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773
标签:
教学论文
呼唤真情回归——诗歌鉴赏之我见(网友来稿)
嘉祥三中 黄发勤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苑中的一朵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沉的生命意识,总在字里行间召唤着人性的真、善、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古诗词教学现状让人为之忧虑。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只注重对诗歌本身进行解剖式解读,而忽视了诗歌的丰富思想内涵对人类灵魂净化陶冶的张力,忽略了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固有的美。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学改革,让古诗词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通过古诗词的教学使其真正净化同学们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呼唤真情的回归。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古诗词回归文学本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尝试:
一、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
了解诗人气质,熟悉诗词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熟悉杜甫生活的历史环境,不知道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疾苦,不了解诗人有心怀天下苍生的济世情怀,便很难理解“自经丧难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凄苦,也无法体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带给诗人痛彻心肺的伤痛。只有了解了杜甫所处的时代及诗人关注民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情怀,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诗人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和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试想,你如果不了解李清照,不了解其后半生的颠沛流离,不了解她所经历的国破、家亡、夫死的惨痛遭际,你是很难体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所蕴含的深重愁苦的。因此,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必须将诗词放归“故土”,从诗歌生长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歌,方能感受其真正的魅力。
二、反复吟诵,感受诗词意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诵读吟咏是鉴赏诗词美的最基本的方法。
古诗词的谴词造句凝炼、含蓄、优美,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有音乐美,加上诗歌本身所具有的形之于声的特点,较其他文学样式更适于吟诵。吟诵诗词,要读准字音,读懂内容。一方面,诗句音节的和谐整齐,声调的抑扬顿挫,韵脚的回环荡漾,这些构成诗歌音韵美的要素,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另一方面,古诗词语言与一般语言不同,她的最大特点是凝练,言简意丰;同时,跳跃性强也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或者突兀而起,或者藏头露尾。不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弄清整首诗的意义核心,把握诗眼所在,就不足以入得诗中。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比如学孟郊诗《游子吟》,通过反复吟咏,母亲为儿子密密缝合的细节就如电影镜头浮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害怕孩子迟迟不归的忧心也让我们感同身受。通过诵读让学生逐渐进入诗歌的意境,春风化雨般受到情操的陶冶,从而发挥古诗词所固有的怡情功能,彰显其文学魅力。
三、披文入情,还原诗歌意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写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即作文时先动情而后发辞,由内而外;读文时则先披文而后入情,由外而内。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诉诸感性的引导和情境的创设,能促使学生充分调动文学底蕴、生活阅历等个人的文化积淀,更快地进入作品的创设的世界。我们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恰当氛围,调动情感体验,则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实现个人的沉醉化体验。我们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可在教学之初播放这首歌曲或音乐动画,让学生从忧伤的旋律获得情感体验,然后进行教学活动,对理解亡国之君深沉的愁苦和不可名状的悔恨,感受李煜内心涌动着的强烈的故国之思定会起到强烈的催化作用。同样,要学习岳飞的《满江红》,可以借助金戈铁马驰骋沙场征战的影视画面和歌曲《满江红》的深沉凝重的旋律,创设氛围,学生定会很快地与民族英雄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为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而强烈的爱国情感所感染,理解鉴赏这首词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调动积累,完成意象重组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香菱谈学诗体会时说:“我看他(王维)《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着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百,潮来天地清’:这‘白’‘清’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是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其实,香菱学诗倒是掌握了方法,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就该如香菱一般,充分调动已有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对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全新的感悟。
金圣叹说:“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去。”表明学习古诗词,就是要实现文本和读者间的真正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对文本更深入的理解。诗歌教学中重要的思维形式是扩散思维,也就是要将高度浓缩凝练的诗句膨化开来,使作品的诗情画意如同腾空爆放的焰火一般飞珠溅玉,流光溢彩。这就需要教学者在富有创造性的欣赏过程中艺术地再造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
当然,要让古诗词教学回归文学本位,也并非完全否定当前的古诗词教学现状,而是希望能摒弃现在诗词教学中的浅显虚浮和肢解剥离,在重感悟的基础上重点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更多体现出对人文的助长、哲理的启迪、潜能的诱发和生命的关怀。同时也期望着古诗词教学的文学回归,能促进文学教育重新占据语文学习的主阵地!
展开全文阅读
教学有法,但又教无定法。诗歌教学也是这样。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而且这些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因材施教、因人而宜,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挖掘诗歌内涵。而一切方法的选定,都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学生的基础与教师的情况来进行。选取一个有利于开展的教学方式,让我们更好地融入作品里面,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更有效的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达到叶圣陶老前辈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作者邮箱: hfq1223@yahoo.com.cn
标签:
教学论文
呼唤真情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阿Q正传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下一篇:
中外短诗五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