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79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诗歌概要(人教版高二必修)
诗歌概要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及写作常识,并能初步写作诗歌。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到今流传于世的诗歌作品不计其数,
一、诗无达诂——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它几乎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最初的诗歌,都是劳动群众的口头创作,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那就是原始人在劳作之时发出的“吭呦”声,它与音乐、舞蹈关系密切。古代习惯把不合乐的称为诗,把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古人说“诗无达诂”,即诗歌没有准确固定的解释。古今中外关于诗歌的论述不胜枚举。何其芳的定义在当代诗坛影响较大:“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以直抒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一定义的缺点就是不简练。
有鉴于此,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给诗歌下个简单的定义:是个是以富于想象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精美的文学体裁。
二、百花齐放——诗歌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个有着不同的类别
1、按国别分:中国诗、外国诗
2、按本源分:民歌——由民众口头传诵,后经文人整理而成,如《木兰诗》;文人创作诗
3、按时间分:新诗——1919年以后的诗;
旧体诗(古诗)——1919年以前的诗
古诗 《诗经》
古体诗 辞赋 《子虚赋》
乐府 《孔雀东南飞》
近体诗(唐以后) 律诗
绝句
小令(58字以下)
词 中调(58—90字)
长调(91子以上)
小令
曲 套数
杂剧
4、按内容性质分:
抒情诗——以抒发作者主观感情为主要内容的诗体。它直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它最能体现诗歌的特点。
抒情诗按抒情对象与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爱情、讽刺、山水、咏物诗等。
叙事诗——通过叙述事件,塑造形象来表现主题的诗歌。如《孔雀东南飞》
说理诗——用诗歌的形式阐述事理的诗歌。
5、按字数分:
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杂言诗。如《将进酒》就属于杂言诗。
6、按表现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三、言志抒情——诗歌的功能
诗言志,这是《诗大序》当中的著名观点,诗歌就是要表现自身的情感、意志。而诗歌的功能确实难以一一道明。
按照《诗经》的成因推测,先秦时代的诗歌创作出了本身的需求之外,和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有所谓“观风俗,考得失”的说法。而儒家至圣先师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并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四、缘事缘情——诗歌的成因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文字认为是个是以情感为本质的,感情激荡于心而发声于外,就形成了诗。同时指出了诗歌与音乐、舞蹈的关系,即“三位一体”。这是对先秦时代的诗歌成因的较为成熟的认知。
此后,汉代乐府秉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总结其成因的时候人们把它归结为了10个字,即“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算是比较见地的指出了诗歌成于“事”,到了唐代,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知名的文学主张,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无论哪一种观点,诗歌的本身大体均源自于自身情感的抒发。后人说“愤怒出诗人”,“恋爱出诗人”,“失意出诗人”等等,无不是对这一常识的细化而已。
五、艺术升华——诗歌的特点
1、表现生活的概括性
文艺反映生活的典型化原则,无不讲求概括集中,但尤以诗歌为最。它注重摄取社会生活在作者心灵中激起的最美丽独特的浪花,注重选取最富特征的事物或激动人心的场景,以小喻大,以少见多,从而深刻揭示生活的本质。故而它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为精炼的样式。
这一特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⑴形象必须典型
⑵内容必须高度集中
⑶情节跳跃发展
比如:
三 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车前草
李钢
一夜之间
展开全文阅读
车前草
长到了《诗经》的书脊上
打开落地窗
啊啊
十五国风吹我
臧诗六行揭示了旧中国农民时代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时间跨度大。
李诗想象大胆,由眼前之物而及远古,又由古及今,再由今古,跨度宏阔。
2、真挚强烈的抒情性
“没有情感则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别林斯基)。它要求真挚,要求强烈,只有当诗人的感情如岩浆一样不可遏止地喷发出来的时候,他的诗才会具有巨大的震撼了和旺盛的生命力。“愤怒出诗人”(恩格斯),其他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只要情真意浓,皆可出好诗。同时还要求独特,感情必须要有个性化。
3、丰富大胆的想象性
“诗可以说是想象的表现”(雪莱)“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诗歌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最后完成。想象就是经验记忆中各种标箱加以充足而改造成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凭借它可以化平淡无奇的现实景象为优美的艺术形象,创作出诱人的艺术境界。
不同于叙事文学想象要受到人物、情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一定制约的特点,诗歌的想象完全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超越现实和幻想的鸿沟,可以排空驭气,升天入地,纵横驰骋,舒卷自如(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真正达到陆机在《文赋》所说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例子不胜枚举。如郭沫若的《炉中煤》《天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和谐悦耳的音乐性
包括两点,一是鲜明的节奏,二是和谐的韵律。
节奏是指声音运用过程中音节的自然停顿和音调的轻重抑扬。古诗平仄交错,节奏不言,新诗因“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节奏不如古诗那样整齐划一,但多数的音节还是大致相等或有规律可寻的。
节奏不单纯是语言声音的节奏,首先是反映生活的自然节奏,是它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的节奏,因而诗歌的节奏应随生活、情感的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如,心境愉悦,节奏多表现为明快,昂扬则表现为急骤,悲哀则表现为舒缓低沉。
至于韵律,指语言的旋律,即押韵的规律,也称“韵脚”,不言。
六、天马行空——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的语言除生动、形象、精炼等文学语言的共同要求之外,还必须具有更高的更独特的审美特征。
1、弹性美。乃言诗歌的语言:语义的舒卷自如和变化多端,有极大的伸缩性和延展性,字里行间有大量可供读者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汉字的象形性、多义性和语法结构的灵活性,是其存在与能量的根源。
(1)跳跃省略
诗歌讲求“语不接讲求“语不接而意接”的艺术效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一概省略掉关键词语,全用实词叠加。
“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沙白)
“十里桃花/十里杨柳/十里红旗风里抖/江南春/浓似酒”(严阵)
省去了散文中不可缺的连接和转折语,引人联想。
作业:由于省略跳跃使诗句留下了大量可供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所以如果跳省过多,则理解就可有多种多样。试着分析一下李商隐著名诗篇《夜雨寄北》,看看自己能做出多少种解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也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种是:寄内之作。一问一答,颇有妙趣。特别是“西窗剪烛”,颇具家庭温馨;
归路遥遥,“巴山”横阻,“秋水”涨池,思归而不得也,思绪却如 池中的水一样上涨,一样翻腾,异地相思之深,可见也。
另解是:壮志难酬的隐晦之言也。“巴”句实乃“王顾左右而言他”。
(2)双关
谐音双关:你又站的远远的了/微笑着注视我的琴声/你会永远记住初练得琴声吗?
语义双关:往往由于一词多义而形成
“左旋左旋左旋/爬高爬高爬高/种子入药/又名黑丑”(流沙河《牵牛花》)“左旋”既是空间方向,又是指政治方向,“爬高”既是牵牛花的习性,又是指一种政治投机心理。
2、新奇美
将平常的语言赋予生命,使陈旧的文字花样翻新,是诗歌在语言上的又一个追求。在技巧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炼字
(1)锤炼动词
因为动态形象较之于静态形象风能刺激人的审美注意,所以此点最为讲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山峰两侧的明暗分野一如刀割,夸张而生动。
“你莫问我,泪珠在眼前等我”(闻一多)
“蓝天停在鹰的翅膀”(洪迪)
“妈妈,你脸上的笑,是爸爸寄来的吧?”(谢采筏)
(2)词语嫁接(移用)
利用诗中情、语境的暂时重叠与联系,巧用词语,把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嫁接在一起,使语言产生一石数鸟的效果。
只因他固执相信/前方有一位含笑的太阳。(拟人化了,一位像太阳般温暖的人)
炊烟纺着云霞,织一顶温柔的帐纱。(炊烟如细纱,云霞如棉花)
让青春去激起,一片雪白的赞叹。(艾青)(掌声是人的赞叹,浪声是水的赞叹)
(3)互文
本应合在一起的字词因为诗句的字数限制而省略,但理解意思时得相互对照。
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4)词类活用
汉语拥有大量的兼类词,词性使用也很灵活,诗人正是利用这一优势,有一改变词性,使词语具有愿义和新义的双重功能,从而既增添了诗意的丰富性,又造就了语言的新奇美。
春风又绿江南岸。冬雷震震/夏雨雪。茉莉花芬芳了晨,你的温柔宁静了夜。
超常组合
利用汉语词语灵活多变的组合关系,巧妙地把两个似乎互不相干的词语混在一起,或把具象动词和抽象概念搭配在一起,或把五官感觉沟通交错在一起,以此表达一种繁复微妙的情感经验,酿造一种清新浓郁的多重诗味。
如,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其中的“酿成”“啸成”
怕踩痛了多情的三月/——牧童抓牢了牛绳/壮实的山野,拖不动/娇嫩的阳春/江南少女的红润/紫云英。“踩痛”等
倒装,是诗歌较为常见的一种超常组合形式。古典诗歌的倒装,多数是为了音律的需要,不知此点,往往会歧解乃至误解,一般叙事诗较少,抒情诗为多。现代诗歌的倒装多数是为了强化或尊重感情的需要。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轻轻的”状语倒装,突出了离别时的不舍。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
再如“细草威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意义为:习习晚风轻拂岸边的细草,桅杆高耸,夜航十分孤独,原野广阔,繁星点点低垂,月光随波涌流。“独”字前置便将诗人内心无可名状的苦闷言出,一个“涌”字又使人感受到诗人那不甘寂寞的凌云壮志。如果改成了“危樯夜舟独”“大江流月涌”就没有味道了。
3、音乐美
语言的音乐性无疑为诗歌插上了翅膀,它使优美的诗篇得以超越时空而千古流传,无之则脱离了大部分诗歌的知音。若将《春晓》翻译成为现代文,我想喜欢的人还有大概是不可预知的。
七、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型的而能为人感知的具象。
一般而言,人物在诗歌中称为形象,物象在诗歌中称意象。
它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描述型意象。诗人的感觉与情思同外物结合的产物,更接近于客观物象的具象。
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的“草”。
展开余文
二是拟喻型意象。乃把抽象的情思具象化而产生的意象,它不是诗人眼中的感官印象,而是记忆中的表象在外物出发下的复苏与组合,具有更大的变形性和创造性。
如,艾青的《马赛》(节选)
午时的太阳/是中了毒的眼/放射着混沌的愤怒/和混沌悲哀
这是诗人对殖民地世界的太阳的描述,显然“太阳”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本相与本性。
再如曲有源的《山民》
灯/眨了几下/却睁不开大山沉重的眼皮/梦/本来就不多了/竟有一缕夹在岩缝里/清晨 醒来一块回走路的/石头
“石头”已非自然之物。
对于准备学习写作诗歌的人来说,捕捉意象是一项基本功。而意象的捕捉,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艺素养之外,还应该善于捕捉瞬间感受,还应该更善于展开联想和现象的翅膀。
无论是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还是臧克家“日头坠在鸟巢里”,还是朦胧派代表顾城“别加糖/在清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太阳”无不包含着瞬间感觉的作用。
李琦“由于严冬的爱抚和鼓励/柔弱的水/也会坚强的站立”(写冰雕)
余光中《枫叶》“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霜齿一咬/嗷,那么轻轻/就咬出一掌血来。”
雁翼《一朵云彩》“太阳匆忙地走下西山/把一张彩色的手帕忘在山颠/风姑娘轻轻地抖动着手帕/仿佛要把太阳招喊回还”
无不包含着联想的成分。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是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八、诗歌的常见技巧及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属于一个广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因素的配合、变化等都有个技巧问题,属于技巧的具体方面,一般而言有以下一些:
1、材料方面:点面结合 虚实相生 以小见大 用典
2、结构方面:伏笔 照应 烘托 对比 悬念
3、修辞方面: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映衬 对比 双关 反语 反复 对偶 设问 通感 排比 顶针 回环 层递
4、表情达意(内容)方面:直抒胸臆 借景(物)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动静结合 白描 工笔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等
5、其他:含蓄 意在言外(弦外之音) 画龙点睛
九、诗歌鉴赏的一般原则
找意象——入意境——思情感——明技法——晓风格
知人论世
参照注释和说明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诗歌概要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哈姆莱特》节选(转载)(粤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词的知识(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