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38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雨果(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研读文本,概括情节,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2、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研读文本,借助资料,拓展认识。

2、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能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作出自己对人性美丑的理解。

教学重点:感悟人性美。

教学难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二、作者介绍

雨果(l802~1885)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三、简介巴黎圣母院

四、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用几个字概括故事情节:刑台行刑。

五、围绕这个故事主要写了那些人物?

伽西莫多、爱斯梅拉达、群众、克洛德

六、小说为什么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题呢?

彰显主题:人性美与丑。

七、作者在体现人性美丑这一主题时最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

八、节选部分都有那些对比?

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与群众;与克洛德;群众前后。

九、群众的态度会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吗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十、看到这一系列的对比你有何感悟?

作者正是通过这重重对比告诉读者,人性中的美丑总是对立存在的,而人性的美才是人类的希望,人们应该追求和拥有美的德行。这是对人性的基本特点的揭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在证明这一点。

十一、评价一下爱斯梅拉达,你是怎样看待爱斯梅拉达送出的这“一滴水”的?

这一滴水中透出了人性美的光辉,正是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黑夜中的良善。 唤醒了人性已几近僵化的加西莫多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使他有了善恶美丑之分,所以他最后把可恶的副主教推下了教堂。

十二、在您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送过或尝过这样的“一滴水”呢?

交流发言。

一个关于“一滴水”的故事。

2005年8月8日下午,成百上千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台风麦莎带来的海潮。只见一排排十米多高的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海边,撞击着海岸。突然一位女青年被滔天巨浪卷入海中。立刻便淹没在一片波涛汹涌的浩瀚中,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岸边一位男子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去搭救那素昧平生的落水者。一次、两次、三次,经过与巨浪40多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者最终被成功营救。

当人们问他姓名的时候,他没有回答,而只是穿着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缓步离去。最后,在新闻工作者的大力关注下,三天以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名字——魏青刚。

他就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送出了最让人感动的“一滴水”。请看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十三、小结:

人们常说一滴水中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看到了文中的这滴水感动了伽西莫多,感动了围观群众;也看到生活中的“这滴水”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这不是一滴“水”,而是真善美的真谛,是至纯至爱的人道主义关怀。朋友们,别吝惜您的那“一滴水”,去送给那些饥渴中的人们吧!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一滴眼泪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拣麦穗(粤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李白《送友人》教学案例及反思(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