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268
标签:
教师随笔
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马丁·伊登是个快要满21岁的水手,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罗丝一家,对她一见钟情,并对她的家、她的生活都羡慕至极。
马丁住在姐姐家里,从罗丝家回来后,他看什么都不顺眼了,觉得姐姐家里是那么肮脏、庸俗、无聊,而往日的同伴也使他感到不耐烦。他开始觉得自己和罗斯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为了使自己能配得上她,他必须努力往上爬。
罗丝为马丁的上进愿望所打动,帮助他学习写作,马丁在自学中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表达水平都在提高。
马丁写的四十篇稿子始终在各家杂志社里不断地兜圈子,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作品不被接受,而那些看上去死气沉沉的东西总是能在报刊上登出来。他去找罗丝,给她念自己的作品,请她评判。罗丝不欣赏他的作品,觉得粗野,可是她被作品体现出来的强大力量打动了。
在屡次失败后马丁仍然坚持写作,他的这种态度和贫困使他和罗斯有了裂痕,罗丝渐渐对他丧失了信心,而马丁对她身边上层人士的攻击也使她反感而忧心忡忡。
马丁在罗丝家里认识了勃力森登,一位愤世嫉俗的文学天才,社会主义者。一次,他们参加社会党人集会的时候被一个小报记者张冠李戴地写进报道里,成为无政府主义者的魁首,遭到孤立和围攻,罗丝也正式和他分手了。
罗丝走了,勃力森登死了,心灰意懒的马丁·伊登却突然时来运转,报刊杂志开始采用他的作品,出版社为了他的声名也接受了他种种苛刻的要求,他成为名作家。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作品都是早就完工的,不知被退过多少次,而他本人也不过是过去的那个马丁·伊登,一点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今天大家都来奉承他?最后,连罗丝也主动送上门来,愿意委身于他!
马丁万念俱灰,感到彻底的幻灭,他把所有的稿件都处理完毕,不再写一个字,把版税所得用来资助他的亲姐妹、洗衣房伙伴乔埃,以及为他守身如玉,一往情深的女工丽茜,然后投身大海,了此一生。
《马丁·伊登》发表于1909年,前半部带有自传性,取材于杰克·伦敦本人早年的经历和后来的成名过程,主要故事情节则是虚构的。象希腊神话中难以抗拒的命运一样,《马丁·伊登》不仅成为杰克·伦敦对往事的追忆,竟也不幸地成为他未来生活的神秘预言。
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马丁·伊登》起着先驱作用,后来不少描写“美国梦”破灭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响。围绕这部书引起的争论首先是在主题上,按照杰克·伦敦的本意,他写这部属的宗旨之一乃是攻击个人主义,但大多数评论家都认为他实在为个人主义辩护,而相当多的读者是把马丁·伊登当作“个人奋斗”的典型来接受的。其次是语言,有人认为“充满元气和力量”,也有人认为“粗糙”、“变化少”。
杰克·伦敦是以“超人”自居的,他并没有成为超人,但《马丁·伊登》的确是一部超越了时代的作品。
标签:
教师随笔
马丁·伊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飘 (下)
下一篇:
乡土文学发展的新契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