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2851  
标签:备课资料
刘亮程的《寒风吹彻》不宜选入教科书(网友来稿)
江苏省泗洪中学 周道宝

      新疆有个叫刘亮程的作家近年来很是风光,他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寒风吹彻》等皆选入教科书。如果说《今生今世的证据》让人读出对人生的足迹的珍视对文化的关注对人的精神家园归宿的渴求与迷茫,读出凝重的话,那么,《寒风吹彻》便不仅让我们读出生命的沉重,更让人读出人生的绝望。

      不错,文学是人学。刘亮程的散文审视人类生命体,使其散文显得有厚重感,这本身无可非厚非,但选编教材的人仅仅被其语言、被其表象方面的厚重感所迷惑,稀里糊涂地失去准星地将其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那问题便大了。

      我不知道专家筛选文章进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指导思想或标准是什么,我想大概是有的。就文章来说,适合中学生阅读这一对象,有利于他们学习语文,有利于他们成长,那当然该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了吧。

      “文质兼美”谈何容易。

      就“文”来说,《寒风吹彻》语言不错;另者“寒风、冬雪、寒冷、烤火”等忽而指“实”(自然界方面)忽而达“虚”(人世间、人生),玩了点小把戏,看起来也不错。

      但是,“质”方面,对中学生阅读群体来说,偏差就太大了。

      什么是“质”?所谓“质”就是“文以载道”中的“道”,说白了,就是思想内容。该文的思想内容相当有问题。

      刘亮程沿着他审视人生、社会的创作轨迹走向极端,于是便掉到山崖里去了。他的思想被摔得粉碎不要紧,还极煽情地拉着读者的思想情感跟着他一块死。

      “人总是要死的,但有的人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比鸿毛还要轻”,老人家说得多好。在“人总要走过四季,总要生老病死”这一常识上,恐怕只有白痴才会有疑义,这个自然规律何需用文学来告知呀!

      但刘亮程似乎才发现了这个规律,于是煞费苦心地把这个规律描述出来了。他说,人的冬季总要或正在一步步逼近,任何情感对此都无济于事,人的生命开始落雪了,人只能无奈地无助地深切感受生命的寒风吹彻,即使子女孝心这盆火也烤不暖他,他注定“冻僵”后死去。不,不会这么快死去,他还要深深地感受到父子间的冷酷、行路者的孤独,姑嫂间冷漠诸如此类的“寒风”后,他才会死去。也许刘亮程生已犹死,社会生活让其寒彻心灵;也许故弄玄虚,得意于其文的表象的深刻厚重,也许,也许没有其它的也许了,其文形成的原因也只有这两种原因。

      作为教师,迫于教学计划,我硬着头皮教了该文,于是,麻烦便出来了:

      “老师,刘亮程写得真好,对人生描述得很真切。”

      “那自然,作家嘛。”

      “老师,在这冷冰冰的世界,注定要寒风吹彻的人生里,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

      写于此,我不禁想问一问,刘亮程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那去了?选编教材的专家社会责任感那去了?!

      “文”到底要不要载“道”,到底载什么样的“道”,这是作家最基本的问题。连这一点都没整明白,就急急忙忙做作家了,这真让人“寒风吹彻”呀。

      作家刘亮程先生,我只想问一问: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与“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这两句话,说的都是真理,但哪句是文学作品代表句呢?

      你又是作家,你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作者邮箱: ZDB6611@SINA.COM

      
标签:备课资料 刘亮程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泪珠与珍珠(人教版高二)
下一篇:《离骚》教学设计——例文的教学个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