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学设计
阅读:495
标签:
教学设计
阻碍重重 减负是否还行得通?
K12评论 2001-02-23 鹤风
编者按:2000年减负红红火火,今年年初,陈部长也曾再发令为减负加油(纪念《谈话》发表一周年),但2000年减负的实际结果可能还远远不是师生们所期望的。减负不是“运动”,应该是长期不懈的努力,所以让我们回头总结一下,再继续前行。
2000年年底多家媒体组织教育新闻评选,结果无一会漏掉“减负”这个最热政策,这个词曾经给多少教师、学生带来了惊喜,可是有的地方又尝到了失望与无奈的滋味。时至今日,难道我们要悲壮的宣布:“减负”运动失败了,一切又都回到了从前的样子!?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补课的教室里一双双疲惫的眼睛……
是谁,或者说什么原因,阻碍了,破坏了这次“减负变法”呢?我觉得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社会用人制度推动了人们对高学历的追求,而相对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你对每个应聘的人说,现在是“能力社会”,他会告诉你两个字“狗屁”。学历不像钱钟书说的“只是一块遮羞布”,它会让你显得华丽, 卓而不凡。并且现在社会用人单位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对高学历的执着,本来中专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他一定要找个本科生。这样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在减负的道路上立起了一道厚壁障。
2.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最直接原因。在应试教育的这个瓶颈之下,一切关于“减负”的口号都是徒劳的呐喊,此时“减负”如同瓮中之鳖,不可能游出去,只好胎死腹中。
3.校长是搞好减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校长责任制”的今天,校长大人的一句话就决定着学校的“微观”办学方向。没有哪个校长会冒着讨好“减负”的危险,以自己学校的升学率为代价。于是只好和教育局里面开会时一套,回到学校里给老师布置时又是一套,这种做法也曾经给人们一种减负已经贯彻到学校每个角落的错觉。其实这只是在中国最常见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
4.现行中小学教材的内容偏难,偏多,使得减轻学生负担无从做起。不是有人说中国的中小学理科教材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吗。就是说中华民族是个聪明的民族,学着这样难的教材也需要学生付出比其他国家学生更多的辛苦。而且这跟体操、跳水一样,难度越大越容易得高分,但由这种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人人都要成为科学家。
5.家长也是减负难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父母都宠着,但是在学习这方面却都是严格要求。退一步说,学校和老师可以对孩子不负责任,但是家长不能,这也正是学校有了减负行动以后,大部分家长的想法。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环套着一环的,最后结了一个死结。如果想只靠着人为的一个减负令就想解决中国教育中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在经济建设中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要遵守经济规律,办教育我们也要循着教育规律办事才对。
标签:
教学设计
阻碍重重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孟子》二章
下一篇:
一年十万“压岁钱” 孩子走上犯罪路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