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84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与妻书(苏教版高二选修)
与妻书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2.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是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等多用词的用法,掌握“其”、“与”在句子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选择的情感历程(作者如何由对妻子的爱上升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两个爱如何统一)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由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作引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提问:诗作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九十多年前,中国也有一位革命者,用生命和挚爱,谱写了这样的文稿。
引出林觉民的《与妻书》
作者作品介绍:
1.时代背景——黄花岗起义 (印发给学生)
2.林觉民及其方巾遗书——《与妻书》
请学生看注①作补充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绝笔书》,又名《寄妻绝笔书》。这是一篇从妻子的思想实际出发,反复阐明为争取民族、国家的自由独立而勇蹈死地、义无反顾的革命道理的情书,反映了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他在写《与妻书》的同时,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四十字的信。这封信言简意明,充满了他热爱祖国,为争取独立而勇蹈死地的崇高精神。他该父亲的信和《与妻书》是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的,起义失败后,有人神秘将这两封信在半夜塞在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发现了这两封信,其妻陈意映阅后,当即昏倒在地,不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中逝世……
《与妻书》手稿,已由林觉民次子仲新献给人民政府,(长子依新后夭折)现陈列在福建省博物馆。
二、听课文朗读,正字音、释难字词
1.其:吾望其言是实 (这,指示代词)
今则望其真有 (它,代词)
卒不忍独善其身 (自己,代词)
汝其勿悲 (表祈使,规劝)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他们,代词)
2.与:与妻书 (给,动词)
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与,与其,与“无宁”组成表选择的固定结构)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跟,介词)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和,连词)
吾先死留苦与汝 (给,动词)
3.至:吾至爱汝 (极,最,副词)
吾爱汝至 (到了极点,副词)
词类活用:
1.汝幸偶我 (意动,以……为配偶)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形作动,尊敬)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形作动,爱护)
4.称心快意 (使动,使意快)
四、文本研读
1.1节:“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意,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午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这句说明写遗书的原因和心情。作者是从哪及格方面向妻解释的。
明确:一方面表明他是爱妻子的,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不忍当前形势,愿“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2.“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提出全文的中心,全文说理由此而展开,“爱汝”与“勇于就死”看来是矛盾的,但在有志于济世的革命者看来,是统一的。
请在这一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作者是怎样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原句略)
3.文章3-5节写了哪三忆三愿,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板书:
三忆:一忆生死之争论
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
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挚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深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都反映了烈士生前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板书: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
4.“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有”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展开全文阅读
5.有人说,很多革命烈士的遗书往往写得激昂慷慨,大义凛然。而《与妻书》为何如此委婉,“汝忆否”一节近乎闲情逸致?
这是一封非同平常的绝笔书,因为担心妻子不理解而产生误会,因此处处要作安慰与解释;再则,写爱得深——爱妻子、爱生活,更见其精神境界之高,死的伟大。
6.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首《正气歌》,是一篇檄文(声讨的文书)?
说它是一曲“正气歌”,因为文章中充满着革命豪情,烈士视死如归,“吾今死无遗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足以说明这一点。
说它是“檄文”,因为文章中处处揭露清王朝的腐败,“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国中无时无地不可以死”等句子最为突出。
五、作业: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意书而欲搁笔
2.而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3.汝泣告我
4.瓜分之日可以死
5.卒不忍独善其身
板书设计:
与妻书
林觉民
自由>爱情>生命
其:这,指示代词 与:给,动词
它,代词 与“无宁”组成固定结构
自己,代词 跟,介词
表祈使,规劝 和,连词
他们,代词 给,动词
至:极,最,副词
到了极点,副词
偶:名作动
老、幼:形作动
快:使动
三忆:一忆生死之争论
二忆新婚燕尔,两人双栖之所
三忆六七年前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
二愿真有鬼
三愿心电感应有道,灵魂常相依
教后记:2007年元月12日第三课我在高二(2班上了一堂校内公开课,听课人有:陈郁刚、杜建光、石海霞、周志锋、顾晨林、朱东林、顾红梅、朱蓉蓉,朱红芳、汤伟等。
原准备到多媒体教室用课件上的,后来想想,还是不玩噱头,实实在在地上一课。
已经准备好了朗读磁带,我以为学生朗读虽没有朗读带这么好,但效果会好一点,我就让邱振宇同学把朗读带带回家事先准备,上课的时候让她代读。邱振宇朗读有一点功底,我让她读了一遍给我听,几个关键处给予了指导,上课时朗读非常成功。
关于导入运用裴多菲的诗,我请学生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连续三位同学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曾银霞还把自由>爱情>生命说反了。可见这班学生智商不高。
一词多义及词类活用,请学生回答,因为课前发了预习讲义,学生回答还算顺利。
问题讨论总共6个问题,有难有易,我选择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基本符合要求。
在时间把握上我还是比较准确的,到时下课。
这一节课,课堂气氛还算活跃,师生双边活动较多,板书工整、有序,眉目清楚。
这一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两难抉择中体现的“大爱”。
1.作者与妻子有着怎样的深情厚意?(文中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三忆三愿——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深情和不忍离别的内心痛苦。
2.既然这么爱妻子,又为什么诀别妻子去死?
——黑暗现实冷酷无情,国之不存家何以附?
破镜难圆生离死别。
天下人的生离死别自己不忍不救。
所以,作者忍痛割舍对妻子的爱。
3.既然如此不忍,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作出的抉择?
——爱。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和为国赴难的浩然正气。
甘心赴国难,此意谁能传?
文中林觉民并没有否定对妻子的爱来追求对国家的爱,而是在个人爱情的基础上提升感情达到大爱。即使是倾诉甘心赴国难之后,仍念念于对妻子的缠绵。
总结: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儿女之情的缠绵细腻,也表现了革命家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情,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之高尚情操。《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板书:
祖国
爱 交融
妻子
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那些表达方式?
(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提示:
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知道学生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的语句。通览全文,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正式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烈士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3-5小节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其中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指导学生理解夫妻生活的三个囚犯,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悱恻,实质上正是对作者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托和反衬。写对妻子之爱愈深愈真,作者的舍爱就死,义无返顾的精神就更悲壮感人。
3.指导学生了解《与妻书》阐述道理的两个特点。
① 在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
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览全信可知,一、五节基本上属于抒情,第3小节基本上是记叙,2、4节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述革命之理,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② 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例:作者在谈到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时,并不直说,而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来比喻。又如:5节中“……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吾能之乎?……”
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探究讨论:
如果我们面对这么一个两难抉择,你会怎样?
作业:
翻译《黄花岗烈士事略》——孙中山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与妻书(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寄李儋元锡(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黑珍珠》教案(语文版高一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