。我觉得凡是脚站国中土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           ——陶行知

④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闻一多

⑤ 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美德。            ——徐特立

2、师生共同品味这些名句,教师总结导入:

不管是对于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祖国都是一种运魂,是擎天世巨树上的落叶飘向大地母亲怀抱时的那一种殷殷深情;是一种使一个国家虽然饱经沧桑忧患却仍能焕发生命光泽的力量支柱;是一种使自己的儿女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将魂萦梦绕,日牵夜挂的精神召唤;是一种流在每个人血管里,祖祖辈辈,生生不息,光照千秋与日月争辉的魂;更是一支中华儿女心中永恒的赞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当代散文家黄药眠先生的《祖国山川颂》。

二、知人论世,解题释题

 1、关于黄药眠(投影二)

      黄药眠,广东梅县人。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奉命派到莫斯科担任青年共产国际英文翻译;他曾带着共产国际建立抗日统一民族战线的指示回国,却遭到怀疑与误解;他曾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出狱后又受到审查与猜疑……此后,他一直以民主人士的身份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展开全文阅读
     黄药眠先生是诗人、教授和文艺理论家,他临终前完成了《黄药眠口述自传》,向我们展示了他生命的另一面——追求与投身革命的经历。此书由黄药眠口述,夫人蔡彻整理。书中详细记录了先生坎坷、传奇的一生,尤其是他鲜为人知的追求与参加革命的经历。

  2、了解文章背景(投影三)

      《祖国山川颂》发表于1980年,此时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黄药眠这位历经新旧中国的老知识分子,从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中走出来,对此激动万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伟大祖国的多个侧面,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描绘大好河山,表现了祖国广袤大地壮阔伟大的自然风光,赞美了创造祖国一切的劳动者,表达了质朴而崇高的爱国热情,激发起人们以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决心。

3、解题释题(投影四)

① 关于“颂”:

“颂”,是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诗经》,是一种诗歌形式,主要用于王室、宗庙祭祀的乐歌,舞歌,以颂扬功业仁德为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强调颂的写作应“敬慎”“典雅”,描写虽近似赋,但不流于过分华靡之境。《艺文类聚》中也说道:“颂,诗之美者也。”可见,颂的文体特征在内容上多为赞美歌颂,写法上多用铺叙。“颂”作为文体,后世界定更为宽泛,凡是以赞美歌颂为主题的都可以称为“颂”。

② 解题义:

题目中的“颂”字,表示这是一则散文,“祖国山川”表明了本文颂的内容与对象。

三、速读课文,结合预习,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本文是一篇“颂”,请学生找出文中表达歌颂与赞美的句子,体味作家的情感。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文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这是文章的抒情主线)

    ① 我爱祖国,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      ② 我爱祖国的山河大地。    

③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                ④ 我爱我们祖国的人民。

    ⑤ 我爱我们祖国的文化。                ⑥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神奇

    ⑦ 这是多么淳朴的劳动者之美啊!        ⑧ 我对祖国真的有说不出的怀念

    学生反复吟咏,大声朗读上述文字,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感。

   【明确】 作者用高亢的语气唱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热爱,或热烈或深沉,表达出作者无尽的爱国之情。    (投影五)

   2、文章以热烈的笔触来歌颂祖国山川,那么作者写了哪些祖国的山川美景?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文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方式)

① 珠穆朗玛峰、黄土高原、西双版纳、华北平原、黄河、扬子江、大兴安岭、海南岛等大自然的山河大地;

② 经受风霜雨袭、异族入侵、弹雨轰击、人民改造的祖国大地;

③ 四季美景、晨曦落日

④ 扬子江、高山、黄果树瀑布、门前小溪

    【明确】本文以祖国为歌颂对象,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秀美为赞美内容,采取全景式的描画与铺陈的方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心中的祖国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铺叙,既有对传统的秉承与借鉴,又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与思考,整个文章读起来大气磅礴,深情动人。

      【补充】所谓全景式就是全方位,从整体的角度去进行描写;所谓铺陈就是类似于古代诗文中“赋”的手法,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复的多种手法的描写。

   3、文章是否仅仅赞美山川风物,除此还写了什么呢? 

    (通过此环节,结合先前内容,概括理解“祖国”这一概念的人文内涵)

    【明确】祖国人民、祖国的古典诗歌、祖国的语言

   4、文章在描写祖国山川美景的同时,又赞美“人民、文化与语言”,是为了什么?

    (通过此问的讨论,使学生能理解作者眼里的祖国概念,把握祖国的人文内涵)

     【明确】(投影六):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等。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这些特征,选择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从而与别国区别开来。因此,对个体来讲,祖国不仅是其出生的国度,更是给他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文化的背景,同时赋予他继承延续并创造这种文化的使命。捍卫国家尊严,促进国家繁荣也因此成了每一个国民的责任。所以爱国主义是从古至今最朴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祖国是个非常人文的概念。热爱祖国不仅体现在热爱祖国的山川美景,也体现在热爱祖国的“人民、文化与语言”。

    5、与以往学过的写景抒情散文相比较,本文在行文之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明确】 片断式的结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不受时间、空间以及思维的限制,任思绪结盟自由地飞翔,让情感尽情的抒发。   (投影七)

    6、片断式的结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请思考文章是怎样把这些片断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请梳理文章作者的情感脉络。

       (通过此环节来把握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神散形不散的散文特点)

      【明确】①我爱祖国大地的种种的优美景致,我爱祖国的人民、文化与语言,我爱春夏秋冬和晨光落日的美景,也爱家乡的小溪、扬子江与黄果树瀑布。这些内容运用片断式的表现手法予以示显,看似散乱,但形散而神不散,每个部分既有侧重又有内在的联系,有一条清晰的情感之线。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之情。

         ② 作者的情感线索:(投影八)

           总      领:表达对祖国山河之爱

           主题具体化:爱祖国大地的优美景致、爱人民文化与语言、爱祖国四季与晨光落日、爱家乡的小溪与黄果树瀑布

           主 题 升 华:小溪汇入大海、流水化作羽云

   四、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的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写景片断,品味其语言特点,写一点评析文字;

      2、预习《肖邦故园》,了解肖邦,重点朗读文中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文字,试着将其与本文之中写四季的文字作比较。


展开余文
五、板书示例

          

颂大地之美,文化语言之美          ——   劳动者创造之美

          颂四季之美,晨昏落日之美          ——   如诗如画

          颂家乡之美,江河瀑布之美          ——   祖国的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任务】

1、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感受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

2、就课文写四季风光的文字与《肖邦故园》作比较阅读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的点评作业,并把相关课文的内容大声朗读出来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品评文章的语言特点)

    №1 【文段示例】(投影一)  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胆在我脑海参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秀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一阵一阵的风,吹来断续的笛声……

     【评点示例】(投影二) ①生动的比喻,将桥孔比成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生动形象而充满情感;②抓住细节画面,写雨中打伞过桥,燕子飞来又飞去,风吹笛声,情韵绵长;③动静相衬,写桥孔以动写静,行人飞燕富有动态,以静态来写红棉花开,

     №2【教师补充】 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非常丰富与成功。比如4、5、11的排比,11、23、32段的拟人手法,27、34、35段的比喻手法。这些都与颂这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描写对象更加具体而生动,富有立体感。如:

      排比:“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茂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西北诸省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的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作者将祖国的大好河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作了全景式的描画,视野开阔,超越空间的限制,一腔爱国之情如滔滔江水流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投影三)

      拟人:“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跟来遥望东方,企盼着晨曦。果然,红光满面的太阳出来了,它愉快地抱吻着每一枝树梢,了出金色的微笑。”早晨,一切都充满了生机,树在迎接太阳,太阳在拥抱树,一幅阳光流溢的金色画面满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密意。这是一幅祖国昌盛祥和的画面。(投影四)

      赋陈:一作为铺陈。古代诗歌中,如果篇幅较长,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这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部分基本上都是用铺排的写法。(投影五)

     №3 【仿句训练】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所填的两个句子句式、修辞方法相同,语音连贯。(投影六)

       遥望西河,                 ,纵洒一天汗雨,切切等待,桃花开日。瞩目东海,              ,牵来几许思念,殷殷期盼,团圆那天。

二、与《肖邦故园》的比较阅读

    1、了解肖邦(投影七)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2、学生朗读两文中有关描写四季景物的文段,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各自四季的特点。

      【明确】(投影八)

春 夏 秋 冬

《祖国山川颂》 万紫千红

充满生机 青葱轻俏

欢快淳朴 硕果累累

色彩斑斓 洁白朴素

纯洁娇艳

《肖邦故园》 温柔娇嫩

轻盈明丽 清丽成熟

馥郁悠扬 雾缭烟绕

深沉郁闷 纯白空旷

静寂孤独

   3、讨论两文在写景抒情上的特点。(投影九)

          ① 描写角度不同。《祖国山川颂》歌颂的对象是祖国,所以它是在普遍意义上来写季节更替中的景色变化选取的也是能体现节候特征的事物,如春花、夏树、秋实、红叶与冬雪,并将人们的心情意绪穿插其中,形成不同色调与气氛的意境与场景。而《肖邦故园》只写一处的景物变化,所以在对象选择上就受到限制,它虽然也有对四季景色的一般性描写,但更多的是具有肖邦故园特色的风景,如丁香、栗树、日本樱花、睡莲、柳莲等物。

          ② 修辞手法不同。《祖国山川颂》更多的运用排比、拟人与比喻;而《肖邦故园》则更多的运用通感的手法,将景物描写与肖邦的音乐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如:“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键上的轻盈的速奏。”“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开头的几节。”

          ③《祖国山川颂》写景中蕴含哲理和隐含象征。如写奏的勃勃生机时,将春天永恒、人世沧桑的哲理蕴含其中,“繁盛的花木掩着古墓荒坟,绿色的苍苔披覆着残砖废瓦。人世有变迁,而奏则永远在循环不已。”《肖邦故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肖邦故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美丽的自然景物,并把它们与肖邦音乐自然融合在一起,写得如诗如歌,令人陶醉。

【作业布置】

1、完成语文作业本中相关的作业内容;

2、写一则“春颂”,字数在800字以上。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祖国山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教学建议(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