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547
标签:
教师随笔
真切陈情藏玄机(教师中心稿)
――浅说《陈情表》的应对艺术
江苏省连云港市板浦中学语文组 黄培仁 邮编222241 手机13961358176
李密,一个亡蜀之臣,心念旧主,然而篡位新立的晋朝为笼络人心,仍接二连三地征召他。可是李密一再拒绝,坚不赴命。如此大胆逆举并未震怒龙颜,晋武帝反而“下诏赐婢”,恩准他赡养祖母。这一切,不能不归功于《陈情表》一文高超的表白艺术。
文章开篇采用“诉苦法”。起笔便以“夙遭闵凶”为总冒,历数家境中幼孤病弱、父丧母嫁、人丁不旺、内外无亲及祖母卧病等种种苦况凄情。这些既是李密一生经历的真实描述,又是其陈情避祸的妙着――以如此的病苦和困境示人,足以博得览文者的同情,自然也包括沽名钓誉的晋武帝在内。
再用“感激法”来消除武帝的疑虑。李密对故国有着未了的牵念,对新朝的拔擢更是心存芥蒂。但是他在行文中却能够不形于色地化内怨为感激。感激新朝节节加码的恩宠,感激新朝“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的殊荣。字里行间流露出“奉诏奔驰”的急切,看起来好像是无奈于“供养无主”,才导致“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一番表白,可以有效地打消武帝对其“矜名节”而拒绝出仕的疑虑,从而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作者继以“迎合法”满足了司马睿的虚荣心。李密的至孝天下闻名,自己也无需把这种品质再作为一个品牌卖弄。如果一再张扬岂不成了兜售美名的伪道德,可李密在文中强调了“圣朝以孝治天下”,并突出了新朝对“伪朝旧老”的体恤矜愍,在恭维中巧妙地把自己赡养老人的道德操守,化作了对新朝的拥护和治国政纲的忠实践行,这样既封住了晋武帝嘴巴,表达了奉养祖母的愿望,又掩饰了内心的情绪,还顺便违心地拍了一下马屁,真可谓一“句”三得。
最后采用“示忠法”,使得武帝龙颜大悦。作者表白“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证明自己是忠诚于新朝的,而不是眷恋旧主,心怀怨怼。并在文末再一次强调了“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后一定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报答新朝的知遇之恩,这样的语言对于冀望征信天下的国君来说,简直就是美妙的天籁。
纵观全文,以孝情为本,在四节文字中反复强化了祖母卧病的痛苦现状,以及祖母与“臣”相依为命的生命旅程,文字真切动人。不仅如此,还用“表白忠诚”相辅,赢得理解和支持,从而解除了一场信任危机,显示了一个弱势地位者为文的真情和机智。
标签:
教师随笔
真切陈情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别忽略:导致成语错别字的一个原因(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三高一深”话《离骚》(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