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184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囚绿记(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2、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导入:同学们喜欢绿吗?(学生答)为什么喜欢绿呢?(个别学生答)对!绿生机勃勃,活泼可爱,它是生命的象征,可以给失意的人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给焦虑的人带来精神的宁静,可以给苦闷的人增添生活的快乐。绿确实值得我们去爱,但你会因为喜爱绿而将一枝绿色从屋外囚禁到屋内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青年,他因为爱绿,真的把窗外的绿囚禁到屋内,这位青年是谁?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关于陆蠡的资料,课前已经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下面就先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作一交流。
2、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
3、陆 蠡 (1908—1942),原名圣泉,原籍浙江天台,我国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本文是陆蠡的代表作,写于抗战爆发之后,华北沦陷,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一段生活,表达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之情。巴金回忆陆蠡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检查预习
1、拼音字词。
2、交流圈划批注读书成果。
用符号对课文进行圈划批注:
用“ ”符号标出重要段落
用“~~”符号标出佳妙句
用“?”符号标出有疑问处
用“ ”符号标出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所囚的“绿”是什么?——常春藤。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陆蠡囚禁常春藤。
2、(大屏幕显示思考题)
(1)课文哪几段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提示:抓写行动的句子)
(2)哪一段或哪几段写得特别能打动你,使你动情?做上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3、全班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由“择绿、赏绿、囚绿”到“释绿、思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感情步步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四、品读赏析(运用圈划批注读书法)
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五,探究讨论
(同学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
1、提问: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上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并作些批注。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前面同学提到的不要再提),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2、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描绘绿藤的执着?
突出常春藤永远向着太阳,渴望自由,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所以这里的绿不仅仅是指常春藤,而是有它的象征意义。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人、思想和感情,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4、作者笔下的绿具有这么多崇高的品质,相信大家一定会深有感触。现在,请同学们说一段话,致“绿友”,以表达深切的崇敬、赞美、祝福之情。
5、教师小结:抗日战争爆发之际,面对国土的沦丧,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他把这种思想情感用他的笔流露出来。于是我们从一株“固执”的常春藤身上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的斗争精神。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情怀,正如巴金所说,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永不屈服的精神”,有了爱祖国的情怀,中国人才会最终赶走日寇,走上今天的繁荣富强。
六、拓展延伸
欣赏:艾青《礁石》,朗诵,进一步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风浪,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表现了礁石像勇士那样,搏击海浪、不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诗中的海洋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海洋,更多的是人类生活的海洋,在诗人笔下,“礁石”不仅象征了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更象征了我们民族的那种不可或缺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面对人生的风浪时都能够具备这种不屈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有关“绿”的成语或诗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倡小组合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板书设计:
蓬勃 象征 生命、希望
绿 向阳 向往光明、自由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预习题:
1、预习字词,熟悉课文。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划批注。
3、本文紧扣一个“绿”字来写,都写了哪些与“绿”有关内容?能否在“绿”字前面添上一个字来表达每一个与“绿”有关的内容。
4、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语段或语句,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5、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描绘绿藤的执着?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6、说一段话,致“绿友”,以表达深切的崇敬、赞美、祝福之情。(注意联系时代背景)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囚绿记(苏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从高考零分作文看中学生读写素养的培养(网友来稿)
下一篇:
诵读欣赏诗经二首(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