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118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核舟记》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核舟记》学案
学习目标:
1、文言文知识与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解释并积累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背诵二到四段。
2、学习过程及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结构特点,同时要学习文章对舟上的人和物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描写与说明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收集我国民间艺人的故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课时:2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一篇实物说明文,内容简明充实,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作者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表现了核舟的“奇巧”,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赞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本文,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结构特点,把握“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同时要学习文章对舟上的人和物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描写与说明方式。并且通过研读课文,要学习作者对事物细致观察和进行丰富想像的良好习惯,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
预习导学
1、字音字形储备。写出下列字词的拼音。
罔 贻 轩敞 箬蓬 黍 糁 髯 褶 髻 篆
2、字词积累。翻译加点词语,回忆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这个词吗?如有,请写出原文,并解释词义。再想想现代汉语有该词的成语或词语,并解释词义。
例: (1)罔不因势象形:罔:无;罔不,无不,都。
已学: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成语:置若罔闻 罔:无,没有。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2)尝贻余核舟一 贻:
(3)盖大苏泛赤壁云: 盖: 泛: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奇:
(5)高可二黍许 可: 许:
(6)中轩敞者为舱:轩:
(7)雕栏相望: 相望:
(8)其两膝相比者: 比:
(9)左手抚鲁直背:抚:
(10)佛印绝类弥勒:绝: 类:
(11)神情与苏、黄不属。属:
(12)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 兴
(14)其人视端容寂:视: 容:
(15)若听茶声然 然:
(16)船背稍夷 夷:
(17)曾不盈寸 曾: 盈: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修: 狭:
(在阅读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字词,作好记号,课堂提出讨论。)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解决“预习导学”内容。
二、整体阅读,把握课文基本内容。要求读课文一到两遍,填写下面内容。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原材料是一个“ ”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 顺序写来,先写核舟的 面,次写它的 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 部分,次写 ,最后写 。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和物的?筛选原文信息填写下表。
方位 具体位置 人或物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3、试分析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三、细读课文,然后从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下面几种说法。
1.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
2.这的确是一次水上游览活动(即“泛舟”)。
展开全文阅读
3.“泛舟”的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四、写下这节课你的所得及感受。
这节课我学到了
我不懂的地方
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交流学习所得、学习感受,以及不懂的地方。
二、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⑥技亦灵怪矣哉:
三、重点读第2至5段,分析各个人物的动作情态,用原文填写下表前三列,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写,感受雕刻之神,描写之妙。
人物 位置 动作情态 描写(用自己的话)
四、拓展延伸
读下面文言文,解释加点字,回忆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这个字词吗?如有,请写出原文,并解释词义。再想想现代汉语有该字词的成语,并解释词义。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
五、写下这节课你的所得及感受。
这节课我学到了
我不懂的地方
我的感受:
展开余文
《核舟记》教案
设计人: 审定人:
教学目标:
1、文言文知识与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解释并积累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背诵二到四段。
2、学习过程及方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结构特点,把握“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同时要学习文章对舟上的人和物细致入微、生动形象的描写与说明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收集我国民间艺人的故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实词含义的掌握。
教学难点:说明顺序,描写手法的掌握。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成语“鬼斧神工“导入。
【解释】: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南史•谢惠连传》:“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元•吴莱《大食瓶》诗:“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解决“预习导学”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解决。
预习导学
1、字音字形储备。写出下列字的拼音。
示例:罔(wǎng)、贻(yí)、轩敞(xuānchǎng)、箬蓬(ruòpéng)、黍(shǔ)、糁(sǎn)、髯(rán)、褶(zhě)、髻(jì)、篆(zhuàn)
2、字词积累。翻译加点词语,回忆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这个词吗?如有,请写出原文,并解释词义。再想想现代汉语有该词的成语或词语,并解释词义。
(1)罔(wǎng)不因势象形:罔:无;罔不,无不,都。
已学: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成语:置若罔闻 罔:无,没有。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2)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贻笑大方: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讥笑。
贻害无穷:贻:遗留。穷:尽,极。留下的祸害没有个完。指留下的祸害造成极坏后果。
(3)盖大苏泛赤壁云:盖:(刻的)原来是…… 泛:泛舟。
已学:盖以诱敌。盖:原来是……
成语:盖世无双:盖世:压倒一世。无双:独一无二。压倒一世,无可匹敌。比喻在当世占居首位,无可比拟。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奇:零数
(5)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许:上下
(6)中轩敞者为舱:轩,原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这里是“高起”的意思。
成语:气宇轩昂:气宇:气概,气度。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7)雕栏相望:相望,相对,相向。
已学:耽眈相向
成语:相形见绌:相形:互相比较。绌:缺陷,不足。相互比较之下,一方显出不足。
息息相关:息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相互关连。比喻彼此关系或联系极为密切。
(8)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鳞次栉比:鳞次:像鱼鳞一样按顺序排列。栉:梳、蓖的总称。比:排列。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整齐紧密地排列着。形容房屋、物品等密集地排列着。
(9)左手抚鲁直背:抚,轻按。
已学:妇抚儿乳。抚,轻按。
成语:抚今追昔:面对眼前景物而追思往事。
(10)佛印绝类弥勒:绝,极,很。类,相似,像。
已学:以为妙绝(极点)群响毕绝(停止)
成语:骆驿不绝:骆驿:往来不断,前后相继。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前后相连。形容人或车马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叫做“韦编”。三:指多次。绝:断。原指孔子晚年反复研读《周易》,以致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后泛指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有教无类:类:种类,级别。教育应普及于所有的人,不受等级、地域的限制。
(11)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类似。
已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成语:属人耳目: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12)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
(1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缓缓的 兴:起
兴风作浪:兴、作:掀起。原指神话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比喻煽动挑拨,制造事端。
(14)其人视端容寂:视,眼神,眼光。容,脸上的神情和气色。
已学:转视积薪后。视:看
成语:一视同仁: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容光焕发:容光:面容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脸上发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15)若听茶声然 然:……的样子
已学:屋舍俨然。然:……的样子 怡然自乐 然:……的样子
成语:昭然若揭:昭然:很明显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16)船背稍夷 夷:平
化险为夷:夷:平安,平坦。原指变险阻为坦途。后多用来指使危险的处境或状况变为平安。
夷为平地:使成为平地。夷:使……平
(17)曾不盈寸 曾:连……都 盈:满
曾不若孀妻若子(《愚公移山》)曾:连……都
沸反盈天:沸:沸腾。反:反复地。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充满天空。形容人声喧闹,一片混乱
(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修:长 狭:窄
言简意赅:赅:完备。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第一段:总介王叔远极工微雕(引出说明对象——核舟)
第二段: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
第三段: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第四段:描述船尾两人动作情态。
第五段:介绍船顶的题名和篆章
第六段:综说核舟“容量”,极称其技。
三、分析课文内容。
(一)、整体阅读,把握课文基本内容。要求读课文一到两遍,填写下面内容。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核舟 ,原材料是一个“ 长不盈寸 ”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 大苏泛赤壁 ”。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 空间 顺序写来,先写核舟的 正 面,次写它的 背 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 中间 部分,次写 船头 ,最后写 船尾 ,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和物的?筛选原文信息填写下表。
方位 具体位置 人或物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3、试分析为什么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
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二)、细读课文,然后从中找出一些细节来证明下面几种说法。
1、这次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朋友,而不是别人。
苏轼是主角,但也有同游者。前后两篇《赤壁赋》中都提到有“客”相从,只是没有指名。雕刻家便由此想到苏轼在黄州生活时期的好友佛印和黄鲁直。苏轼的“峨冠多髯”,史书上有记载,容易表现出来;佛印是僧人,也不难刻画出他的外形特征。这就进一步形成了以苏轼居中,鲁直、佛印分居左右的设想,再以“苏、黄共阅一手卷”表现二人的闲适心情,以佛印的洒脱神态作衬托,又将三人置于船头的显著地位,画面的主体部分就突出了。
2、的确是一次水上游览活动(即“泛舟”)。
为了给观赏者造成一个江上泛舟的实感,雕刻家精心地设计了一个“舟尾横卧一楫”的细节,又有舟子二人分居左右,一人“倚一衡木”而坐,一人烧茶,都是很悠闲的样子,跟苏轼《后赤壁赋》里“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意境暗暗相合,使人觉得静中有动。
3.“泛舟”的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游览的地点是在赤鼻矶(苏轼误作赤壁),这在“核舟”上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用富有立体感的细节表现出来的。于是雕刻家巧妙地借助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文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这是雕刻家的一个大胆的艺术创造,实际上是通过观赏者的文字想像能力来表现生活中的实在图景,是一种“移植”的手法。
四、布置晚读、早读任务。
背诵二到四段。
第二课时
一、流学习所得、学习感受,以及不懂的地方。
二、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
③其人视端容寂:那人正眼看着炉子,神色平静。
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笔划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颜色是黑的。
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挑拣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⑥技亦灵怪矣哉:这种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
三、重点读第2至5段,分析各个人物的动作情态,用原文填写下表前三列,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写,感受雕刻之神,描写之妙。
人物 位置 动作情态 描写(用自己的话)
展开余文
苏东坡 船头中 峨冠而多髯者;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东坡现右足;
微侧
佛印 船头右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鲁直 船头左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舟子一 船尾右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舟子二
船尾左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四、拓展延伸
读下面文言文,解释加点字,回忆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这个字词吗?如有,请写出原文,并解释词义。再想想现代汉语有该字词的成语,并解释词义。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了而不能伸直,当然不痛苦,也不妨碍工作,如果有人能够使它伸直,就是去秦国、楚国(求医)都不嫌远,因为自己无名指不及别人。无名指不及别人,就知道厌恶;良心不及别人,竟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懂得轻重。”
指:手指。(右手指卷 指:动词)
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的日子,不久。指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实现。
屈:弯曲。(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首屈一指:首:首先。屈:弯曲。屈指计算时,首先弯下的手指,表示第一,居首位。
信:shēn,伸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若:及。(若听茶声然 若:好像)
虚怀若谷:若:好象。虚怀:虚心。谷:山谷。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非常虚心。
类:轻重(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
出类拔萃:类:种类。出、拔:超出。萃:草丛生,比喻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群出众。
每课一测 《核舟记》
班别: 学号: 姓名 :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罔( )、贻( )、轩敞( )、箬蓬( )、黍( )、糁( )、髯( )、褶( )、髻( )、篆( )
二、解释加点字
1、明有奇巧人:( ) 2、径寸之木:( )
3、尝贻余核舟一:( ) 4、罔不:( )
5、盖大苏泛赤壁云:( )( )( )
6、高可二黍许:( )( ) 7、中轩敞者为舱:( )
8、启窗而观:( ) 9、石青糁之:( )
10、雕栏相望:( ) 11、卷端:( )
12、共阅一手卷:( ) 13、绝类弥勒:( )
14、卷末:( ) 15、其两膝相比者:( )
16、矫首昂视:( )( )( )
17、神情与苏、黄不属:( ) 18、珠可历历数也:( )
1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20、若啸呼状:( ) 21、居右者:( )
22、其人视端容寂:( )( )( )( )
23、若听茶声然:( ) 24、船背稍夷:( )
25、钩画了了:( ) 26、其色墨:( )
27、其色丹:( ) 28、曾不盈寸:( )( )
29、修狭:( )( ) 30、技亦灵怪矣哉:( )( )
三、辨析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
1、明有奇巧人:( ) 2、明有奇巧人:( )
八分有奇:( ) 八分有奇:( )
3、 为宫室:(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中轩敞者为舱:(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5、珠可历历数也:( )
扶苏以数谏故:( )
数日:( )
6、题名其上:( )
其色丹:( )
四、选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项( )( )
A.罔不因势象形/置若罔闻 B. 左手抚鲁直背/抚今追昔
C. 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其人视端容寂/容光焕发
五、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盖大苏泛赤壁云: 。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5、高可二黍许: 。
6、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
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9、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
10、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11、嘻,技亦灵怪矣哉: 。
六、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①.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③.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附:参考资料
【文学常识】《虞初新志》及作者简介
课文选自张潮(清代文学家,以刊刻丛书在当时知名)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张潮编辑此书,意在“表彰逸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有所反映。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嘉兴)人。敏而好学,善为文,一生没有做过官。他父亲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害,他自己也因受阉党威逼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主旨概述 】
《核舟记》是一篇写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的说明文,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艺,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第二部分(第2-5段):分述。详细介绍核舟的形状、结构,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状貌,用事实说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第三部分(第6段):总述。总计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种类和数目,赞扬王叔远的精巧技艺。
【空间说明顺序】说明物体的形状、结构一般都是先说整体,而后逐一地说它的各个局部,称为空间顺序。至于整体怎么说,各个局部的顺序怎么安排,则要因物制宜,没有一定之规。本文写核舟整体的只有两句话,一说长度,一说高度,突出了这件雕刻品的体积之小。以下写局部:正面反映雕刻家的艺术构思,是雕刻品的主体部分,自应在前;上面是题款,系雕刻品的附属部分,自应在后。这是合乎常理的,不足为奇。令人感到奇特的是,写舟的正面却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的顺次加以颠倒。为什么要这样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这后一个原因尤为重要──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那么,苏、黄、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头是画的主体部分,而船舱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还可以使读者初步领略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如果按正常顺序先写船头次写船舱,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至于最后写船尾,这用不着细说,那两个舟子显然是用来烘托船头的三位游者的。
【“大苏泛赤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从课文可以看出,雕刻家虽然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自身过程的拘束,他讲求的是既具体生动又高度集中的概括方式;他力图再现人物的神情动作,又不把人物的塑造跟四周的环境分离开来。在他的艺术构思中,精心地设计每一个细节跟突出事物的整体形象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核舟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实施成功教育,开发学生潜能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