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12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程高一年级第二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跑警报》教学设计平罗二中李菊霞(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想]
《跑警报》这篇课文内容理解不难,然而本文从选材到结构的组织、语言风格堪称学习写作的典范,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认识作者是如何围绕主题进行选材,材料又是如何表现主题,如何通过平常的字眼产生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作为教学的重点,如何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景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1. 了解作者的经历及作品风格。
2. 分析作者围绕主题如何选材,组织材料,如何表现主题。
3. 如何紧扣主题体现独特的语言风格。
4. 如何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2)能力训练点:
通过阅读分析感受作者如何通过平常的字眼产生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不在乎”精神的实质,学习身处困境而泰然自若的心态。
[教学重点]
1.围绕主题如何选材,材料如何体现主题。
2.幽默风趣的语言体现深刻的主题。
[教学难点]
1.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2.深入理解“不在乎”、“皮实”的真正内涵。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分组讨论——知识重组——归纳小结——拓展迁移——练习巩固,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幻灯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汪曾祺的散文,与他的小说在风格上没有很大的差别,他的散文是笔记风格,而他的小说也被称为新派笔记小说。这篇《跑警报》就典型地代表了这种笔记风格。
剧作家沙叶新评价汪曾祺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汪曾祺最大的特点是叙述的从容,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散文,都是一些很朴素很常见的句子,在他的作品中,你甚至很难找到一个生僻的字和词,但就是这些平平常常的句子,一经他的组合,便仿佛有了生命,有了灵气,让人读来可亲可感可敬可爱。就像是一个蓬头垢面的村姑,经他梳洗打扮以后,人还是哪个人,衣裳也还是那件衣裳,却有了一种风致、有了一种韵味、有了一种美。
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分组讨论
1.速读课文,谈谈你对本文的整体感知。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2.如果给你一个同题作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都给予肯定。
3.文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组织这些材料的?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举手回答,教师归纳:
[出示幻灯片]
雷师有趣
预行警报 马生善跑
侯生敏感
市人移动
警
报 空袭警报 马尾松林
类 横断山沟
型
侯兄送伞,已成定例
逻辑推理,果真捡金
紧急警报 身无长物,只带情书
不跑警报,洗头煮莲
4.文中所选材料似乎与跑警报这一危急时刻不相衬,作者是否跑题?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只要能谈出看法,自圆其说即可。
5.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作者最后把这些故事归纳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文中所选材料很多,都是那么幽默风趣,看似与跑警报无关,反差很大,然而这正是本文选材与主题的紧密配合的高明之处。作者认为“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服不了的。”
作者重点选择了这些幽默风趣的材料,来展示联大师生在日军的轰炸中满不在乎,身处困境仍能泰然自若的心态。正如作者所说,“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三.探讨主题 ,知识重组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用“皮实”一词来概括这种“不在乎”的精神,这里说的“皮实”是不是一种“麻木”或者一种无可奈何的反应?“不在乎”的精神实质是什么?谈谈个人的理解。
讨论明确:皮实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韧性,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坚韧生命力的体现。而麻木则是一种最大的悲哀,如古人所说“哀莫大于心死”。如鲁迅先生《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心态。而本文的中国人在日本飞机的阴影笼罩下,依然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的这种“皮实”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正是有了这种“不在”的精神,中华民族“是永远征服不了的”。
第 二 课 时
复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
汪曾祺在《晚翠文谈新编》中这样说道:“中国人楔子,除了笔法,还讲究‘行气’。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见得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
展开全文阅读
作者在不仅紧扣主题,选择幽默风趣的材料来表现“不在乎”的精神,而且在语言上也是极其的幽默风趣,同样体现了与主题的相扣。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1.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与同桌探讨语言的表达效果。学生阅读,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探讨以下语句:
(1)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最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夹,看了看,说:“您上次最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讨论明确:此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雷先生的大师风范,对所教的内容到了熟稔的程度,无须带讲义;而且让我们感受了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以这样一个女学生记笔记详细到学科内容无关的话都全记录下来,其记录之速度不可谓不快,然而答非所问。这样幽默风趣的开头奠定了全文的情绪基调。
(2)“丁丁糖”即麦芽糖,也就是北京人祭灶用的关东糖,不过做成一个直径一尺多,厚可一寸许的大糖饼,放在四方的木盘上,有人掏钱要买,糖贩即用一个刨刃行的铁片楔入糖边,然后用一个小小铁锤,一击铁片,丁的一声,一块糖就震裂下来了,——所以叫做‘丁丁糖’。其次是炒松子。昆明松子极多,个大皮薄仁饱,很香,也很便宜。 我们有时能在松树下面捡到一个很大的成熟了的生的松球,就掰开鳞瓣,一颗一颗地吃起来。——那时候,我们的牙都很好,那么硬的松子壳,一磕就开了!
讨论明确:此段描写似乎不像是头顶上响着空袭警报而像是在踏青或者是逛庙会。作者将小贩的动作,丁丁糖的厚度,形状等细致传神地进行描绘,表现了人们的悠然自得,这种反差使人深切地体会出他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心态。
(3)有一位哲学系的研究生曾经作了这样的逻辑推理:有人带金子,必有人会丢掉金子,有人丢金子,就会有人捡到金子,我是人,故我可以捡到金子。因此,他跑警报时,特别是解除警报以后,他每次都很留心地巡视路面。他当真两次捡到过金戒指!逻辑推理有此妙用,大概教逻辑学的金岳霖先生所未料到的。
讨论明确:逻辑学用在跑警报时捡金子,可谓活学活用,幽默有趣。
(4)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讨论明确:“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很危险,“依然”“神色不动的搅和他的冰糖莲子”,太坦然了,令人佩服。
(5)女同学乐于有人伺候,男同学也正好殷勤照顾,表现一点骑士风度。正如孙悟空在高老庄所说:“一来医得眼好,二来又照顾了郎中,这是凑四合六的买卖。”
讨论明确:把男女谈恋爱时男性的风度与女性的矜持用孙悟空的话作了解释,很是诙谐。
(6)“大概是上了吴雨僧先生的《红楼梦》的课,受了影响。侯兄送伞,已成定例。警报下雨,一次不落。名闻全校,贵在有恒。”
讨论明确:这里,候兄送伞暗含着一个爱情故事,即《白蛇传》中许仙初次与白娘子在西湖断桥相识,给白娘子送过伞。“一次不落”与“贵在有恒”搭配起来,这一善意的玩笑让文章变得有趣。四字语本来是古典、正式的书面用法,有郑重其事的意味,但用在这里写一个日常的、生活化的情感故事,而且之前还提到古典名著《红楼梦》,更添幽默意味。
(7)没有什么不能看的……只是一个聪明女人对生活的感觉,文字很俏皮,充满了英国式的机智,是一些很漂亮的Essay,字也很秀气。这些信实在是可以拿来出版的。金先生辛辛苦苦地保存了多年,现在大概也不知去向了,可惜。我看过这个女人的照片,人长得就像她写的那些信。
讨论明确:提到英国式的机智,马上用一个表示轻松机智的英文词,可见汪曾祺的机智。
二.拓展迁移 [出示幻灯片]
(一)先看大屏幕,然后思考、回答。
有人认为,乐观是一种选择,悲观是一种选择,沮丧也是一种选择,当然快乐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有一天,上帝给你打出这道选择题,你愿意选择什么?请在3分钟之内给出你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二)问题探究 [出示幻灯片]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昆明的空袭是相当恐怖的。有人在文章中这样写:“1940年10月13日这一天,炸弹爆炸的声音比任何一天都刺耳,白泥山被震得一耸一耸,树上的落叶纷纷雨点般落地,突然有人惊叫:‘学校中弹了!’给校长看办公室的老校工尹师傅被炸死,校长办公室被毁。为了保命,绝大部分人不得不跑。三位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校长要跑,梅贻琦、蒋梦麟都选择跑;张伯苓虽然年迈体胖,能跑的时候也绝不留下;残腿的华罗庚总跑在最后;费孝通的家在妻子临产时被炸,他不得不背着妻子四处到农民家中求助。”同样的一段生活,与课文中所写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别?请你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提示:用一段经历,同样的遭遇,心态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也会不同。探究这个问题,既要了解当时昆明空袭的真实情况,又要了解作者的性格特点。
(三)走近作者, 结合本文学习作者的散文风格。 [出示幻灯片]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此时在60岁高龄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先后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四.总结全文
五.课后练习巩固
1.了解汪曾祺在昆明西南联大时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
2.将本课《跑警报》与汪曾祺的生活、思想结合起来考虑,探究汪曾祺在逆境中仍能从容镇定的乐观情怀,把握本文弘扬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思想主题。
3.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写一篇小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附 板书设计 『出示幻灯片]
雷师有趣
预行警报 马生善跑
侯生敏感
市人移动
警
报 空袭警报 马尾松林
类 横断山沟 “不在乎”精神
型
侯兄送伞,已成定例
逻辑推理,果真捡金
紧急警报 身无长物,只带情书
不跑警报,洗头煮莲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小狗包弟》(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