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46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沙之书(人教版高一选修)
《沙之书》教学设计苍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事实”和“真实”的区别
能力方法
培养学生虚构故事的能力
情感意志
情感认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重点
理解“事实”和“真实”的区别,“虚构”在写作中的作用
难点
培养学生合情合理的编撰故事的能力
板书设计
沙之书
“事实”(事件)≠“真实”(虚构)
↓↓
支撑点艺术加工
效果:艺术的真实,内心的真实
教学过程:
一、检查提问:
1.每组派两个代表,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讲述一下“你所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
⑴自己的衣服妈妈到学校来洗。
⑵每天自己回到家妈妈都准时做夜宵。
⑶自己病了,妈妈是那样的担心。
⑷天冷了,妈妈总是让我穿多一点。
注:学生所讲的故事都是自己经历的,都是客观的再现,照相机似的翻版,在听者内心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触动。只能说是事实或事件。伟大的母爱不能感动人。
2.每组再派一个代表,尝试着在这四个故事基础上,以此为支撑点,编撰一个能让你内心真实的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要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⑴冬天的一天,自己手冻伤了不能洗衣服了,让妈妈洗,这回可以有理由轻松了。于是高兴的看电视,听音乐。过了很久,妈妈还是没有洗完,每次早就洗完了,算了不管她了。太晚了,我有些饿了,于是想到厨房吃点东西,推开门,看到妈妈用药水搽拭自己的手,接着又尊下身子给我洗衣服。这时的我心里有种难言的滋味,一下抱住了妈妈,哭着说:“妈妈都是女儿不懂事,让您受苦了,妈,您歇吧,我来洗。
⑵每天下了晚修回到家妈妈都准备好夜宵等我,有一次我有事回家很晚,以为妈妈肯定作好夜宵自己休息了,因为我是让妈妈放心的孩子。当我轻轻推开门时,却看到妈妈伏在桌上已经睡了。看到此景内心好是愧疚,
⑷天冷了,妈妈让我多穿一件衣服,我不肯,穿多了显得会很臃肿。我执拗的拒绝了,匆忙就上学去了。到了教室,打开书包,突然发现里面有一件衣服……
经过学生的编撰、加工后的故事,我们就会在内心深深的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创作,达到了生活的升华,艺术的真实。
所以说,事实不等于真实。从事实到真实的过程就是想象力的作用,就是虚构的魅力。
大纲要求,中学生要具有编撰故事的能力,高考作文要求,感情要真实。这回我们就可以理解了。编撰,虚构决不是胡编乱造,天马行空,也不是照相机似的翻版。有了细节就有了真实,内心的真实才叫真实。
二、今天我们探究一下《沙之书》,它的真实在哪里,小说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叙述文字中可以看出是虚构的。但我们却不感到虚假,在内心却有一种真实的感受-----人类的探求过程。
三、先介绍作家作品:
一个晚年双目失明的老人
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老人
影响了中国八九十年代众多的知名作家
: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
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评价说:“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
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于他的写作意义重大。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他的最初和主要的知识来源可能是他父亲的藏书室,到了开始真正作家生涯时,他已经是一个学贯东西、富有真知灼见的青年学者了。
晚年双目失明,却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他不无苦涩地写了一首诗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妙的讽刺/同时给了我书籍和失明……”但他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
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才与孀居的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玛丽亚•儿玉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在日内瓦结婚。同年,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在日内瓦逝世。
成名作:《小径分岔的花园》(短篇小说)。小说特色:叙述干净利落,文字精炼,构思奇特,结构精巧,小说情节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
四、问题探究:
1.沙之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像沙一样,变幻不定,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不断“生长”)。
2.这篇小说的真实性在哪里?
我的心理改变:
好奇----喜欢-----研究-----诡异-----恐惧-----放弃
这个过程与人类的探索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弄清了就知道小说的真实性在哪里了。
起初好奇,然后设法得到,接着是钻研,但发现对它了解越多,不了解的部分也更多,于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奈,紧接着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随之而来的是恐惧,最终选择逃避、放弃,让沙之书淹没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
这一变化过程既形象地说明沙之书的奇妙而神秘的特性,又表现了“我”乃至人类在无限强大的异己之物前不胜渺小、恐惧的心理。
五、布置作业:
品读文本,这部奇幻的沙之书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沙之书(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