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58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十八、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选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新字词的音、形、义。
(2)、能说出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学习写简单的参观游记。
(3)、学会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积累一些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学习时引导学生或朗读,或默读,或齐读,或散读,采用多种形式来品味语言,充分理解散文的意境。
(2)、抓住关键句、重点段进行点拨,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
(2)、能带着想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美丽江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1、感受文章中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2、能简单的向游人介绍当地有名的景物。
四、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专题是“江山多娇”,且都是些美文,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加深对写景抒情类文章的体会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加强积累。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课前学习:
1、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资料,了解阿里山的风土人情、秀丽风光。可以是图片,文字,还可以是歌曲。
2、能借助工具书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课堂学习: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赏景,充分理解散文的意境。
2、能找出文中所写景物及其特点,感受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能简单的向游人介绍本校的景物。
走进课本: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告诉大家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不必说那滚滚东逝的长江、黄河,也不必说那风景绮丽的苏杭。那风景如画的阿里山是何等的另我们向往啊!今天请同学们当导游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
二、初识阿里山: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朗读等)。
2、文中描写了哪些美景?
三、推荐阿里山:(如果我是小导游,我会领着大家欣赏……)
1、找出阿里山最美的景,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全班交流)
2、说说它的迷人处。
3、如何把刚才同学推荐的一处处美景用线连接起来呢?
四、边走边赏:(学生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游踪的句子。
2、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看到的景物特征。
3、对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就是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五、我来分析:
1、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的主要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
六、我来试试:
我们的校园很美,请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要求:写出主要景点及其每个景点的特征。最好能列出景点图。
七、我来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学到了……。
板书设计:
十 八 阿 里 山 纪 行
吴功正
美 景 抒 情
云雾浓稠 —— 思古幽情
水潭清澈
林中静谧
曲径幽路 赞美
林海无边
神木深邃
八、教学反思: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十八、里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翡冷翠山居闲话(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双桅船(粤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