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05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语文版高一必修)
  《新青年》2创刊于一九一五年,这是现代中国文化运动的程碑。他们倡导思想革命、文学革命;中国文化,也就以五四运动为分水线。不过一般人以为《新青年》一开头就提倡白话文运动,那是错误的,《新青年》本来是用文言体写的,和当初的《甲寅》3杂志、《新民丛报》4差不多的。(张资平曾对郭沫若批评到《新青年》,说是“ 

      还差强人意,但都是一些启发的普通的文章,一篇文字的密圈胖点和字数比较起来还要多 ”。 

      )那儿所刊载的苏曼殊5小说,也还是才子佳人、鸳鸯蝴蝶派6的风格。胡适7翻译的小说,如都德8的《柏林之围》,也是文言体的,连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也还是用文言体写的。进入思想革命、文学革命阶段,那是一九一七年以后的事。鲁迅的《狂人日记》9 

      ,才是第一篇白话体的小说。 

        这些掌故,我们还是依照周作人10的说法,更为真实些。他说:在张勋复辟11之前,鲁迅继续在抄碑12,别的什么事都不管,他在这事件以后,渐渐发生了一个转变。这事,鲁迅自己说过,是由金心异的一场议论起来的。金心异即是林琴南13送给钱玄同14的别名。钱玄同和鲁迅同是章太炎15的学生。鲁迅住在北京绍兴会馆,如鲁迅自己所叙记的,“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地跳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抄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你抄了这些有什么用?’我说:‘没有什么用。’‘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我说:没有什么意思。’‘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16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住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 ”17 

        在与金心异谈论之前,鲁迅早知道了《新青年》了,可是他并不怎么看得起它,周作人就说他初到北京,鲁迅就拿几本《新青年》给他看,说这是许寿裳18告诉的,近来有这么一种杂志,颇多谬论,大可一驳,所以买了来的,但是他们翻了一回之后,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谬处,所以也随即搁下了。他也说那时《新青年》还是用的文言文,虽然渐渐你吹我唱的在谈文学革命,其中有一篇文章还是用文言所写,在那里骂封建的贵族的古人,总结的说一句,对于《新青年》总是态度很冷淡的,即使并不如许寿裳的觉得它谬。但是在夏夜那一夕谈之后,鲁迅忽然积极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周作人说:鲁迅对于文学革命,即是改写白话文的问题,当时无甚兴趣,可是对于思想革命,却看得极重,这是他从想办《新生》19那时代起所有的愿望,现在经钱君来旧事重提,好像是在埋着的火药线上点了火,便立即爆发起来了。这旗帜是打倒吃人的礼教,钱君也是主张文学革命的,可是他的最大志愿如他自己所说,乃是打倒纲伦20斩毒蛇,这与鲁迅的意思正是一致的,所以简单的一场话,便发生了效力了。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小说,(鲁迅写小说,并不始于《狂人日记》,辛亥冬天,他在家乡时,曾写过一篇《怀旧》的小说,以东邻的富翁为典型,写革命的前夜故事,情质不明的革命军将要进城,富翁与清客闲汉商议迎降,颇富于讽刺的色彩。便是后来《阿Q正传》21的底子。)作于一九一八年四月。篇首有一节文言的附记,说明写日记的本人是什么人,这当然是一种烟幕,但模型却也实有其人;不过并不是“ 

      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 ”,病愈后也不曾“ 赴某地候补 

      ”,只是安住在家里罢了。据周作人说:这人乃是鲁迅的表兄弟,我们姑且称他为刘四,向在西北游幕22,忽然说同事要谋害他,逃到北京来躲避,可是没有用。他告诉鲁迅他们怎样的追踪他,住在西河路客栈里,听见楼上的客深夜橐橐23行走,知道是他们的埋伏,赶紧要求换房间,一进去,就听到隔壁什么哺哺的声音,原来也是他们的人,在暗示给他知道,已经到处都布置好,他再也插翅难逃了。鲁迅留他住在会馆,清早就来敲窗门,问他为什么这样早,答说今天要去杀了,怎么不早起来,声音十分凄惨。午前带他去看医生,车上看见背枪站岗的巡警,突然失惊,面无人色,据说他那眼神非常可怕,充满了恐怖,阴森森的显出狂人的特色,就是常人临死也所没有的。鲁迅给他找妥人护送回乡,这病后来就好了。因为亲自见过“ 

      迫害狂 ”的病人,又加了书本上的知识,所以才能写出这篇文字。 

        接着,周作人解释《狂人日记》的中心思想是礼教吃人。这是鲁迅在《新青年》上所放的第一炮,目标是古来的封建道德,以后的攻击便一直都集中在那上面。第三节中云:“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24章太炎在东京时,表彰过戴东原25,说他不服宋儒,批评理学杀人之可怕,但那还是理论。鲁迅是直截的从书本上和社会上看了来的,野史正史里食人的记载,食肉寝皮26的卫道论;近时徐锡麟27心肝被吃的事实,证据更是确实了。此外如把女儿卖作娼妓,清朝有些地方的宰白鸭,便是把儿子卖给富户,充作凶手去抵罪,也都可以算作实例。鲁迅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人肉可以做药,这自然是割股28的根据;但明太祖反对割股,不准旌表29,又可见这事在明初也早已有了。礼教吃人,所包含甚广,这里借狂人说话,自然只可照题目实做,这是打倒礼教的一篇宣传文字,文艺与学术问题都是次要的事。 


展开全文阅读
       

        果戈里有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鲁迅非常喜欢,这里显然受它的影响,如题目便是一样的。果戈里自己犯过精神病,有点经验,那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发花呆的,原是一个替科长修鹅毛管笔尖的小书记,单相思的爱上了上司的小姐,写得很有意思。鲁迅当初大概也有意思要学它,如说赵贵翁家的狗看了他两眼,这与果戈里小说里所说小姐的吧儿狗有点相近,后来又拉出古文先生来,也想弄到热闹点,可是写下去时要点集中于礼教,写的单纯起来了。附记中说“ 

      以供医家研究 ”,也是一句幽默话;因为那时报纸上喜欢登载异闻,如三只脚的牛,两个头的胎儿等,末了必云“ 以供博物家之研究 

      ”,所以这里也来这一句。这篇文章,虽然说是狂人的日记,其实思路清澈,有一贯的条理,不是精神病患者所能写得出来的;这里迫害狂的名字,原不过是作为一个样子罢了。(这一节议论观点,多采用周作人先生的话。) 

        如许寿裳氏所说的,周树人开始用鲁迅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写小说,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鲁迅自言,鲁迅这笔名,因为《新青年》编辑者不愿意有别号一般的署名,我从前用过迅行的别号,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30;(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种助阵的意思。他说:“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31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32他在《自选集》33的自序中,说得更明白些:“ 

      《新青年》上提倡文学革命,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个革命的运动。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是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然而我那时对于‘文学革命’,其实并没有怎样的热情。……既不是直接对于‘文学革命’的热情,又为什么提笔的呢?想起来,大半倒是为了对于热情者们的同感。这些战士,我想,虽在寂寞中,想头是不错的,也来喊几声助助威罢。首先,就是为此。自然,在这中间,也不免夹杂些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的希望。但为达到这希望计,是必须与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的,我于是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后来结集起来的《呐喊》。(他的本意,只是“ 

      呐喊 

      ”。)这些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 

      ”34 

        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另外几篇小说:《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风波》……我们从文章风格的发展上看,他是比其他作家更跨远了一步,一开头便采取写实主义的笔触了。《孔乙己》,乃是鲁迅所自以为最称心的作品。《孔乙己》,这名字定得很巧妙,对于小说里这主人公是十分合适的。他本来姓孟,大家叫他作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这本来也是一个绰号,但只是挖苦读书人而已,没有多大意思。小说里用姓“ 

      孔 ”来影射“ 孟 ”字,本来也是平常,又因孔字联想到描红纸上的名子,拿来做他的诨名,妙在半懂不懂,比勉 

      强生造两个字要好得多了。他是一个破落大人家的子弟和穷读书人的代表,著者用了他的故事,差不多就写出了这一群人的末路。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致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候连书籍纸笔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 

      窃书 

      ”不能算偷,这些都是事实。他常到咸亨酒店来吃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鲁迅在本家中间也见过类似的人物,不过只是一鳞一爪,没有像他那么整个那么突出的,所以就描写了他;而且说也奇怪,周家的那些人,似乎气味更是恶劣,这大概也是使他选取孟夫子的一个原因吧!鲁迅是首先描写知识阶级的暮景,指点时代变动的一面。 

       

      【理解•鉴赏】 

      一 课文评述的是鲁迅生平中极为重要的一段历程。文中评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写出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 

      二 对鲁迅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一事,作者赞同许寿裳的评价,认为“ 这是鲁迅生活的一个大发展,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大书特书的一章 

      ”,但接着又说“ 不过鲁迅自己,在当时只是一种助阵的意思 ”。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三 这篇传记,作者没有更多地直接叙述传主的事迹,而是引用了很多的史料和文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拓展•应用】 

      四 学过这篇课文后,联系初中学过的《孔乙己》,说一说你对鲁迅创作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新的认识。 

      【相关链接 】  

      一 是写成“ 神 ”,还是写成“ 人 ”?  

        1933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鲁迅先生在我的家中吃晚饭,一直谈到深夜。他是善于谈话的,忽然在一串的故事中,问了我一句:“ 

      曹先生,你是不是准备材料替我写传记?”他正看到我书架上有一堆关于他的著作和史料。我说:“ 

      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适当的人,但是,我也有我的写法。我想与其把你写成为一个‘神’,不如写成为一个‘人’的好。 ”……因为是“ 人 ”,所以不免有“ 人 


展开余文
      ”的弱点。这一方面,鲁迅比萧伯纳更坦白些,他并不阻止我准备写他的传记。……我们又谈到孙中山传记问题,那时,中山文化教育馆正在征求《孙中山传记》的稿本;有人希望我也动手写写看,我说我不能,因为你们要奉孙中山为神明,而实际的孙中山,也只是一个凡人,平凡得很的人,叫我怎么写呢?最后,我说:“ 

      你是写《阿Q正传》的人,这其间,也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因为你自己也是中国人。 ”说鲁迅是阿Q,也并不损失鲁迅的光辉,他毕竟是创造阿Q的人。 

                 (摘自曹聚仁《鲁迅评传•引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二                                                          自题小像35 

                                                                            鲁 迅 

                   灵台36无计逃神矢37,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38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39。 

                  (选自《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 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注释』: 

      1  选自《鲁迅评传》(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有改动。题目为编者所加。  

      2 

      [《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为本名。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3 [《甲寅》]章士钊于1914年在日本创办。前期主张民主宪政,后期提倡尊孔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 

      4 [《新民丛报》]梁启超于1902年在日本创办。广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抨击封建顽固派。 

      5 [苏曼殊(1884—1918)]文学家。原名玄瑛,字子谷。后出家为僧,号曼殊。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其诗多感伤情调,小说描写爱情故事细腻生动。 

      6 [鸳鸯蝴蝶派]盛行于清末至五四运动前后的文学流派。“ 鸳鸯蝴蝶 ”是对此流派惯写才子佳人的比喻说法。 

      7 [胡适(1891—1962)]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 

      8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其短篇小说的名篇。 

      9 

      [《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第五号,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片段,从历史的角度揭露、抨击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发出“ 

      救救孩子 ”的呼号。 

      10 [周作人(1885—1967)]散文家。鲁迅的二弟。 

      11 [张勋复辟]1917年5月,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6月,安徽督军张勋进京“ 调停 

      ”,逼黎解散国会,并于7月1日伙同康有为等拥清朝废帝溥仪复位,遭全国人民反对。段以反对复辟为名,誓师讨张,12日张兵败。 

      12 [抄碑]鲁迅寓居北京绍兴会馆时,常于公余搜集、抄录、研究中国古代的墓志等拓本。 

      13 

      [林琴南(1852—1924)文学家。名纾,字琴南。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作,译笔流畅,颇有影响。 

       

      14[钱玄同(1887—1939)]语言文字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倡文字改革,曾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15[章太炎(1869—1936)]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学者。名炳麟,号太炎。 

      浙江余杭人。早年提倡维新变法,后接受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宣传民主革命 

      思想。 

      16[不特]不但。 

      17参见《〈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8[许寿裳(1883—1948)]教育家、传记文学作家。浙江绍兴人。鲁迅的  

      同乡、同学。 

      19 [《新生》]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周作人、许寿裳等人筹办的杂志。鲁迅自己说“ 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 ”,但是最后没有发刊。 

      20 [纲伦]指封建的纲纪伦理。 

      21 

      [《阿Q正传》]中篇小说。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鲁迅用巴人的笔名陆续发表于北京《晨报副镌》,后收入《呐喊》。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 

      22 [游幕]旧时称外出做幕僚。 

      23 [橐橐(tu髏u螅菪稳萦参锎サ氐纳簟? 

      24 参见《呐喊•狂人日记》(《鲁迅全集》第一卷)。 

      25 [戴东原(1724—1777)]清代思想家。名震,字东原。 

      26 [食肉寝皮]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然二子(齐将殖绰、郭最)者,譬于禽兽,臣(州绰)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后用以比喻除尽奸恶,也表示仇恨极深。 

      27 

      [徐锡麟(1873—1907)]民主革命烈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安徽、浙江两省同时起义。他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局。起义失败,被捕后英勇就义。 

      28 [割股]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重病。这是古人所认为的一种至孝行为。 

      29 [旌表]指封建统治者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等方式表扬遵守封建礼教的人。    

      30 [周鲁是同姓之国]鲁为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与周同为姬姓。   

      31 [《药》]与下文的《明天》都是鲁迅写的短篇小说。瑜儿和单四嫂子分别是两篇小说中所刻画的人物。 

      32 参见《〈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一卷)。 

      33 [《自选集》]指《鲁迅自选集》。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3月出版。编入鲁迅自选小说、散文共22篇。 

      34 参见《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四卷)。 

      35 这首诗作于1903年,鲁迅时年22岁。 

      36 [灵台]也叫灵府。指心。 

      37 [神矢]爱神的箭。古罗马神话中有爱神丘比特,传说是一个身生双翅、手持弓箭的美少年,他把金箭射到青年男女的心上,他们就会产生爱情。 

      38 [荃]香草。这里比喻人民大众。 

      39 [轩辕]即黄帝。我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语文版高一教学设计 新青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段太尉逸事状(语文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我的第一本书》(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