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39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教学设计
等待戈多(教案)(鲁人版高二必修)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的背景,认识荒诞派戏剧的创作规律以及本剧在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显著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客观的评价观,提高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文学的学科思想阅读鉴赏作品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目标:以表达与交流为依托,调和高三年学生在升学压力下的心理需求,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流浪汉”的典型性和“戈多”的寓意
2、多元解读本剧的主题
3、探究人类的“等待情结”,引导学生积极等待,乐观生活
4、渗透比较文学“沟通对话、尊重宽容、互补共建”的学科思想
三、 教学设想:用比较文学的理念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四、 教学手段:PPT文件辅助教学
五、 教学时数:二课时
六、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
1、上传剧本全文及中央戏剧学院排演的话剧《等待戈多》到班级资源库
2、印发诗歌《等待戈多》;庄子的寓言《抱柱之信》及张远山改编的独幕剧
3、印发《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的背景举隅》及萨谬尔•贝克特的生平简介等资料
(二)布置预习作业:
1、了解“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及产生背景,掌握其“反传统”和“非理性”的重要特征。
2、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讨论“荒诞”与“理性”的关系:对立?统一?
3、浏览《等待戈多》剧本全文,观赏话剧《等待戈多》。
4、诵读印发的诗歌《等待戈多》,了解《等待戈多》戏剧演出的轰动效应及戏剧寓意。
5、熟悉节选内容,标注出富于表现力的词句,并通过扩展课题形式概述节选部分的剧情。
6、讨论“戈多”的寓意,流浪汉的“等待”的意义。
课堂教学
第一个环节,导入
2006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话题之一:“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第二个环节,创设阅读平台:
请一位同学诗朗诵诗歌《等待戈多》,创设情境,引出阅读文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谬尔•贝克特的代表作: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一)回顾全剧剧情:
(二)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
1、交流预习中对选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理解
2、用“扩展”课题的形式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关注人物的对白、动作和心理)
示例:两个( )流浪汉[ ][ ]等待着( )( )的戈多
(三)引导学生在与传统戏剧特点的比较中了解“荒诞剧”的特点,认识荒诞派戏剧的创作规律(以课前印发给学生的“有关荒诞派戏剧”的背景知识为指导,在选文中寻找对应)
(四)讨论《等待戈多》的主题(多元解读作品)
戈多的寓意
→作品的主题
“等待”的意义
戈多:缥缈的希望 / 可能改变“非人”们的生活现状的力量 / 虚构的救世主(上帝GOD)
在流浪汉虚无缥缈的等待中,我们体会到的是被社会挤扁了的卑微、低贱、肮脏的“非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状态。→作品表现了重负之下的现代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处境又难以实现心愿的绝望心理,表现了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与迷惘。
戈多老不来,“苦死了”等待他的两个流浪汉,可是如果没有戈多,他们就一点盼头都没有了。是有了对戈多的等待,他们才一天天地活下来。→作品表达了对贫困境地中的现代西方人的劝勉:希望是渺茫的,但毕竟是希望。希望与自己同在,永远不要放弃,永远不要失去希望。不论生活怎样,我们都必须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像那报信的男孩说的“戈多明天准来”,从而让自己觉得生活还有盼头。
第三个环节:阅读方法指导
作家把不确定的意象交给读者,为读者提供了多元解读的空间,所以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因为读者的多元解读而被注入生命因素,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力。比如断臂维纳斯之所以能永远秀丽迷人,就是因为她失去了一双玉臂。日本作家清冈卓行在他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写到:“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我们在进行多元解读时,不但为作品注入了生命的因素,也能为自己增添了生命的活力,这是一种双蠃的举措,所以应该积极提倡,自觉尝试。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承前启后
(一)讨论:两个流浪汉形象委琐,是否象征了现代人的生存情况?他们苦苦等待,却永远等待不到,永远在失望与希望的交错中苦闷,是否也象征了现代人的心理状况?现代人的这些状况,与整个现代文明有什么样的联系?
(二)阅读庄子的寓言《抱柱之信》及张远山改编的独幕剧,试从创作意图、表现手法和作品主题等角度与《等待戈多》进行比较鉴赏。
(三)以《我的等待》为话题,写一个片断,再现自己有过的“等待”( 过程?心态?思想?)
第二课时
第一个环节:
回顾上一课时的学习要点——
(一)关于荒诞派戏剧的创作规律:就是用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社会。
用荒诞的舞台形象非理性的剧情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生的痛苦,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现“自我”的丧失,人的“异化”。
(二)关于《等待戈多》主题的多元解读
作品表现了重负之下的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处境又难以实现心愿的绝望心理,表现了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与迷惘。
展开全文阅读
作品表达了对困境中的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劝勉,给人以盼头:希望是渺茫的,但毕竟是希望。相信希望与自己同在。
第二个环节:创设比较鉴赏平台
(一)与独幕荒诞剧《抱柱之信》进行比较鉴赏
“比较”,可求同,也可求异。通过比较鉴赏,加深对《等待戈多》及其他荒诞派作品的理解。
可能的比较点:
1、作者的生活年代:乱世(一个荒诞的年代)
2、作者的生活态度:有着理性的清醒积极的抗争
贝克特获奖的评语:“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庄子:“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3、作者的生活哲学:与乱世“较劲”
“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鲍鹏山:“他(庄子)好象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
4、作者的创作风格: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社会
“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我们在《等待戈多》剧中深有体会:贝克特正是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
鲍鹏山:“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
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之)庄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荒唐怪诞的图景后面,表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严肃而深沉的思考,表现了作家对社会罪恶、人性沉沦、人格丧失的强烈愤怒,表达了作家深沉的人道主义愿望。
5、作品相通的主题:“永恒的等待,永恒的绝望”(张远山的解读)
要等的一切都没等到,不等的一切却都不期而至。人与等待同在,而等待与绝望同在。
(二)对“等待”状态及意义的探究
你认同张远山对《抱柱之信》的解读吗?
1、设想一下:戈多果真来到两个正在苦苦等待的流浪汉跟前了,或者 “尾生”在阴曹地府里终于见到“女子” 了,他们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茫然无知? 怀疑眼前的事实? 惊慌失措,如同好龙的“叶公”?)
他们的“初衷”是等待着希望,等待着一切美好的事物,可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如此的等待,结果最终只能是“苦死”了。希望只能变成“绝望”。
“希望本无所谓有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先生想告诉我们的是,有了希望,还应该有积极的行动,希望才能成为真实的希望。这个道理是否也适用于“等待”?应该说,“等待”本无所谓积极无谓消极。
毕淑敏说过:“生活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我们要去寻找意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那么“有准备”地等待就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就是一种有意识的“寻找”。积极的等待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希望。两位流浪汉的等待是毫无“准备”可言的,尾声的等待是完全被动的,如此遥遥无期地等待下去,他们的生活现状非但无法得到任何改变,甚至会在与日俱增的绝望情绪中每况愈下。
第四个环节:创设表达与交流的平台
(一)联想不同的“等待”场景,感受“等待”的具体心态
如《童年》歌词 《静女》选文 《黄手帕》插曲歌词
《童年》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长大的)童年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黄手帕》
……我努力向前奔跑的理由,是在路的尽头,有你在等待着,可以扶起疲惫的我!
(二)交流各自“等待”的经历和体验
小结:让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等待而更加精彩,因为有了等待而更加充满希望!不过我们别忘了鲁迅先生的叮嘱“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无所谓无”,还得记住一句精彩的广告词:“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明白:只有积极的行动才能为“等待”扩容。我们应该在等待中行动,在行动中等待,在等待与行动中抒写精彩的人生!
第五个环节:延展课堂教学——表达思想(作业)
(一)讨论:你等待过戈多吗?你正在等待戈多吗?你认为“等待”是成长的“硬道理”吗?
(二)以“等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表达自己对“等待”情结的理解。
(三)以《“戈多”来了 》为话题(先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末标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话题里“戈多”加上引号,意在提示:戈多已经走出贝克特的作品,走进你的思想,作为你所理解和确认的形象再现。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鲁人版高二教学设计
等待戈多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千秋遗爱在人间(鲁人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英雄潇洒走苍穹》教学设计之二(语文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