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610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目的:
1.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分析作者是怎样阐明论点的.
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1.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分析作者是怎样阐明论点的.
2.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课本有梁启超写的一篇议论文,名为<少年中国说>,文章中作者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精神,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段话句子内容人小到大,从部分到全体,步步发展,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很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梁启超的另一篇议论文<最苦与最乐>,再次领悟作者对国对民的责任感和他那流畅,凝练的语句,语势.
二,正课:
1,整体感知课文,将课文发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2.讨论明确.
(1)人生什么事最苦?(用原文回答)
答: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
答: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3)"翻过来看"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答:起过渡作用,由第一部分论"苦"过渡到第二部分论"乐".
(4)作者是怎样具体阐述苦与乐的呢?
答:作者认为:"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就是说快乐与责任是分不开的,快乐是建立在责任之上的.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略)
4.小结:
本文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作为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思想文化的深厚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在文中洋溢出来.
5.板书: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分论点2)
(中心论点)
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谈语言(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俗世奇人(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