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18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今(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本文分层论述,层层深入,篇末提出论点的写法。

2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认识“今”最可宝贵,也最易丧失这一特点,树立“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也即“为后人造大公德”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文第一和第二两部分为重点。在教学时,应弄清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弄清全文总论点与各分论点的关系。

2.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宜善用‘今’”,努力学习过硬本领,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作者介绍

李大钊(18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一九一三年留学日本,曾参加反袁世凯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系教授和《新青年》杂志编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论文。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和以胡适之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想作坚决斗争。1920年在北京组织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24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4月6号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二十八日北京英勇就义。遗著编有《李大钊选集》。

二. 题解

1918年,正是五四运动的前夜,作为青年导师的李大钊同志,在当时还只是一位先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李大钊同志看到社会生活中充满矛盾,看到新与旧的斗争,就依据自己在《青春》一文中提出的唯物主义观点,写成了题目《今.》的论文,号召人们为改造现实而斗争。

三. 理清思路

作者在阐述“今”这一论题时,先后提出了“为什么说‘今’最可宝贵,也最易丧失”等三个问题,逐个阐明道理,逐个分析小结,问题一个比一个深入,最后加以总结,点明写作主旨,提出中心论点。

四. 内容与结构

李大钊在文章中科学而详尽地阐明了“今”最可宝贵,也最易丧失的道理,指出现时有两种不知爱“今”的人,强调应该正确对待厌“今”的问题。他指出:在“无始无终”的宇宙的一切变化过程中,“今”是最可宝贵的。人的生命,永远随着“大实在的瀑布”而进展,“刻刻流传,绝不停留”。我们既不可厌“今”而徒然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也不可以:“今”为满足,而不谋“将来”的发展。“今”所以可爱的道理,全在凭它可以创造“将来”。现在的黑暗、卑污、罪恶与祸患,“都是‘过去’所遗留的宿孽”,要想改变它,必须“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呼吁青年们“打起精神,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径路,创造一种新生活”(李大钊《新的!旧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阐述“今”最可宝贵,也最易丧失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5~7段):指出现时有两种不知爱“今”的人:有的人厌“今”,有的人乐“今”。

第三部分(第8~10段):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厌“今”的问题。

第四部分(第11~13段):交待写作本文的动机,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五. 总结

分层论述,层层深入,篇末提出中心论点是文章的主要特色。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论题,并作解释说明,是从正面来立论。接着作者从反面来论证,指出“现时有两种不知爱‘今’的人”。在正反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应当任何正确对待厌“今”的问题。作者在最后交待了写作动机,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文章犹如春笋剥壳,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六.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今(高一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养的证据(苏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祝福》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