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268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刺客列传》教学案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 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 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 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5、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三、知识链接: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四、课前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盖聂( ) 曩者( ) 嘿( ) 偻( )行
间( )进 瞋( )视 蓟( )北 扼( )腕
2、疑难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3)、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五、文言知识整理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擅巴汉之饶。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展开全文阅读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轲自知事不就。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2、 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唯荆卿留意焉。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3、 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4、难句翻译现场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六、课后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② 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③ 秦王必说见臣。
④ 遂自刭。
⑤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⑥ 荆轲和而歌
⑦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⑧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2、 区别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义。
⑴ 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⑵ 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⑶ ①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②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3、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②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③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刺客列传答案
文言现象梳理
1、一词多义: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先:祖先。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前一“之”字,是动词,到。
使使往之主人。 之:用作动词,到。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离开。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爱:喜欢。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结:结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报:报复。
擅巴汉之饶。 擅:拥有,据有。
展开余文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蹊:小路。
乃造焉。 造:拜访。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退。跪:两膝着地。蔽:拂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报:告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逮:及,到。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厌:满足。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擅:独揽,掌握。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恣:听任,听凭。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侵占。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把:握。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顾:回头。谢:谢罪。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发:打开。穷:尽。见:同“现”。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紧,此指剑插得紧。
轲自知事不就。 就:完成,达到。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坐:治罪,办罪。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诣:到……去。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举:全部,所有。
4、 文言虚词: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虽:虽然。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之:助词,用于词尾,无义。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之:结构助词,的。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虽然:即使这样。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则:如果。因:趁机。
唯荆卿留意焉。 唯:希望。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虽:即使。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没有。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以:因为。
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于是。
5、 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 目:用作动词,瞪视。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舍:用作使动词,使……住下来。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臣:使动用法,使……臣服。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装。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迟:以为迟,嫌迟,意动用法。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4、难句翻译现场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参考译文:荆轲爱好喝酒,天天同杀狗的屠夫和高渐离在燕国的街市上喝酒,喝到尽情以后,高渐离击筑,荆轲就在街市上和着节拍唱歌,相互娱乐,可是过一会又相对哭泣,好象旁边没有别人一般。
翻译指点:“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和而歌于市中“是介宾短语后置句,译成“于燕市饮”,“于市中和而歌”。“酣”酒喝得很畅快,此处可翻译成“尽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参考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翻译指点:“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句,即“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白衣冠”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翻译指点:“诚”“以”“逆”“比”这些词在译文中要得到落实,“宗庙”翻译时可保留。“给贡职如郡县”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句序。
参考译文:燕王确实害怕大王的声威,不敢出兵抵抗我国的军队,希望全国做臣子,排在诸侯行列里,像郡县一样地纳贡应差,以便能够奉守先王的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参考译文:而按秦国的法律,殿上侍从大臣不得带任何兵器,那些担任侍卫的郞中们带着兵器,都排列在殿下,皇帝没有下令,是不准上殿的。
翻译指点:此句中,“群臣侍殿上者”是定语后置句,“尺寸”是借代,代指一点点,翻译时要把其指代义翻译出来。
四、课前预习
2、疑难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点拨: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描写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结合写景:风萧萧,易水寒,衬托了慷慨悲壮之情。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点拨:多用短句,渲染了千钧一发,你死我活的紧张形势。突出动作描写民,展示了双方生死搏斗扣人心弦的曲折过程。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衬托手法,突出了荆轲的英雄形象,年十二就杀人的秦舞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秦群臣恐急慌乱,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威慑秦廷,以秦王不怡良久,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展开余文
点拨:这是一道开放题,所持观点能合理有据,自圆己说则可。例如持肯定态度,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趁势,但他不畏强秦,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刘伯承挽叶挺有“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句,未尝不含褒轲之意。
六、课后练习
1、①chèn②mò③yuè④jǐng⑤chéng⑥hè⑦cù⑧zhì
2、⑴、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⑵、①穷尽②困厄⑶、①适逢②会面
3、①、怎么可以因为受了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②、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我之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漏秘密,是因为想要来完成国家大事的谋划。
③、那个樊将军,秦王用千斤黄金,万家食邑来悬赏捉拿他。
④、你的父母宗族都杀光或是被收为奴婢了。
⑤、为什么太子这样打发人!冒失地前去,却不能完成任务回来复命的人,才是无用的小子呀!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孝感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作文审题指要(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