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411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树(人教版高一必修)
 故乡的榕树

一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对于故乡真挚眷念的感情。 

2、通过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掌握文章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赏析文学作品,找出不同的作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联系。

三 教学方法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

一  导入新课

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 (拓展延伸)古诗与歌曲中的乡愁比较 

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中外相同。翻翻唐诗宋词,游子抒写乡愁之作,多得叫人吃惊。大家可以回忆自己所学过的关于思乡的诗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齐背。(多媒体展示)唐李白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情怀,杜甫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出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除了诗人的思乡还有许多歌手所唱的思乡的歌曲也脍炙人口,大家听过的有那些呢?费翔的《故乡的云》,刘欢的《弯弯的月亮》,虽然是老歌却依然经典。优美深情的歌声蕴涵着多少对故乡的思念啊!(多媒体展示)。

三(拓展延伸)两首乡愁诗的比较

听完两首思乡的歌,不知是否勾起了大家的思乡情?咱们班有不少同学来自省内各地,大家现在在外求学想家么?想家时是什么感受?(提示:今年的中秋节你是如何过的,心情如何)。想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拿起电话问候一声平安,可以坐上汽车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在外的游子呢?台湾,这个大陆的游子,因为我们共知的原因一直在海中孤零零的飘荡,台湾人民有家难归,亲情难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乡愁》,听一听两位台湾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唤! (先请全班来朗诵诗歌) 

简析余光中《乡愁》

提问:(诗中将乡愁分别比做什么?)  

回答:比做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诗的每一小节都对应着人生的某个阶段。小时候的与故乡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至此处,我们不禁会感叹,世间还有什么样的离情比死别更令人断肠呢?有,那就是乡愁!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品味了余光中的《乡愁》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1岁就离开故乡的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直到1989年她46岁时,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回国讲学期间,谈及故乡,她竟在几千人的会场里几次失声痛哭,可见其对故乡的眷恋之深。

朗读诗歌读完后,说说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谈谈你的感受, 

(提问)首先我们来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

第一点:诗歌风格不同,余诗沉郁悲怆,席诗清丽感伤。

第二点  两首诗选取的意象不同。余诗选取的意象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席慕蓉诗中的意象是“月夜的笛声、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虽然选取的意象不同,但两首诗的抒发的感情相同,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浓浓的乡思。

这一个相同点我们很容易总结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有哪位同学知道么?两首诗的写法相同,就是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一种形象的物体来触发这种情感,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寄情于物,情以物兴。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多媒体展示)

情是虚的,如无凭借,一切皆成空。因此,要表情达意需得有个媒介物。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可以传情。一朵春花,一轮明月,一潭秋水,无不可以达意。余光中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传达乡情;席慕蓉借“月夜的笛声、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体现对故乡的思念。

四  寄情于物,情以物兴的表现手法。

那么,我们回归课文,祖籍福建的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其实也同样使用了这种手法,那么大家能找出本文借什么物来抒发作者的思乡情么?(借的是榕树),大家见过榕树了么?对榕树又了解多少呢?(多媒体显示榕树小知识和榕树图片)

这幅村边蓊郁的古榕的图片仿佛将我们带入黄河浪笔下的故乡。回忆起故乡的榕树,作者在文中说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那么多故事,作者重点给我们讲了哪几个呢?(多媒体出现图片)

 1  我们按照事,人,情的线索来找一找与榕树相关的情况。(朗读课文的第五小节)在这一段,有我和小伙伴用竹竿当桨,把榕树那段空的凹槽当船划的情趣。我想问问大家小的时候在树下玩过么?玩过什么样的游戏?每当我回忆童年的时候,总会想起和小伙伴在树下玩捉迷藏的游戏,有时还会爬树摘花摘果子,有时把橡皮筋栓在树下跳皮筋。所以我们许多人童年的记忆其实都跟树有关。作者也不例外,首先就写了记忆最深的童年的游戏。写出了与小伙伴之间深厚的友情,体现出童年那种天真无邪的特点。

2  提问:与榕树有关的第二件事是什么?(朗读相关段落)

是母亲砍下榕树的液汁给村里的孩子治皮癣。想起故乡,自然就会想起母亲,有人说过,母亲在哪里,家乡就在哪里。刚才大家接触的余光中的乡愁,就深情的提到母亲。在乡亲们心中神圣的榕树和在作者心中同样神圣的母亲在这段回忆里达到完美的统一。

3  提问:与榕树有关的第三件事是什么?(朗读相关段落)

蹑着很小的“三寸金莲”的祖母一边看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嘱咐我小心,把我折下的榕树枝用来祭祀祖先祈求神灵赐福的古朴风俗。在这一段,祖母的慈祥跃然纸上。祈福和治癣这两件事写到了作者最牵挂惦念的亲人,这细腻深厚的亲情对于作者来说是最为珍贵的,相信在他远离家乡的日子里,看见榕树就像见到魂牵梦萦的亲人。


展开全文阅读
4  提问:与榕树有关的第四件事是什么?(朗读相关段落)

到榕树下乘凉、睡觉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脚踏实地而来,飘飘欲仙而去。讲三国,说水浒,谈农作物长势和收成,拉胡琴,唱小曲,他们活得多么潇洒!他们正甜美地享受着生活。俗话说,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淳朴悠闲的乡情传达出作者对故乡乡亲的牵挂和惦念。这种宁静安详也正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最缺乏的。

五  诗歌与本文的比较总结

刚才我们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深入的方法来赏析本文浓郁的思乡情。体味本文寄情于物,情以物兴的写作手法。(读完本文之后,我想问问大家更喜欢那两首诗歌还是这篇散文。请大家谈谈感受。比较前两首《乡愁》诗与本文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么?

相同之处:抒发的情感一致,不论是文章还是诗歌,都散发着浓郁的思乡情。

          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寄情于物,情以物兴的手法。

不同之处:感情基调不同。本文流淌的是甜蜜幸福的乡思,余光中与席慕容的是充满惆怅感伤的乡愁。

六  拓展训练

对海峡彼岸的余光中来说,乡情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在女诗人席慕容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对海外游子费翔来说,乡情是天边飘过的云;歌手刘欢的乡情是一轮弯弯的月亮。在黄河浪的笔下,乡愁是蓊郁的大榕树。同学们心中的乡愁是什么呢?哪位同学能为乡愁打个比方?说说你心中的乡愁是什么?

1 乡愁是故乡的小路,弯弯曲曲望不到尽头。

2 乡愁是母亲头上的乱发,总也理不出头绪。 

3 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 

4 乡愁是雨中的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  

5 乡愁是一枚青橄榄,涩涩的,却有挥之不去的滋味。

6乡愁是秋天的落叶,飘飘悠悠,飘到何时愁方休。

把这些句子连起来,不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吗?

七  总结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其实是说它深藏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因为那里是我们长大的地方”,那里印下了儿时的足迹,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在福建,人们喜欢在榕树上系红丝带,当地人叫它许愿树。如果有机会在榕树下许一个愿,我们衷心的期盼所有的游子能沐浴在故乡的明月下。我们热切地盼望海峡那一边的台湾能早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八  布置作业

思乡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写过一首诗歌《榕树》,请大家仔细阅读,从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等不同方面与今天我们所学的《故乡的榕树》做比较,写一篇短文,不少于400字。

(补充资料)榕树小知识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植物界中也有例外的情况,榕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榕树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榕树的树冠之大,在植物界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有的榕树的树冠,可以覆盖1公顷左右的土地,足足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榕树不仅枝叶茂盛,而且树枝能够向下生出许多气生根。榕树的一些气生根悬挂在半空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大多数气生根形成支柱根,每根支柱根之间的距离很大,往往可以畅通汽车。一棵大榕树,支柱根可多达4300多条。正因为支柱根林立,所以树冠可以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远远望去,真像一片森林。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故乡的榕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往事依依(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人教版高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