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1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旅夜抒怀(苏教版高二选修)
 旅夜抒怀

教学目标:

通过课文题目鉴赏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旅夜抒怀》。读诗要从“头”开始,说明诗的题目对理解诗歌很重要。今天,我们试着通过题目来鉴赏一首诗。

二.文本研读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思考:题目中的第一个字是“旅”,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呢?

明确:“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小结: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再加上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⑴第二个关键词是“夜”。 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

明确: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⑵诗中哪些诗句和“夜”是相对应的的?

明确: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⑶体味一下作者这二句诗里所描绘的意境。首先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共有两组: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 江流。

⑷这两组意象分别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第一组: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凄冷)

第二组: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阔大)

⑸诗三、四句写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此诗写的是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通过“书怀”悟实情

⑴“书怀”,亦即书写情怀,抒发感情。把诗中“书怀”部分朗读一遍。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⑵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在诗中“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⑶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明确: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⑸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明确: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后以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6)除了比喻,尾联还有什么手法?达到什么效果?

明确: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三.拓展延伸

杜甫的这种自感身世孤苦漂零的沉郁之作你还能举出其它的例子吗?

明确:在其后两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的《登高》。

在他去世前两年所作《登岳阳楼》中也有这样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四.诗歌小结

读起这样的诗歌,我们不免都要随着抒情主人公一起哀叹泣涕了。我们知道,成都郊外浣花溪畔有一个著名的杜甫草堂,这是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获得的一个暂时安身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一段恬静而又安宁的生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清新自然风格的诗歌。《客至》就是其中的一首。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旅夜抒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下一篇:客至(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