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269  
标签:备课资料
以生为本,放飞思维——对《雷雨》教学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实践(网友来稿)
田志昕

      在上《雷雨》的一周前我就开始思考这篇戏剧的教法,但总是感觉难以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课文。我反复阅读教材,参阅一些备课资料,但时不时跳入脑海的一些问题让我一度陷入迷惘。这些问题包括有没有必要介绍整个剧情;是听录音朗读熟悉课文,还是学生自己分角色朗读;主题可不可以淡化处理;第一场戏应是重点,那第二场戏又该如何处理呢;初读完课文后该如何导入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的主动性如何激发,教师的引导如何体现;是我跟着学生思维和课堂自然生成的进程走,还是学生和课堂被我操纵在手里。

      面对我自己给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我知道必须从迷茫中走出来,进入到一个冷静的思考过程。

      经过反复思考,关于介绍剧情的问题,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详细介绍《雷雨》整部戏的剧情,并设计板书将剧中人物的关系以及结局全面展示给学生。果然他们为剧中人物错综复杂的血缘和情感关系而瞪大了双眼,更为悲惨而震撼人心的结局发出长长叹息。当我介绍完后,我知道这堂课的头开好了,学生被深深吸引了。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周朴园 周朴园

      周冲 周萍 鲁大海

      繁 漪 侍 萍

      鲁贵

      侍萍

      繁漪,侍萍:疯掉 周萍:开枪自杀

      周冲,四凤:触电身亡 鲁大海:离家出走

      另外,我选择了让学生提前了解人物,自己选择人物进行分角色的朗读方式。因为学生自己去走近人物并进行朗读准备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 同学分角色朗读时,其他同学会针对自己所理解的人物形象对同学的朗读在心中暗暗作出评价;而听录音朗读,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听,大多数人会仅仅局限于了解情节。

      关于主题的问题,我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淡化主题的处理,即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因为学生在认识周朴园,侍萍,鲁大海的形象的同时,对节选部分的主题自然心中有数。在后来的教学中,在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同学们可谓彻底认清了资本家那狰狞丑恶的面目,从而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更清楚深入的认识。

      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第一场戏,那么第二场戏该怎么处理呢?我想,不管怎样我不能把两场戏割裂开来进行分析,在对人物形象进行把握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是以所有的文本作为分析的材料,而不是这节课我们只分析第一场戏,下节课才分析第二场戏。果然,在上课的时候,谈到周朴园这个人时,不少同学大量引用第二场戏中的材料来充实周的性格,把两场中的周结合起来,使周的性格丰满而有立体感。

      最让我费力思考的问题还是如何切入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简单到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同时这个问题又很难,很复杂,它完全可以上升到一个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的高度。它涉及到是教师主体还是学生主体的原则性问题,它又涉及到是预设性还是非预设性的教学理念问题,它更涉及到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培养方向的问题。就在我为如何切入而反复斟酌时,李镇西老师的阅读教学思想“读出文中的我来”启发了我,一时间我有一种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感觉。对于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人物欣赏的戏剧教学来说,老师的想法永远替代不了学生的想法,我何不从听听学生读后的感想、疑问入手去和学生一同走进剧中人物的世界呢?

      于是我的切入就变得非常简单。

      在第一课时剧情介绍和分角色朗读结束后的第二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

      师:昨天我们了解了剧情,也听了同学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大家跟老师一样,基本熟悉了这一幕的剧情,但我们还未真正读懂,那怎样才算读懂了呢?要——

      师一边说一边板书: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师:对于戏剧来说,可能我们阅读的重点要放在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体会、领悟从而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性格上。不知道同学们在这方面有什么感受,体会或是疑问没有,请大家先结合课文静静地想一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然后来说一说。

      学生看书思考一会儿后,我开始请学生发言。

      (大家选择了沉默,有同学望着我)

      师:没有关系,大家有什么都可以说出来,勇敢一点。

      ( 这时,周*同学举手站了起来)

      周*:我不知道为什么周朴园在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侍萍之后,他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这个问题可是开启人物分析的钥匙啊,我在备课的时候就是把这个问题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设计的,事先担心学生不会想到,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的学生也是聪明的啊,只要给他们自由、时间和勇气,我们的课堂就能海阔天空。)

      周莉话音一落,教室里一下子便活跃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于是我便因势利导,开始和大家一同进入对周朴园的形象分析之中。

      我一边板书一边请同学发言


展开全文阅读
      对死去的侍萍 对活着的侍萍

      记住她的生日 你来干什么?

      不开窗户 谁指使你来的?

      要旧雨衣,旧衬衫 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怀念 绝情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在对表象进行梳理里以后,我紧跟着抛出两个问题)

      师:这里我也想提出两个问题供同学们讨论,问题1,这种怀念是真情还是作秀?你怎样看待?问题2,如果是真实的怀念,那这种真实的怀念对于周朴园的精神或心灵世界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请大家结合人物语言进行小组讨论,并整理讨论记录,作发言用。

      (这样,在以上问题的串联下,同学们进入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有主见地说出了自己对周的认识。那堂课同学们的思维相当活跃,讨论也极其热烈,发言的同学也挺多,让我感觉很不错)

      课后我反思自己,如果周*提出的那个问题由我来提出,也许同样能起“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但这样做却剥夺了学生去独立感受、体会、思考、质疑的思维过程,就让学生与课堂过程成了老师掌中物,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了,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独立性得不到尊重,老师就相当于把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所获得的东西抛给学生,使学生本质上还是成为了被动接受的鸭子,这样做,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是应该摒弃的做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真正地尊重、相信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并大胆地放手,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才能让课堂海阔天空,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作者邮箱: tianzhixin197200@163.com

      
标签:备课资料 以生为本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愤怒(教师下水作文)(网友来稿)
下一篇:挖掘<变形记>的当代内涵——挖掘《变形记》当代内涵(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