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90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作文的审题、构思(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一、作文的审题
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海山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海山那样既有长处、也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4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 扣题,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
如何看出规定的什么?
1、 分析题目的结构
纵观各地中考所出的作文题目,多数情况是一句或是一个词语。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决定于题目的意义。因此,分析题目的结构,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题目的要求。
一般来说,题目的中心词提示的是写作的对象,是作文的立足点,可以独立存在。而修饰、限制性词语是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词的,具有依附性,不能脱离中心词而独立存在。依附性并不说明它们不重要,没有它们,描写的对象便失去了代表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说失去了特色。而描写对象的特色,正是作文时所应当刻意追求的。因此可以说,题目的中心词是作文的立足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着眼点。就上面两个题目来说,我们应当立足于写“事”,而要着眼于“先进人物”和“难忘”。
2、 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
仔细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这对考生作的立意和确定体裁很有帮助,是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
不过,有些时候给出的作文题目字数极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它们没有什么限制性的词语,比如《路》《灯光》《春天》等。这样的题目因为没有限制词语,看上去好写,但实际上稍不留意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这类题目,考生在下笔之前,可以自己给它拟定几个关键词语,文章的中心意思就变得突出而明晰了。写起来自然就不容易跑题或漫无边际了。
3、 分析题目涉及的内容
在命题作文中,判定作文体裁是至关重要的。文体不对,没有不跑题的。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识别是何种体裁。但有时,所给的题目没有标示字,粗粗一看,很难判定它的体裁,这时就需要分析题目所涉及的内容。
一般来说,凡包含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的题目为记作文。当然作文题目字数有限,不可能同时涉及这些要素,但只要涉及其中两三项,它的文体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如果题目涉及的内容是有关观点、看法、关系等方面的,一般是议论文。 而当题目涉及的内容是一种原理,一种方法,一种习俗,一个过程,一种实验,一条建议,一件物品时,则此题目多采用说明文体。
总之,在审题时,不应当单纯从字面上理解题意,对于它所涉及的内容也要细加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判定作文体裁,也有助于作文的立意和选材。
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作文扣题就要像这个例子一样:
题目规定先搞清,不规定处再弄明:人时地事因经果,
理物季候和环境。规定之处必满足,规定之外任你行。
以下一些文题,规定了什么?为了使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你准备在题目规定之外写些什么?
《这次失败给我的启示》、《失败给我的启示》、《我的一次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一件小事》、《一件新鲜事》、《同年趣事》、《校园新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路标》;
二、作文的构思
审清了题目,确立了深刻的主题,选取了新颖的题材,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地精巧构思。只有构思精巧得当,我们才能塑造出更好的艺术形象,表达更深刻的主题。
如何使自己的构思精巧呢?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基本的方法?
1. 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过我,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我的父母、叔叔、整个社会,从而揭露了这个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冷酷社会。 先看下面的文章。
大 人
彭晖
跻身于三室一厅的大单元之间真不是滋味。敞开门,瞧东家,瞅西家,皆是50平方的大面积。唯独我——楼梯口,干瘪瘪地压缩于中间,且又悬空二楼,是上下必经的交通要道,愈加窄不可言。
可万没料到,我这几平方米的小口子竟成了二楼三家房主的必争之地,饱受青睐。这不,你瞧: 左边角上是一列浩浩荡荡的酒瓶子仪仗队,显然这该归功于那家男户主的赫赫战绩。据称,这位男主人的酒史已达30年之久,口味又极高,好品瓶酒,“黄汤”一类的自是不在眼中。在30年的熏陶下,他的老伴不知不觉养成了“集瓶痹”,既不想贱卖更不愿舍弃,只能把它们集合起来以备后用,为节省空间,以免做不必要的浪费,她便在我身上打开了主意,几经迁移,这列仪仗队便在左边角上安顿下来。看那势头有增无减,想是还要从中扩展的。
与酒瓶遥遥相对的右角上堆满了煤饼,外加煤炉子。煤气中毒效率之高人人皆知。为安全起见,防患于未然,这家房主理所当然地把“危险品”移到了我身上,好在我是水泥钢筋身,要不然早就中毒身亡了。 居中的那户原本是无物可摆,家中既有煤气,又无人喝酒。不过眼瞧左右两边各占地盘,自家门前光秃秃的,只觉丢了威势,矮人几分,便急忙从卫生间提了拖把出来。砍山大斧似的横劈于当中,又往其腰上顶了只畚斗,方觉有了平起平坐之感。
展开全文阅读
听了我的自述,你觉得怎样?小材大用,岂非妙不可言。有心还要唠叨几句,不行,有人上楼了……
“我是好儿童,放学就回家……”一听这裹着油花花似的童音,我便知道是三楼的小依依从幼儿园回家了。不多久,她就蹦上二楼。习惯地踮起脚尖,斜插着身子,费劲地从那些耀武扬威的挡道者中间挪过去。没曾想探探身而出的炉钩勾住了裤脚,站立不稳,有心想扶一把墙,手又碰着了正眈目以待的酒瓶子。“骨碌碌”,“咚”,人随瓶倒。“砍山大爷”受了震动,就恶狠狠地往她的脚脖子砸下来。
三间房门应声而开,三位房主翘首而观,小依依在哇哇大哭。
左边的那位开言了:“这孩子,真皮!”
右边的那位也说;“连走路都横冲直撞!”
“是啊,太不安生了!”中间的附和道。
我一阵抽搐,瞪着这些叉手而立的大人们茫然不知所措…… 简评:本文选择角度独特,以拟人的手法,通过“楼梯口”的视角叙写一个普通楼层的日常生活,以活泼的方式巧妙地批评了某些人为了自我利益不惜侵害他人利益的阴暗心理。
2. 独特的行文思路
精巧的构思除了表现在角度的选择外,还表现在行文思路的独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颂扬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劳动者,然而开篇却说不喜欢蜜蜂,之后又荡开一笔,写荔枝树、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酿造它的蜜蜂,对蜜蜂的感情也因此发生变化。其行文思路独特别致,收到的艺术效果自然不错。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化,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下面所举例文《一双布鞋》就体现了独特的行文思路。文中叙述的是“我”的家境富裕了,父亲已经是西装革履了,“我”却还要买一双布鞋作为礼物送给父亲,而且不是为了穿,只是为了让父亲重温“布鞋的故事”;当家庭生活窘迫,无钱供我上学时,父亲对我的学习极为关心,卖牛也要让我读书,而生活好了,有条件让我读书了,父亲却不再关注我的学业了;一般情况下,谁也不会愿意挨家长打,而现在的“我”却多想再挨一次父亲的“布鞋雨”,这实在是很反常。然而这种种反常之中又处处透着真实与合理: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人在贫穷时格外关心孩子,而富裕了却无暇顾及孩子。文章的巧妙构思,就在于这种反常与合理的交织。
一双布鞋
河南省偃师市四中 高阿红
像杨柳盼春风,像小河望解冻,我日夜盼望着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的那一天,因为只有那时,我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工资”,我才能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
许多年来,尽管家里已经拥有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电,父亲也一改往日的土布衣服,终于西装革履,但我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双新布鞋作为礼物的欲望却愈加强烈。 小时候,家乡总是闹旱灾,勤劳淳朴的父亲终日忙碌在黄土地上,但一年到头,贫瘠的土地赐给人们的总是少得可怜的半袋麦子。生活是这样的艰难,想上学简直是做梦。然而,如此窘迫之中,父亲毅然卖掉了爷爷分给的老黄牛,送我去乡里上学。父亲不识字,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读很多书,父亲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他希望他的女儿能够有知识。第二天,当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学费的时候,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不敢抬头,不敢去看父亲那希望与疲惫交织的眼睛。扭转身,我故作平静地走了。到了半路,我实在忍不住了,靠在一棵大树上痛哭起来,我想起了父亲穿着烂鞋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情景,想起了父亲粗糙的双手,想起了体弱的弟弟饿得直哭的情景……我跑到镇上,用父亲给我的学费买了半袋米回到家中。然而,父亲却一下子暴怒了,他脱下脚上的烂鞋,劈头盖脸地朝我打来,还不停地骂我“不争气,没出息”。第一次见父亲这样生气,第一次挨父亲的打,我惊呆了,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躲在墙角,任凭父亲的“布鞋雨”落在肩上,背上…… 长大了,逐渐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便拼命地读书、学习,只为让父亲欢心,只为了让父亲脸上有光——他有一个识字的女儿。贪玩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双打我的布鞋;懈怠的时候,便会想起父亲那场无情的“布鞋雨”。然而,年少的我毕竟容易受诱惑——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城里的一个姑娘,于是我开始追随她上影院,进饭店,打电子游戏机……学习忘了,父亲的希望也置之脑后。待期末考试,拿着分数少得可怜的成绩单,我才有了一丝慌乱。回到家里,不容辩解,我又挨了一顿打,这是父亲第二次打我,仍是用布鞋。于是,从那时起,我便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忘记父亲的布鞋…… 13岁的时候,我考进了重点高中,父亲却因去广州做生意未能与我分享快乐。后来几个月回家一次,总发现家里变化神速。父亲不再穿布鞋,换了银亮的皮鞋;对我的成绩,也不再时时关心,他每次出差回来,带给我的不再是书,而是昂贵的服装。有好几次,当我拿着成绩单,准备去迎接“暴风雨”的时候,父亲却什么也没有说……我只有一个感觉——父亲变了,再不是那个生活窘迫却要让女儿读书的时候,再也不是那个视知识为珍宝的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父亲有钱了吗?我无法明白。
我多想再听一听父亲的教导;多想在我懒惰的时候,再挨一顿父亲的“布鞋雨”;多想再看一看父亲充满鼓励、充满怒火的眼睛。然而,每次我都失望了,父亲太忙了,忙得无暇爱他的女儿——他曾经引以为荣的女儿。 于是我便常常盼望,盼望能在发工资的那一天,用自己的钱给父亲买一件礼物——一双新布鞋,让父亲在无言之中重新回味那个遥远的“布鞋的故事”,告诉父亲,女儿仍然需要他的“布鞋雨”……
3. 情节的起伏设置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还体现在情节的设置上。所谓情节,就是记叙文中人物的活动和一些生活事件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的全过程。在记叙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展示。
情节的设置具体表现在:
第一. 设置悬念
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没有起伏,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它就好比把一条河拦腰堵上,堤坝上游必将积蓄起更大的能量,这样开闸放水时才会形成更壮观的景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 出人意料的结局
结局即矛盾得到解决的阶段。结局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处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节发展到高潮就结束了,形成异峰突起、情节陵转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三. 制造波澜
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结局可写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节应该组织起一些波澜,一波三折,从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啊!五元钱
星期天下午,我从家里回到学校,就和李斌他们一块儿去司务长那里买餐票。轮到我时,一摸兜,天啊!兜里的钱呢?我紧张地摸遍浑身上下,最后只能面对这样的不幸:兜里的5元钱不知何时已“不翼而飞”了。我心中难受极了,因为这5元钱还是爸爸上山砍柴换来的,为此,他还砍伤了手。想起爸爸那只血淋淋的手,我鼻子一酸,忍不住“唏嘘”起来。
回到教室,我坐在位子上发呆,心中好不懊丧。李斌兴冲冲地走进来,大声地说:“小双刚才我在学校路边捡到5元钱,一定是你的。”我惊喜着望着李斌,但看到他放在课桌上的那两张2元和一张1元的票子,我又沮丧了。我拿起那些钱递回给他:“我丢的是张5元钱的票子,你去问问别的同学吧。”
食堂快开饭的时候,王平凑到我身边神秘地说:“小双,请客吧!你丢的这钱是我在厕所里捡到的。”说着,递给我一张5元的钞票。我感激地接过钱一瞧,不由地叹了口气说:“这钱不是我丢的。我那5元钱是旧式的‘捅锅炉’,不是这种新式的‘双人图’。你去问问别班的同学吧。”王平一愣,露出几分尴尬。突然,他塞给我张餐票就一溜烟地跑了。我望着那张餐票,望着王平远去的背影,心里的懊丧顿时少了许多。
晚自习时,我打开文具盒,准备温习功课。奇怪,盒子里怎么冒出个纸包包?我好奇地拆开纸包,啊!是一叠整整齐齐的毛票。纸包上还写有字,我急忙展开一看:
胡小双同学:
“一方有困难,八方来支援。”这是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望收下!
班长 江林
我抬起头看看四周,李斌、王平和其他同学正微笑着望着我,哦,我全明白了,全明白了。不知怎么,我擅抖着的嘴唇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觉泪水早已夺眶而出……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我拿着笔,翻开课本,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可敬的同学,也为我们可爱的班集体争口气。猛地我眼睛一亮:乖乖!那5元钱正安祥地躺在课本里。瞧我,自己把钱夹在课本中,怎么竟忘得一干二净?
简评:
一波三折,开篇设置悬念,爸爸辛苦换来的钱被我弄丢;李斌拾到5元,却不是我的,掀起一波;王平拾到5元,又掀起一波;晚自习时全班同学凑了一叠毛票给我,将行文推向高潮,主题一下突现出来。结尾陵转,原来五元钱没丢。但寻觅五元钱的过程、展现的却是一个班互助互帮的可贵友情。
三、作文练习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能够如此,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又怎么能够一心只读"教科书"呢?
请自拟题目,记叙一件事,反映你最关心的问题,以表现九十年代的中学生--你的理想抱负、精神品质、情感志趣、意愿企盼……
要求:A. 要记叙一件事的过程,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作具体描写,不要空泛叙述、议论或抒情。
B. 不得少于400字。
C. 文中不得出现校名,老师和同学的名字用大写字母A、B、C代替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作文的审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观察景物的特点(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
戏剧常识教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