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622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简析: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通过一个独特的切口:建筑物来展示主人公贝聿铭优异的建筑才能与个性化的建筑艺术,展示了贝聿铭先生本人的独具魅力的人格力量与华夏文化的魅力。课文精心安排,主体部分用三个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层次井然地揭示主人公在建筑领域成长、奋斗、成熟的过程,使人们对贝聿铭的事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选材精当,详写与略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让学生在领略建筑大师的风采及艺术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质。(创新精神)
2、学习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3、尝试做一回小记者,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能成功地进行一次人物访问,锻炼自己搜集资料、取舍资料的能力,能围绕采访主题设计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感受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精心安排,选择材料,分清详略,突出重点描写人物的写法。
5.学习描写人物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和描写、记叙、说明、议论多种描写方式的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
精心安排、选择材料,详略得当,正面侧面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以各种形式查找贝聿铭的有关介绍。
2、自学“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观摩央视名记的人物采访节目,揣摩学习。
3、熟悉课文,把自己不了解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1/5,而这还不包括侨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还已经加入其它国籍,成为他国公民。但国籍的更改,并不代表其秉性的变更,无论他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其不变的是中国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勤劳、淳朴、踏实肯干、开拓进取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中华儿女,为当地为世界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和不朽的功绩,也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如: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李政道 (美籍)
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 (美籍)
海外华人“艺术三宝”赵无极 (法 画家)
周至中 (美 作曲家)
贝聿铭 (美 建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建筑家贝聿铭的一篇通讯,课前让大家查找了相关资料。现在就让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贝聿铭。(学生自己发言)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己将这位建筑界的华裔皇帝,介绍得差不多时。现在我们就作一假想,假如你是一名资深记者,现在由你来撰写这篇通讯,那么你准备如何加工处理刚才同学为你提供的资料,即你准备突出什么?如何构思?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作为贝聿铭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家,你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有可写的东西。比如,你可以叙写他的生平和求学历程,说明年青时奠定的基础是他一生辉煌的前提。你可以选择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述其伟大成就。你还可以叙写他的家庭,突出父亲、妻子对他的影响,一个成功人士背后必定有着坚强的后盾,那就是他的亲人。你还可以写他为中国作出的贡献,突出一个海外游子的中国情。下面我们来看记者余玮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道,看看他的构思是不是比我们的精彩。
二、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朗读、生字。(略)
三、速读全文,归纳出各小标题的主要内容。
做快速阅读的指导,即:不指读,不出声,不回视,眼光沿书的中轴线左右移动,视幅要宽……
四、速读全文后,复述每个小标题的主要内容,提出复述课文的要求。
可以大胆地剪裁,复述不是概括大意,也不是背诵课文,是把原有的材料取舍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这也是对学生重新组织构建语言模式、处理阅读信息能力的一次锻炼。
五、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用答记者问的方式梳理课文内容。
(一) 学生结合口语交际,交流成功的采访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模拟进行一次贝聿铭记者招待会活动。
活动步骤: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一人当贝聿铭,其余三人为记者。
2、根据教材内容,选定一块内容,精心设计采访问答,确定记者提问次序。
3、学生现场表演。
(三) 学生现场表演:
教师示范: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
记者:贝先生,您常说“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那你当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贝聿铭:是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常常告诉我的朋友们说,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我和夫人至今仍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我是搞建筑的,我常常给我们国内的朋友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但是,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还要现代化。所以,我当年选择了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正是想借外国新鲜的东西、好用的东西,接到中国建筑这个老根上去,更好地体现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记者:贝先生,听说当年您父亲希望你学金融,你后来却选择了攻读建筑学,这中间应该有不少曲折吧?
贝聿铭:一言难尽啊!但我选择了自己最喜爱的,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展开全文阅读
记者:贝先生,你认为,在你创业的进程中,谁对你的影响或者说是帮助最大?
贝聿铭:威廉柴根道夫先生,是他打破了美国建筑界的惯例,聘用我担任他创建的建筑研究部主任,从此,开始了我们长达十二年之久的亲密、友好而有效的合作,为我在美国建筑界站稳脚跟,开创自己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请允许我再次对威廉柴根道夫先生表达本人诚挚的感谢!
记者:你和柴根道夫的合作堪称是珠联璧合,但你后来还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公司后,你的设计理念有什么改变吗?
贝聿铭:是的。大家都知道:世界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创造的,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由于经济水平所限,很向往物美价廉的住宅。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后,着手做的第一事,就是替这些工薪阶层的人们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更经济实用的大众化公寓,很受他们欢迎。
记者:现在的你可以说是功成名就,获得了许多令人羡慕的荣誉,你是怎么看待这一切的?
贝聿铭:如果非要说我取得一些成就、获得了些许荣誉的话,那只能代表过去。我想在有生之年,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如何更好地熔于一炉的研究继续探索下去,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
六、学生小结这堂课的所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结上堂课所得导入。
二、分析课文:
1、题目:
刚拿到书时,我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殊不知是篇人物通讯,逐一介绍贝聿铭和他设计的建筑。
为什么作者不用《贝聿铭传》、《一个伟大的建筑家》、》《建筑界的泰斗》等等,却偏给名为《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个问题等分析课文后再给答案)
参考答案:
贝聿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他已不仅仅是在设计建筑,从事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笔和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给人带来美感和享受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他设计的建筑物,从肯、巴、香到中银,很大程度上其意义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供人使用的建筑,而是一件经典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作品,而艺术是从属于文化的。
而这一件件艺术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继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华夏儿女之手,是一现代建筑艺术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如香山饭店。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贝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华夏的文化,是一个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2、开头:
本文开篇就提到主人公吗?整整一段约200字,却不见主人公,为什么?
贝聿铭是位杰出的建筑师,体现其价值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他设计的建筑物。故开篇先宕开一笔,通过描述他设计的一个著名建筑物——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激发读者思考:如此宏伟建筑是出自谁手呢?从而引出设计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导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点出了其身份。
3、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这三个小标题先讲贝聿铭在国外的建筑成就,后讲他在国内的建筑成就。讲国外建筑成就,先讲从事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的突出成就。全文内容层层深入,按照初露头角——创建筑奇迹——不变的中国心来安排,最后归结为“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
4、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作者很好地处理了详写和略写的关系。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
5、小结: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启蒙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三、重点研讨“在非议中屡创建筑奇迹”这一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本部分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②本部分重点写了他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它们各有何特点?
③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
①详写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和建造。略写了他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
②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特点是: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特点是:向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调的景色。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特点是: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③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
四、考考大家
(一)再读课文,设计句子含义方面的问题。
(二)可选班里任何一位同学,把你设计的问题考一考同学,教师适当点拨。
参考问题:
1、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2、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中国建筑的根”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指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3、“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表现了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心。)
五、作业
1、你能为我校的未来勾画一幅蓝图吗?你能为2008年的奥运馆创新设计吗?
请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题画一幅理想的示意图。
2、与贝聿铭交往
给贝聿铭写邀请书,请他为我国2008年奥运会设计奥运馆。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展示华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于园》(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
回忆我的母亲 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