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462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一册教材)(网友来稿)
安徽省怀远县常坟中学 程超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主旨。

      2、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适当的阐发、评价、质疑,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引导学生鉴赏和吸收本文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把蕴含于文中的哲理运用于学生熟悉的历史上的或身边的真实例子,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2、把握并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学习、生活。

      【教学设想】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感悟文章内容和特点,点拨、指导学生,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含的哲理,可以让学生自己排演话剧,巩固所学,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文章特点及学习要点。

      1、导语:唐朝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2.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

      房龙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3.明确学习目标: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本文学习要点分为两点:一是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二是学习文章精炼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

      (明确课堂目标,学习主体有充分准备,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第四部分(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理清结构,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归纳故事蕴含的哲理。

      1.把握文章体裁特点,把握文章形象

      思考:

      (1)本文的体裁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它既是序言,是理解《宽容》一书的一把金钥匙,同时其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叙述的故事又像一个寓言故事,因此本文又具有寓言的特点。

      (2)如何把握文中刻画的形象?

      师生讨论,教师明确

      文中的形象不能理解成具体的个体形象,他们都具有象征意味。

      2.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把握形象——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的形象意义。

      (1)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小节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2)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一类是守旧老人,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

      (3)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展开全文阅读
      村民们是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是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4)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

      学生讨论: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教师相机点拨

      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5)文章结尾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宽容的胸怀?

      3、讨论式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形象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新大纲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扩展理解:回顾历史,发其所感。

      学生自由发言,视时间相机处理

      (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表达出来又能自圆其说的,就值得肯定。教师没有必要作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五、课堂总结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呼应课堂开始环节提出的学习目标,从而在课堂结构上实现首尾呼应。)

      六、作业

      感悟文章内容和特点,理解文中蕴含的哲理,排演课本剧。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新大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教育理念。)

      附:板书设计

      寓言

      内容

      哲理 提倡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

      形式 散文诗 精炼而富有哲理,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作者邮箱: cfzxchengchao@163.com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宽容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只是“我”的誓言吗——对《教师教学用书》一条解说的商榷(网友来稿)
下一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材)(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