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83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多角度复述作品并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理解作品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意志品质的协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战胜困难怯懦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文中所表现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理解作品。

●教学难点:多角度阅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多媒体出示:心理测验模拟图)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一条饥饿的肉食性的大鱼和一群小鱼放在同一个玻璃箱中,用一块透明的玻璃板将两者隔开。一开始那条大鱼拼命地往玻璃板上撞,企图撞开玻璃板吃鱼。经过无数次的努力后,大鱼精疲力尽,但仍无结果,于是,它就停止不动了。等大鱼休息一段时间后,研究员将中间的搁板拿开。(猜猜看大鱼有何举动?)出乎意料的是,这时的大鱼非但没有吃掉小鱼,反倒任凭小鱼在周围来回游动而无动于衷。最后,大鱼在鱼缸中活活饿死了。现在我问问大家,这个试验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

(点拨:在遇到困难时,让我们失败的往往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自己。)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下岗,考不上重点中学,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等等,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难免会沮丧,会困惑,会慌张,会茫然。今天,我们将接触的这一篇文章中的小孩也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但是他最终还是脱险了。让我们从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全面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1、字音和字形:

xùnjiè  sǒnglì  chàndǒu  chuòqì   nàhǎn   lǚcì shòugǔlínxún

训诫、 耸立、   颤抖、  啜 泣、 纳罕、  屡次、 瘦骨嶙峋

2、了解词义:

耸立:高高地直立。                 迂回:回旋;环绕。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诧异;惊奇。                 屡次:一次又一次。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3、速读课文之后快速抢答。

   现在,请大家用五分钟时间速读全文并快速抢答以下问题:

★本文发生的时间是:五十七年前的一个七月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内德、杰利等六个小孩和父亲

★事件:“我”冒险、遇险、脱险的经历

★冒险的起因: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悬崖有多高:大约只有二十米高

★岩石架有多高:悬崖的三分之一高

4、整体感知:

刚才大家已经将本文的主要要素回答出来了,现在,请大家再次阅读文章,看看本文由遇险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点拨:引导学生在大致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遇险”和“脱险”两部分)

5、多角度复述事情:

刚才在抢答中,我们知道,文章中的人物有很多。而在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时,我们是站在莫顿的角度看问题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现在我请大家再用八分钟速读全文,变换角度,站在文中的其他人角度复述以下内容:

  ①以内德为第一人称叙述故事起因

  ②以杰利为第一人称叙述莫顿遇险的经过 

  ③以父亲为第一人称叙述莫顿脱险的经过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从中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及反应。)

(点拨:在让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将角色地位的不同用自己的话语体现出来。角色不同,说话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学会通过神情、动作、语调、语气等细节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把握“我”、内德、杰利、父亲等形象的不同性格特征。)

学法小结:

      在进行记叙文的阅读时,要学会多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了解文章内涵。

三、作业:

1、生字注音,一个两次。生词解释,一个两次。

2、预习思考 

结合全文思考:“我”是一个懦弱的小孩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新课,分析“我”的形象:

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感知全文的脉络,也学会用不同的话语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现在我问大家,文中的中心人物是谁?对了,是“我”:莫顿,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他是一个懦弱的小孩吗?(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论辩,用文中的描写或叙述为证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点拨:除了用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外,还可引导学生结合“我”的身体素质和探险的难易方面进行论辩)

小结:出生后的体弱多病导致了“我”体质的孱弱,再加上母亲的再三“告诫”,给我以极强的心理暗示,认为“我”是不能冒险的。但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小孩,渴望融入同龄人的世界中,再加上受同龄人活泼勇敢的精神的影响,更让“我”产生战胜懦弱,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身体的孱弱和平素的缺乏锻炼,在探险的同时“我”也不可避免表现出软弱的一面。


展开全文阅读
板书:

小时候身体多病          体质孱弱   

母亲再三训诫            性格软弱

“我”的  性 格

融入同伴               

渴望冒险

肯定自己

二、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结合课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我”的朋友的看法

(点拨:通过文中的相关语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讲)

    内德等小伙伴:嘲笑、置之不理

    杰利:“不放心”、离去、和父亲一起打着手电筒找“我”

说明:要对友情有所辨别,与真正关心自己的人交朋友

三、分角色朗读“脱险”部分,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对“我”而言,父亲称职吗?为什么?

 (2)“我”能够脱险的原因是什么?

 (3)在脱险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点拨:]

(1)对当时的“我”来说父亲的确有点狠心。但是对以后的“我”而言,他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而且教会“我”克服困难其实可以分步走,所以事实上他是一个称职的父亲。原因:从语言、语气、神情和动作细节中可以看出父亲其实是很着急的,是真的关心 “我”的,可他更关心的是“我”内心中对自己的肯定和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我”能够脱险的原因是a、杰利不放心“我”,去找“我”的父亲来帮忙;b、父亲对“我”的不断鼓励,让“我”有信心走出每一步;c、“我”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坚持往下走

(3)在脱险的过程中,“我”的内心变化:

“顿时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巨大的成就感”

四、研读末段和标题,领悟文章主旨

   在本文的开头,作者点明这件事发生在“五十七年前”,尽管时间很长了,但是作者仍能够清楚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和细节,说明作者对这件事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那么,作者为何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呢?

(点拨:因为这件事让作者从内心真正肯定自己的能力,也让作者认识到,在遇到任何危险和困难时,要善于将之分解开来。困难其实可以分步走,关键在于:“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在学习上,我们也经常遇到种种的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将困难逐步分解。“水滴石穿”,“水滴”之所以能够“穿石”,就因为它看准了目标,一点一滴才能够完成。如果将大困难分解成小目标,并坚持下去,一定能够达到目标的。

五、课外拓展阅读推荐:

《我的人生故事》,作者:海伦•凯勒

六、作业:

1、结合课后第三题写一个小片断,不少于300字

2、预习新课。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走一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读<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人生寓言》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