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066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第二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提问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 提问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二)讲解新课
1分析文章主旨
A 教师提示:通过同学们对课文的阅读,我们基本上理清了课文的大义。那么,捕蛇者蒋氏是“幸”还是“不幸”呢?做一个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讨论,自由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归纳为两点:
(1)蛇的毒性之大,使蒋氏祖父和父亲都因捕蛇而死,可见捕蛇者是“不幸”的。(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问之,则日:“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2)然而他与乡邻们相比却又是大“幸”了;
对比内容 乡邻 捕蛇者
三世居是乡 非死则徙尔 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来吾乡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弛然而卧
危险的情况 旦旦有是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3)他们其实都是不幸的,最后都要难免一死.
通过表格可以把对比情况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题,这样就巧妙地突破了文章的两个重点,也深刻地把握了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
B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
这篇“说”通过蒋氏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害而求免于苛税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的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
2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直接请他们总结如果基础较差可进行提示
A教师提示:(1)课文一共写了几件事:以哪件事为主?
学生分析:本文共写了两件事,即毒蛇毒性之大,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以写后者为主。
(2)怎样描写赋敛之毒的?
学生分析:是通过捕蛇和纳税两件事的对比,突出赋税的沉重。
(3)写捕蛇之危险和赋敛之毒害又有何作用?
学生分析: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衬托出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学生总结:
用对比、衬托手法来突出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第4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三)拓展与延伸
“苛政猛于虎也”源于《礼记•檀弓下》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译文:孔子从泰山旁经过。有个妇女在坟墓上哭,哭得很伤。。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动情地听,叫子路去问那妇女出了什么事。子路问道:“您这样痛哭,实在好像有重大的伤心的事情。”那妇女说:“是的。从前我的公公被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虎咬死了,如今我的儿子也被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报后说:“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子路说:“因为这里没有凶残的政令。”孔子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啊,凶残的政分比老虎还要凶猛!”
2教师提示:由“苛政猛于虎”演变为“赋敛毒于蛇”,其间历经千年,老百姓的负担却是有增无减,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弄得民不聊生。本文所反映的正是中唐时期广大人民痛苦生活的缩影。这恰恰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同为忧国忧民的文人,孔子主张君主施行仁政,要爱惜民力,反对过分压迫和剥削人民;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支持善政,“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小组讨论:他们的主张和建议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能够改变现状吗?其中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联系作者的社会地位、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的思想感情以及思想上的局限性,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小结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含义
2理解虚词“而”的用法及含义
3学习文章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方法
展开全文阅读
板书设计:
对比内容 乡邻 捕蛇者
三世居是乡 非死则徙尔 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来吾乡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弛然而卧
危险的情况 旦旦有是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通过对比和衬托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捕蛇者说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捕蛇者说(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献给母亲的歌(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