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13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药的动物描写(人教版高二必修)
药中的动物描写
药是鲁迅先生揭示群众愚昧的又一力作。其主题主要为表现群众的愚昧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往往重点分析明暗两条线索及主要人物,而其中动物的描写也很有特色。
1 华老栓在买“药”途中,"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狗本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在深更半夜,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狂吠不已。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更何况去刑场杀人这么大的动静。很显然作者在此用狗的反常现象是有暗示作用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封建统治者经常趁夜把被捕的革命者押往"古某亭口”之类的地方残忍杀害。起初肯定是狗吠不停,那狗们也定时每次都狠遭训斥或棒打,久而久之,狗也终于知趣,见怪不怪了。反过来说狗能如此,恰恰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杀害革命者的频繁,从而也揭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2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的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这里描写的是周围看热闹的群众。写得非常形象。“鸭子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自己命运无法自己掌握,任人宰割,正是形象地刻画了国民的愚昧,麻木的形态,晚上不去睡觉,却有兴趣去看杀害自己同胞的场面,谁知道下一个刀下鬼又是否轮到你呢?鲁迅先生怀着极其悲愤的笔调,痛斥了国民的劣根性,正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3 坟头的乌鸦 古代迷信的人都认为乌鸦是不祥的征兆,民间就有“喜鹊报喜,乌鸦叫丧”的说法。所以把“乌鸦”安排在坟场出现,“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占者”,更增添了一种悲凉凄惨的环境气氛。从而揭示了华夏两家人的悲剧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整个呐喊的主旨去理解。鲁迅先生在文中说:“偏要使所谓正人君子也者之流多舒服几天,所以自己便特地留几片铁甲在身上,站着,给他们的世界上多有一点缺陷,到我自己厌倦了,要脱掉的时候为止。”这抗争的形象和药中的乌鸦有极其相似的地方。“乌鸦”的叫声正是一种“寂寞里的呐喊”,一种“陌生人群中的呐喊”。带有一种明显抗争意味。如果乌鸦这时飞上夏瑜的坟顶,则下四奶奶对自己的看法就会深信,最终达到一种“觉悟”的地步。但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战士,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斗士,鲁迅是不会通过这种唯心宿命的方式来教育群众的。因此,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只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走了”,正是一个战斗者的英勇形象。
这几处动物的描写,很显然是独具匠心的,包含了鲁迅深沉的悲哀,“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药的动物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长亭送别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