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45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3、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   情感体验  探究学习     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就学过她的《醉花阴》。写的是重阳节,赵明诚在外地不能与她团聚,李清照借秋风黄花来表现彻骨的爱恋。大家还能背这首词吗?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哪个字?(愁),如果在这个“愁”前面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怎样一种愁?(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闲愁),这是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醉花阴》,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种闲愁,闺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声声慢》,在这道词的字里行间她又表现出怎样的心绪呢? 

      二、鉴赏《声声慢》

      1、解题

      慢:

      2、自由读词。思考: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看来李清照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天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以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这幅对联为线索,在这个“愁”字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

      (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都说“一般愁字别样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千般浓、万种深的“愁”该怎样抒发呢?请同学们齐读此词,带着一个任务: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

      (1)提问学生:你能找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动作 恍惚): 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怎样?

      (老师明确: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冷冷清清(环境 冷清):  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

      (老师明确: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 悲伤):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

      (老师明确: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的一字一顿,字字泣血)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刚刚在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十四个字都连用什么词?(叠词)如果我将此句改为“寻觅,冷清,凄惨戚”好不好?(不好,少了音韵美)。

      (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1、师范读。 

      2、大家一共从词中找出了哪些意象?

      (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3、探究性学习:

      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意象探究:

      a、淡酒   为何李清照喝了三杯又两盏的白酒还觉得酒淡,莫非她是李白再世,酒仙第二?在她一首《如梦令》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可见是酒醉而睡得沉啊!

      老师明确: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b、秋风   怎么理解“晚来风急”?秋风渲染什么情绪?

      (老师明确:“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展开全文阅读
      c、过雁    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在李清照的那首词中也写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些什么呢?

      (老师明确:秋天大雁由北向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所以觉得大雁旧时相识,并且在一剪梅当中写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托,无处可传,所谓睹物思人,平添哀戚。)

      诗人伤心之际,南飞的大雁横空而过,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绣水江边时常见的那只呀?北来的鸿雁啊,家国可曾无恙?溪亭可免于战火?耦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南飞的雁群却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独自徘徊伤心。

      d、黄花     黄花是什么花?黄花象征什么?

      (老师明确:黄花就是菊花。这里的堆积可以是绽放的花朵的堆积,也可能花飘零之后的堆积。秋风正急,也有可能是被吹落的花瓣的堆积。其实在里写菊花,也是暗示自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而憔悴不堪之意。)

      e、梧桐细雨      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梧桐细雨在一起通常象征什么?

      白居易《长恨歌》中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秋天的绵绵细雨打在这已经发黄梧桐叶上,梧桐叶随风慢慢地落下来。显得十分的凄凉,一种深秋的孤独与寂寞,所以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伤心的我来说,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我那颗破碎的心上。

      师总结:

      我们刚刚分析的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动化了,具体化了,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师生合作诵读:师引读,男生、女生各一人领读,全班齐读)

      (三)为何生愁

      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尾句点愁,简单直白,反而更觉其神妙。

      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前期词风天真、活泼,抒写闺愁、闲愁、相思。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她晚期最著名的作品。所谓“慢”,即慢曲,慢曲比较适合表现复杂曲折幽深的感情。

      明确:国愁,家愁,情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颠沛流离之苦。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一剪梅》的“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果说李清照后期是亡国之恨,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愁绪,那么的前期的愁是又是什么样的呢?(闲愁、闺愁、相思之愁)

      2、李清照写愁情的词还有哪些?这些词中的“愁”与《声声慢》中的愁有何异同?

      在《点绛唇》中写愁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愁有长度了; 

      在《蝶恋花》中写愁是:"独抱浓愁无好梦",愁有形体可以拥抱了; 

      在《生查子》中写愁是:"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愁竟成了一种容器,可以装盛泪水了;

      在《一剪梅》中写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竟有脚,会爬行了;

      在《武陵春》中写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重量,连舟都载不动了; 

      四、结语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一般愁字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项羽本纪(苏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李逵负荆》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