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493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方案(苏教版八年级)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方案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五单元
全文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文意。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整体感知文章基调,揣摩诵读技巧。
4、结合课文内容,懂得任何成功来之不易,结合课文内容,懂得任何成功来之不易,学习吃苦、勤奋、专心、谦虚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明确目标
老师出镜
同学们,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PPT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赠序的文体特征。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文意,朗读时正确把握停顿。
4、初步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模块二:知识准备
教学板块2:作者与文体
PPT2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的散文清新简约,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与他同时代的人推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宋濂、刘基、高启合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潜心学问多年。明初朱元璋重用他,任命他为江南儒学提举,做太子的老师,并担任皇帝的顾问。他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管起草诏书;朝廷的重要文书,也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子孙参与乱党,全家被贬往四川,中途病死于四川奉节。宋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最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送东阳马生序》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PPT3
(文体介绍)
本文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本课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
教学板块3:字词正音
PPT4
(正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理解作品内涵。朗读之前,同学们先自查一下,下面这些字词的读音你都准确掌握了吗?
(现场老师组织消化订正2张PPT上的注音,时间3分钟)
叩( )问 叱咄( ) 容臭( ) 负箧( )曳屣( )
皲( )裂 媵( )人 馁( ) 衾( ) 烨( )然
缊( )袍 廪稍( )之供 俟( ) 嗜( ) 砚( )
叩(kòu)问 叱咄(chìduō) 容臭(xiù) 负箧(qiè)曳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馁(něi) 衾(qīn) 烨(yè)然
缊(yùn)袍 廪稍(lǐnshāo)之供 俟(sì) 嗜(shì) 砚(yàn)
PPT5
辨一辨,留心多音字的用法
假 jiǎ, 假扮, 假惺惺, 假借
展开全文阅读
jià, 暑假, 假期, 假条
冠 guàn, 冠军, 夺冠, 冠名
guān, 衣冠, 冠冕, 既加冠
舍 shě, 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得
shè, 退避三舍,舍利, 同舍生
臭 xiù, 无色无臭, 右备容臭
chòu, 臭气, 臭骂, 臭豆腐
模块三:疏通文意,疑难解惑
教学板块4:朗读课文
好,下面请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文章。
(现场老师组织朗读和评价,时间4分钟)
名家会怎么诵读本文呢?下面请听录音,注意正确的停顿方法。
听录音。录音4分钟。
教学板块5:自主疏通
听了录音,了解了名家的读法,知道了正确的停顿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进一步疏通文意,时间10分钟。
(现场老师组织自主疏通文意。时间10分钟)
教学板块6:重点检验
好,自主疏通课文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同学们预习中解决了很多问题,刚才的同伴互助又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句子来检测一下理解的基本情况。
PPT6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无从:没有办法。 每:常常,时常。 假借:假,jiǎ,假,借同义。
(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后)就用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PPT7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yú,越过、超过。
抄写完毕,赶快去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PPT8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曾经。 趋:快步走,奔赴。 从:向 叩问:请教。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PPT9
4、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填:充塞,挤满。 降:和缓。 辞色:语言和脸色。
前辈道德高、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PPT10
5、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箧:书箱。 曳屣:拖着鞋子。 曳,拖。 屣,鞋子。
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严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
PPT11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僵劲:僵硬。 衾:被子。 拥覆:围盖。 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围盖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PPT12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寓:寄居。 再:两次。 食:读sì,给饭吃。
我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可以享受。
PPT13
8、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腰:这里用作动词,腰里挂着。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光彩照耀的样子。
腰上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耀好像神仙。
PPT14
9、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为。 中:内心。 口体之奉: 指吃的穿的。
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PPT15
10、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裘:皮衣。 馁:饥饿 。
朝廷天天有米粮供给,父母年年送来冬天的皮袍和夏天的绸衣,再没有受冻挨饿的忧虑了。
PPT16
11、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同辈。 称:称道,赞扬。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都称赞他的贤能。PPT17
12、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①难以告之②。
其①:代词,指马生。 其②:代词,作定语,他的。 亲:父母。也: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之①:结构助词,的。 之②:代词,代马生。
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他。
通过刚才的翻译,我们可以总结出翻译文言要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信、达、雅”原则。所谓“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误解,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所谓“达”,就是无语病,做到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所谓“雅”,就是译文的用词造句要讲究文采,做到文笔优美。
二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时,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直接对译的,就直接翻译,对号入座,以体现原文的造句特点;直译有困难的地方,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对词语或句子结构进行灵活的翻译。
教学板块7:质疑问难
PPT18
质疑问难
经过刚才的几个环节,我们可能还有一些疑惑没有得到解决,现在请提出你发现的疑问,老师将作出补充解释。
走:注解说是“跑”。那么古人怎么说“走”呢?
——古代行走从慢到快大概可这样表述:步、行、趋(小步快走)、走、驱、奔、狂驱、狂奔。
游:注解没解释,资料上有翻译成“交游”的,这个意思现在好像不常用。
——游是一个多义词。“游泳”、“游玩”、 “悠闲”、“交游” 、“游学”都是古代常用的意思,而“旅游”是现代才常用的义项。
食:注解说是“提供伙食”,有的书上又补充说是“同‘饲’,喂养”,这对吗?
—— 在古文中, “给对方提供吃的”严格界定读“sì”,不管是给人还是给鬼神或动物,所以,解释为“同饲”不妥,因为现在“饲养”专指对动物。
模块四:方法与练习
教学板块8:方法与练习
PPT19
展开余文
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
学法介绍①——提纲背诵法
对于较复杂的古文,背诵前可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背诵。如本文第1段,概括段意后,列提纲如下:1、幼时嗜学;2、加冠后从乡之先达;3、出外求师艰难;4、小结衣食、生活情况。5、学有所成的原因。据此背诵,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PPT20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段。
2、巩固文句理解和翻译。
3、分析第1、2两段的行文思路,尝试写出自己的初步看法。
教师出镜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方案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五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分析巩固对文句的理解。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3、积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明确目标。
教师出镜
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同伴互助疏通了文意,知道了朗读时如何正确地根据文意进行停顿,初步理解了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这节课,我们要用研读的方法,加深对文句的理解,分析文章的主要艺术手法,并继续进行文言知识的基本积累。
PPT1
学习目标
1、通过初步分析巩固对文句的理解。
2、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3、积累古今异义和常见虚实词用法。
模块二:重点研读
教学板块2:翻译检查第一段语句理解情况并分析其内容
PPT2
上节课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体会,在还没有了解句子的意思的时候,正确地给文言文断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首先通过朗诵时节奏感的复习为进一步的学习热热身。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文意把握正确的停顿。如:
是 可谓善学者也。
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自谓 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非 天质之卑,则 心不若余之专耳。
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诵读课文。时间3分钟)
PPT3
为了检查同学们对文句理解的巩固情况,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句子的翻译来继续热身:
检查第一段语句翻译并概括大意。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现场学生复习准备翻译句子。时间3分钟)
PPT4
老师也把这几句话翻译了一遍,我们再来加深一下印象。
1、天气很寒冷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 ,也不放松抄书。
2、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有机会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3、我站在他的身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4、所以我虽然愚钝,但最终还能够有所收获。
5、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围盖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6、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之间,毫无羡慕之心。
PPT5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概括出第一小节的内容和用意了。请大家先简单交流一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时间3分钟)
分析 1、段意
本段讲述作者求学之难和条件之苦,提醒我们:条件再苦,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PPT6
分析 2、分层:
第一层: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写出求学的勤和苦。
第二层: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出求师之难和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第三层:写从师求教道路的艰辛。
第四层:叙述生活的简朴,与“同舍生”作比较,说明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 “口体之奉”的情况。
第五层:总括全段,说明学有所成的原因。
教学板块3:翻译检查第二段语句理解情况并分析其内容
PPT7
在分析第二小节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复习几个句子的翻译:
1、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2、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请同学们先稍作准备。时间2分钟)
1、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问题得不到回答,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的。
2、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
3、(要是)他们学业不精通,德行不成器的,那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PPT8
就在读者还在感慨着作者成才之路的千辛万苦时,文章的思路却已经悄悄指向了现实,多少人有着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却不能学有所成。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揭示他们的那种令人遗憾的经历的:
分析:
1、段意:
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说明学有所成的关键在于专心。
2、分层:
可分为两层 ——
第一层(第1句):用今之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的艰苦求学作对比。
第二层(第2句):由前面的对比自然推导出,处在优越条件下而不能业精、德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教学板块4:探究行文技巧
PPT9
请同学们再快速阅读一遍一、二两段,从两段内容的关系上来考虑,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吗?读完之后,同桌之间交流3分钟。
具体说吧,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第1段,作者先总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紧接着分别介绍了自己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幼时求学时没有书,而需借以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其状之艰难至极,作者却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成年后求师则凸现三种情况:①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② 跋涉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致于“足肤皲裂而不知”;③食宿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缊袍敝衣”。在如此困窘的情况下,作者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勤奋、专心、坚韧。第2段可分为5层,前4层是个并列复句,由四个分句分别说明一种情况,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诸生的条件优越。①无冻馁之患(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②无奔走之劳(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③有专门老师(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④有丰富藏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这四个方面与第1段相对照(四个方面的顺序各不一样,避免了结构上的单调和重复)。第1层先讲诸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共”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缊袍敝衣”对比。继而讲学习环境也好。第2层说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第3层说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而且“未有问而不告”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第4层说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样,诸生的经历和作者的求学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第5层从鲜明的对比之中自然便得出了结论:在艰难困苦中,尚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揭示出的道理。
探究行文技巧
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第1段凸现三种情况:① 叩问之难;② 跋涉之艰;③食宿之苦。第2段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诸生的条件优越。①无冻馁之患;②无奔走之劳;③有专门老师;④有丰富藏书。诸生和作者的求学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鲜明的对比之中自然便得出了结论:在艰难困苦中,尚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揭示出的道理。
PPT10
1.衣食
2.行
3.师
4.书
5.结论
PPT11
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已经在向马生宣示一种道理了,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讲的是一种怎样的道理。
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教学板块5:联系实际找差距
下面我们通过填写一张表格,来找找我们古人的差距。
PPT12 赛一赛
宋 濂 马 生 我
书的来源 向别人借,
还要自己动
手抄写 凡是应该有
展开余文
的书都集中
在这里
师生态度
生活情况
学习条件
………
比赛结果
(现场老师组织完成填表及交流。时间5分钟)
教学板块6:翻译检查第三段语句理解情况并分析其内容
PPT13
检查第三段语句翻译并概括大意。
1、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我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
2、撰长书 以为贽,辞甚畅达。
写一篇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
PPT14
分析:
1、段意: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2、分层:分两层——
第一层(第1—3句):介绍马生的为人。
第二层(第4句):说明赠言的缘由,点明全文的主旨,进一步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
模块三:文言知识积累
教学板块7:古今异义
PPT15
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实词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由于现代汉语的思维定势,我们常常在阅读文言文时以现代汉语中的语义来判断文言文中某个词语的意思,忽略了古今异义的现象,以至于在阅读时常常理解偏差甚至有很大错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和词义已经不存在的词语,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同学们常常会发生望文生义错误的是古今异义词。这类词形式上虽然是一样,但是意义产生了变化。
古今异义词积累:
1.臭—— 古:气味; 今:难闻的气味。
2.博士——古:官名,国子监的老师;今:一种学位名称。
3.再—— 古:两次; 今:又一次。
4.汤—— 古:热水; 今: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教学板块8:文言虚词
PPT16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学习文言虚词主要应该通过一定量的文章的学习而加以了解,不能简单化地用识记的方法死记硬背。
文言虚词积累:
以——
(1)无从致书以观 (表目的,来)
(2)计日以还 (表修饰,不译)
(3)以a是人多以b 书假余 (a.因为,介词; b . 把,介词)
(4)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连词)
(5)以衾拥覆 (介词,用)
之——
(1)弗之怠 (代读书抄书之事)
(2)走送之 (代书)
(3)益慕圣贤之道 (助词,的)
(4)当余之从师也 (结构助词,不译)
教学板块9:文言实词
PPT17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一词多义,变化性大。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并积累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文言实词积累:
和——久而乃和: 和,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 和,谦和。
至——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至舍,四支僵经不能动: 至,到达。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忧。
无冻馁之患: 患,忧患。
模块四:方法与练习
教学板块10:方法与练习
PPT18 今天给同学们介绍另外一种背诵方法。
学法介绍② ——对比背诵法
有些古文运用了对比手法,这可用对比方法背诵。如本文1、2段,作者就用了对比手法,把我求学的艰难与太学生的优越进行对比。因此可以边对比边背诵。很显然,用对比法,比较容易背下这段。
PPT19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二段。
2、理清全文感情脉络,尝试写出自己的初步看法。
3、搜集古代勤学苦读的事例、名句。
教师出镜
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方案
学段:初中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单元:第五单元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通假字和文言特殊句式。
2、 整体把握文章感情脉络,揣摩本文的诵读要领。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任何成功来之不易,学习吃苦、勤奋、专心、谦虚的精神。
4、 拓展训练,加深文章理解。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板块1:明确目标
教师出镜
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的分析,对比手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这种方法来说理能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但作者又不是以理压人,他所取得的叫人心服口服的效果,除了讲究说理技巧之外,更主要的靠的是亲切温馨的真情流露。今天,我们在继续积累文言知识的同时,就要在充分理解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把课文朗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PPT1
学习目标
1、 积累通假字和文言特殊句式。
2、 整体把握文章感情脉络,揣摩本文的诵读要领。
3、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任何成功来之不易,学习吃苦、勤奋、专心、谦虚的精神。
4、 拓展训练,加深文章理解。
模块二:文言知识积累
教学板块2:通假字积累
PPT2
文言文知识的积累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比如文言文的翻译,我们遵循“信、达、雅”的原则,而文言中的特殊现象,有两种典型情况是应该高度重视的。一是特殊的用词方法,例如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二是特殊的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大量的积累不可或缺,而对特殊现象的理解记忆也非常重要。
通假字
支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被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教学板块3:文言句式积累
PPT3
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为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古汉语则有宾语前置现象。宾语前置现象有多种形式,今天我们来掌握其中一种:
体会“弗之怠”的宾语前置特点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全句可译为:不敢放松学习。 同类的句子如:
1、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传》
2、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3、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5、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模块三:体悟感情,探究精神
教学板块4:把握感情脉络,学习勤奋、专心的精神
PPT4
大家说的都很好,做得也很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发扬那种持之以恒、顽强拼搏的精神,相信终有一天“铁杵也磨成针”。
作 者 过 去 求 学 的 艰 难
╱ ↓ ↓ ╲
无书之难 无师之难 受冻之苦 生活之苦
书集于此 司博为师 裘葛之遗 廪稍之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 生 现 今 太 学 的 幸 福
教学板块5:探究精神
PPT5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联系一下生活实际,你有了一些什么想法或者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文中的“太学生”是不是与现在的我们有很多的相似?从小出生在父母的呵护中,是掌中宝,像温室花,从不为衣、食、住、行操心。照理来说我们比宋濂幸运得多了,我们更应该好好读书,有远大的抱负,但像宋濂一样立志干一番事业而又能顽强拼搏的人又有多少呢?
PPT6
宋濂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PPT7
宋濂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的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生:想当官?想赚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为了自己的将来?
师:几位同学说的很实在。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选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国家倡导我们:你读书吧,读书就可以当大官、赚大钱、你就可以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
生:不是。
师:既然这样,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尽力从更深的一层意义去理解。
生: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是一个可怜虫,作者努力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
师:很好,意思比刚才要深入一些。请其他同学继续思考。
生:知识就是力量。
生:作者是苦中作乐,我有时也这样。比如:我遇到不会的题,就不吃饭,直到做出来为止,那时,我会乐的一蹦三尺高。
师:你的学习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生:我们学过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者便是这样。
师:(鼓掌)说的很精彩,而且能学为所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做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的内在精神追求甚于物质上的满足。作者便是这样。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就可以领略到学问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
模块四:揣摩本文的诵读要领
教学板块6:诵读要领
PPT8
诵读技巧点拨
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式进行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在这篇文章中,宋濂述说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勉励东阳马生。他幼时家贫,求学十分艰苦,述说时心情很沉重。现在很有成就,述说时态度很诚恳,诵读时应该注意语速不要太急,声调不宜太高,以便有回味的余地。文章的最后一段赞扬马生,语调则可以扬起,以体现作者的一番美意。同时,文章层次感很强,且多短句,诵读时应该注意停顿。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一原则来指导这篇文章的朗读,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把课文认真朗读一遍。(现场组织)
模块五:拓展训练
教学板块7:比较阅读
PPT9
比较阅读
文言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课内精读还要有机辐射课外,但随着课改的深入,文言的能力训练要求逐渐提高,正经历着“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转变。所以,除了在老师的引导下,立足课本,以基本积累构建起古今汉语之间的桥梁,搭起文言知识框架,增强学好文言的信心,争取事半功倍之外,还要重视课外文段的补充阅读。
通过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我们懂得了读书应该勤奋、专一,《 黄生借书说》也向我们传达了读书“借读”的特殊道理。请借助注释,认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非夫人 那人 之物而强 勉强 假 通“借” 焉,必虑 担心 人逼取,而惴惴 心中不安的样子 焉摩玩 玩弄,这里指读书 之不 已 停止,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 业已经为吾所有,必高束 挂 焉,庋藏 guǐ,收藏 焉,曰“姑俟 姑且等 异日 以后 观 看 ”云尔。
1、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中对读书的看法。
2、请在文中找出跟“不敢稍逾约”的借书心情类似的句子。
PPT10
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已经在向马生传达一种道理了,请用你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作者讲的是一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1)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读好。
(2)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
吾不得而见之矣” 。
教学板块8:资料信息
PPT11
学法介绍③——再造形象背诵法
使用此法最重要的是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我们的联想力和想像力,使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深入作品之中,与作者同悲喜。如本文的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即可以想像背诵。
PPT12
“囊萤映雪”说的是车胤、孙康。他们很爱读书,家里很穷。车胤就捉萤火虫放入袋子里,晚上读书用;孙康冬天在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悬梁刺股”,悬梁是说孙敬,发奋读书为了少睡觉,就把头发绑到房梁上;刺骨是说苏秦,读书时常睡觉,就用锥子扎大腿。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后就用来形容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画荻教子”,欧阳修幼年丧父,母亲郑氏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学习。欧阳修按照母亲的教导刻苦学习,终于成材。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小 资 料 1 苦读的故事
囊萤映雪 (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 (孙敬和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 (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 (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 (欧阳修幼年受母教的故事)
PPT13
这6个名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满江红》,“业精于勤,荒于嬉” 出自韩愈的《劝学解》,“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自诸葛亮的《戒子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出自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民间流传的《警世贤文》中的勤奋篇。
小 资 料 2 劝学的诗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业精于勤,荒于嬉。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教学板块9:布置作业
PPT14
课后作业
1、尝试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之后,你对学习条件 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写一个 200 字左右的片段加以说明。
教师出镜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送东阳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学方案(苏教版八年级)
下一篇:
2008年高考作文备课精讲系列(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