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548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教学要点 

1.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

2.解读鲁迅精神。

3.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4.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起,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

   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文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敕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 的小传。

   (自传文常识是一个新知识点,需要讲解。将“小传”“自传”传记”等相关概念一块儿介绍,可以形成一个小体系,让学生 多增加点语文知识储备。“题解”中 不简介作者,一是因为以前教学中已多次涉及鲁迅的作品;二是因为这篇课文本方就是介绍鲁迅的。背景材料对本文教学很重要,但也未列入“题解”。这是因为本文涉及的背景材料点多面广,集中介绍难度太大,且显得知赞,并不好,会使语文课走味变形,变得像历史课。拟在研习课文的过程中酌情穿插一些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l)初读课文(读全篇)。

①要求:借助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

②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试概括各段大意。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

4段写著述概况。

③提问: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2)再读课文(读第2、3段)。

①要求:依次给这两段中的活动经历编上序号;记下这些经历。

   18岁――29岁

 在南京1 水师学堂学洋务   2 在日本3东京弘文学院学日语

   4回东京从事文学活动5

    29岁作传时回国后6杭州两师范

   7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8做校长

     9南京做部员

     l0做部员兼讲师

     11夏门大学 做教授

     12 做教授

     13定居

③集体检查项表结果。

   (第2、3两段是文章重心所在,包含的经历丰富复杂。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这些经历的记忆得以强化,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务实基础。)

2具体研习,理解人物。

①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了解了鲁迅从出生到作传前的主要经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些经历能表明作者是怎样的人。

  (过渡,使上下环节连贯;提出下阶段的大目标,使学生不过失方向。) 

②要求。a.以课后练习二和三中的第1小题引路,参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两个片断,即写不肯做幕友和商人与弃医从文经过的片断,思考习题中提出的问题。b.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二及统习三中的第1小题,求大同。存小异,形成答案,并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C.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口头回答,让其他有异议的小组代表发言(没有则罢)。

③学生自读揣摩及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堂,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就事情的背景、过程及细节等方面作一些补充介绍。待小组代表答题结束,教师给予简评,纠偏救失。

   (如此可抓住重中之重,凸现人物精神面貌;研习课文,落实课后练习,收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既兼顾全体,又不会失控;提供咨询服务,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困惑。) 

④简述: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研习先聚焦后发仪,辐射整体,做到了点面结合,能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⑤研读第4段。a.要求记住本段介绍的文集名。b.思考: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本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展开全文阅读
(让学生在认识第4段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认识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3.欣赏品味,领悟特色。

①简述:常言道,文如其人。这话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他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像他的人生一样精彩。本文堪称自传的典范:区区千字文,涉及了他大半生的主要活动,篇幅虽小,容量很大;语言简省,又略中有详,恰到好处。此外,本文的语言平实中又不乏含蓄幽默。

②要求:阅读课后统习三中的第3、4题,结合语境,体会第3题中“学者”“说我不好”等词句的味道,再比较一下第4题中的“不好”

与第3题中的“不好”有什么不同,相互交流体会。明确:a.第3题:将那种欲量我于死地的告密行为说成“说我不好”,重话轻讲,能表达对敌人的蔑视,也体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将告密者尊称为“学者”,不无调侃嘲弄之味。b.第再题:不同。上句中的“不好”是、坏”,用在句中有轻蔑的语气;本句中的‘“不好”则是自谦之辞。

4.课堂小结,整理收藏。

  本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和著作概况,进一步认识了鲁迅先生,感受了他精神的崇高和贡献的伟大,这将会使我们终生受益。再则,课文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小传范冽,从中,同学们了解了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对今后的写作应该有所帮助。 

(呼应开头,梳理纲目,加深印象,以便学生收藏学习所得。)

 四、布置作业

作业:1.为自己写一篇小传。字数在700字左右。

2.《鲁迅自传》是1930年写的,他要是在去逝前不久又为自己写小传,可能还要写到哪些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以“阅读——谈感想”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探讨,将各自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写在纸上,互相交流和讨论,进而深入把握文本,理解人物主要经历的改变中思想的变化,加深对人物高贵品质的认识和学习。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时,激烈的争议,兴趣盎然的探讨,思维火花的碰撞,充分展示了他们学语文的热情和激情,这是我们渴望看到的。 

    其次,课堂上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言,表明个人不同于别人的见解,这正是有灵性思维头脑的学生积极学习的表现。阅读与表达紧密相连,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所有人思维都在快速地运转,这是因为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总之,课上学生积极动脑思维,流利的口头和书面表达,充分展示了他们灵性的思维头脑和火热的学习激情,这样的语文课,我想,有气氛,有思考。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1、石榴(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