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405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人教版高一必修)
课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授课教师:雅礼中学王良
教学班级 雅礼 339 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鉴赏诗意:从意象入手, 把握诗歌空阔苍凉的意境,描述诗
歌的画面;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
2.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 动作暗示,用典传达。
3.体悟古诗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朗诵传情,
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词眼提挈等等。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本,灵活恰当处理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初读感受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感悟。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步骤 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读导入,初步感受诗意。
二、学习上片
学生自主发现,说说妙处,说说疑惑。
老师或顺水推舟,或投石激浪。
(一)细细品味词句(景物烘托登临意, 动作暗示登临意)
第一句鉴赏要点:气象和感受。
空阔清远。悲凉感,孤独短暂感。
第二句要点:倒装和移情。或解词,或翻译,或诵读,让学生有所发现。
倒装强调愁恨,谁在献愁供恨?愁恨何来?
第三句要点:意象暗示和身份确认。
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断鸿,孤苦无依感。江南游子含义。
第四句要点:吴钩意象和词人动作
以诗解诗细说吴钩,想象画面深味动作:把握有心报国,无路请缨,英雄不遇,悲愤激切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想象画面,把握意境。小结上片。
板书一:
楚天
秋水 空阔苍凉 山河有恨
遥岑 献愁供恨 登临意 斯人孤苦
落日 孤独落寞 有心报国
断鸿 无路请缨
游子―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三)把握词眼:“登临意”三字在全词的作用——提挈与转换。
三、学习下片
(一)揣摩用典(典故抒发登临意)
方法:理解典故,一要明白典故的原意,二要思考作者用典的意图,三要关注作者评说典故的词语。
要点:张翰许汜皆愿意过一种个人安适的生活,作者借此表现不求安适,不为私利,壮心许国,矢志北伐的意愿。
再借桓温表现流年似水,功业无就的沉痛。
顺势猜测作者此时年龄。引发探究的兴趣,造成心灵的震撼,让学生在情感和现实的对比中,深悟虽当盛年,现实残酷,功业无就的沉痛。
板书二:
(二)品味结句
要点:
句子意味和该句在词中的作用。慰藉英雄寂寞,呼应“无人会,登临意”。
四、有感情的朗诵全词
小结:艺术表现手法
板书三:
景物烘托 山河有恨
动作暗示 登临意 报国无门
谁惜流年
典故传情 英雄孤独
展开全文阅读
生成和预设相结合,探究和点拨相结合,诵读和鉴赏相结合。
咬文嚼字
意象解词
词眼提挈
知人论世
以诗解诗
诵读传情
想象联想
明白典故的原意
思考用典的意图
关注评说典故的词语
小结与作业
小结 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咬文嚼字
想象画面
词眼提挈
揣摩典故
以诗解诗
诵读传情
知人论世
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全词
教学后记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水龙吟&#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7李清照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
13.宇宙的边疆(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