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080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教《十八岁和其他》(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体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人生的体悟。
2、学生能够把握书信体文章写作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父辈对渐渐长大成人的子女的一份特殊的爱。(这时候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儿时他们给子的爱已经发生了变化。儿时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是体现在保护、照顾上,是一种疼爱;而文章中的父亲对子女的爱已发生了变化,由于子女渐渐长大了,成人了,父母更希望与子女能成为朋友,成为知己,双方地位更加平等,更多的是彼此的理解与同情,是一种关爱。)
2、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发生矛盾的原因、如何处理)
3、读书的苦与乐。(父母读书的态度以及对子女“读书苦”这种现象的态度)
4、对青春的礼赞。(十八岁青春的礼赞,一是对失去青春的追忆,另一方面是希望十八岁的儿女能珍惜青春时光,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中的时曾经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是朱自清先生写给父亲的一篇散文,文章中充满了儿子对过去不能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的一种悔意,还表达了对远方父亲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一位父亲在长子十八岁生日之际,写给儿子的一份信。这便是杨子先生的《十八岁和其他》。(板书课题和作者)
介绍作者:《十八岁和其他》的作者——杨子,原名杨选堂,曾经担任过多家著名报纸的主笔,著有小说《浸洒的花朵》、《变色的太阳》等等,散文集《感情的花季》、《画夜记》等等。
早自习的时候,我已经请同学们朗读过这篇文章了,相信大家对文章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知道作者运用小标题这样的方式,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成长的喜悦、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读书的苦乐和珍惜青春。那么下面再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浏览文章,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感触最多、最深的是哪一个部分,哪些话?
下面就是对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十八岁
在这个部分里,我想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面对孩子已经十八岁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发言)
答案:
可以说这部分,三段文字有三种心情。第一段是一种矛盾、失落的心情,即孩子长大了,有一份欣慰,也有似水流年的迷惘。在焦急忧虑、激动喜悦中,十八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第二段是一种担忧的心情。害怕自己因为不经心、任性等等,给孩子造成伤害。并发出 “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这样出自肺腑,饱含真挚感情的感叹。“真会情愿”说明也许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自己出于希望孩子成材,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言语过于严厉,甚至动手打了孩子,但是平静下来,父母感到很愧疚,担心这些举动给孩子带来伤害,如果可以的话,宁愿把孩子如珍宝般地呵护。第三段表达的是一种欣慰、满意开怀的心情。这种欣慰就在于,作者对于孩子的长大成人,有份积极的心态。他觉得有了一个可以谈话的朋友,没有什么比“孩子长大得能够兼为挚友”,甚至人生的知己,“更另人满意开怀的了”。
教师总结: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看完文章后,第一次了解到父母对已经渐渐成年的子女的心情。原来时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许多,父母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不仅和父母一样高了,更在思想上我们逐渐能与父母平等交流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也如此,原以为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态度是不会变的,现在才明白面对我们的成长父母所持有的心情,才知道儿时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是体现在保护、照顾上,是一种疼爱;当子女渐渐长大了,成人了,父母更希望与子女能成为朋友,成为知己,双方地位更加平等,更多的是理解同情,是一种关爱。所以如果有机会可以给自己的父母亲,看看这篇文章,也许他们会和文章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第二部分:两代人的矛盾
在这个部分里,我请同学思考、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就两代人的矛盾,他提出了哪些观点?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小组讨论,然后学生发言)
答案:
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分析形成的原因:1、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父与子 ”时常被看作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种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2、父母的愚昧和落伍。父母在思想上老旧得追不上年轻人的时代。3、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年轻人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4、两代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他认为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
学生的回答自己的看法,教师做评论。
教师总结:简单的一句话:一切的矛盾都源于爱,所以用爱的方式去化解矛盾。
第三部分:读书的苦乐
在这个部分里,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于儿子准备大专联考(大陆相当于高考)读书之苦,持有怎样的态度,文章中是怎么说的?
答案:
作者以自己对读书的理解表达了对孩子读书苦的同情,并且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虽然同情你读书之苦,但“我”不能不鼓励和要求你,甚至鞭策你尽力去争取一场残酷升学竞争的胜利。而且作者在这部分的末尾还说了,只有今天忍受读“功课”的苦,才可能在未来的学问海洋中其乐融融,做一个率性的读书人。
那么大家现在是高一新生,2008年要参加高考,这对于你和你的父母都是一种压力。那么你或者你的父母对于这种压力,态度是怎样的?该怎么去理解这读书的苦?或者说你在这些年读书求学的日子里,有没有发生过为了读“功课”而不能随意、随性读书的情况,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处理的。(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可以谈谈自己对对高考,对读书了苦和乐的理解。简单地说,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就该努力地去适应它。
展开全文阅读
第四部分:青春
这个部分可以说语言有诗般的优美,感情真切。我想请同学们留意第一自然段的句式:十八岁使我想起-------,使我想起------,------。书的第20页,有这样一道题目,就是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这个就留给你们作为一个小的家庭作业。
可以说,在这个部分是对十八岁青春的礼赞。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失去的青春的追忆,另一方面是希望十八岁的儿女能珍惜青春时光,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
教师全课总结:
大家今天上课都结合自己生活的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了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我觉得非常的好。确实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也许今生我们是无法报答的,而且父母在付出的时候就没想过要我们去回报。在生活中,我们和父母也许常常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不满意,但这一切都是源于爱。所以无论如何,乌云、阴霾都会因为彼此的理解和体谅而烟消云散的。
最后来说一下语文课后作业
①语文书第20页第一部分第二题。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②这篇文章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它属于书信体的文章。那么这篇书信体文章在行文方式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③语文书第19页,活动体验环节,第一部分第一题。把《 十八岁和其他》与下面的《致家长》给父母阅读,然后仔细阅读父母标画的语句和父母写的信,结合文章内容,确定一个话题,跟父母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是请父母看完文章后,写封信给你们,无论长短都可以。你们看后也写个体会。这将作为我们周五的辅导课的内容来开展活动。
板书
《 十八岁和其他》 杨子
第一部分:三种心情 矛盾 失落
担忧
欣慰 满意开怀
第二部分:矛盾原因
处理方式
第三部分:先苦后乐,做率性读书人
第四部分:青春是可爱的 “劝君惜取少年时”
预习作业(早自习完成)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讲解点出容易错的字词。
迷惘 沉湎 抹煞 摭拾 引吭试啼 翅膀甫健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我教《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教《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我的四季》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