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845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苏教版高二必修)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

    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万次地对这个永恒的命题发出追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传说中夸父是为追日而生,精卫是为填海而生;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那么,我们当代人是为什么而活着呢?2003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介绍了一位老人,当时,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感动了整个中国,她是谁呢,让我们来看大屏幕。

她就是河南省中医学院一名退休妇科专家高耀洁,(点击)今年已经81岁高龄。11年前,70岁的高耀洁偶然接触到艾滋病人,病人的痛苦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古稀之年的她决心向艾滋病“ 宣战”。上世纪90年代,她在街头散发自己编印的关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小册子,写调查报告揭露江湖骗子医生,被许多人误解和恐吓。她还把艾滋病人留下的孤儿带到家里过年,为他们寻找收养家庭。当全社会都开始用科学、人性的眼光看待艾滋病人时,高耀洁无疑已经成为先行者。 她在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时,她是这样说的:(点击,放录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多么震撼人心的话语,多么博大的爱。一百年前的英国,也有一位伟大的学者发出了类似的声音,他就是伯特兰·罗素,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下罗素的声音,(点击)看看他是为什么而活着,是如何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

二、作者介绍(略):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在1950年他78岁时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

    “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

二、分析鉴赏:

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罗素一生有哪几种追求呢?(课文第一句话)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板书)>

2、这三种感情(追求)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首先肯定是:纯洁、无比强烈、支配 、激情

同时用比喻手法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作者把激情比作飓风,飓风是威力无穷的,它将作者肆意地吹来吹去,作者无力自主,这应该是指这三种激情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冲击着他的内心世界,以致让他无比痛苦,所以作者才说“在深深的苦海上”、“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那么作者最终绝望了吗?没有。作者选用了“濒临”一词

  这表明他一生受这三种激情的支配,痛苦,这三种激情是罗素人生痛苦绝望的源头,痛苦得几乎绝望,可他一生又从未停止过对它们的追求,而且把它们作为活着的唯一理由,那么大家就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接着阅读找答案——

 3、首先看: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它给人带来狂喜,解除孤寂,使人看到天堂的神秘缩影。

(1)带来狂喜:这是自然,在前段时间我们细细欣赏了《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立叶》大家还记得那一见钟情的瞬间的情感体验吗?——当然是狂喜了!

(2)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世界抛弃了他,或者是他抛弃了世界,自己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似乎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没有希望的的无底深渊之中。而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把这人从那世界的边缘、无底的深渊中解救出来,给他安慰,温暖,力量,勇气,希望。懂得了这孤寂之苦,自然就能明白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可见,至高无上、纯洁无瑕之爱情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啊!

爱情的最终归宿当然该是两个灵魂的完美结合——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天堂的景象是美丽的,另所有人神往的。圣徒的特点是感情圣洁;诗人则是浪漫,富有想象力和激情的;作者认为爱情是这美丽的神秘缩影,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的体验可见,作者是以此来赞美爱情的,告诉了我们他追求爱情的理由。

罗素是一个“渴望”爱情的人,情感非常丰富,他追求爱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他说:(点击)“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每一个他爱过的女人都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

爱情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只要是健康的,生理发育健全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会怀有对爱情的美好渴望。在座的你们,也早就萌发了恋爱的种子了吗?你们中的某些人甚至实践了吧!

有这样的欲望是正常的;但是请把你们美好的情感暂时藏一藏,可不能不管一切如飞蛾扑火般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哦!因为我们在这个年龄阶段有更重要的事啊!——知识

  4、罗素追求哪些领域的知识?

“渴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还有,数字如何支配万物”。


展开全文阅读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1.了解人类心灵;2.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

 他一生追求知识。11岁时就学习欧几里得几何,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他攻读数学,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第四年转攻哲学,此后还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他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都有极大的建树。他生命不息,写作不辍,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写过七十多部著作,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罗素晚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

过渡:读到这里我们更弄不明白了,如果我们能获得象他那样的任何一项成就,我们会心满意足,死而无撼了,爱情他得到了,知识他得到了,他该是幸运幸福天堂里的人啊。可是为什么他说——

     5、“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的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天堂与尘世是相对的。他同情谁?尘世究竟是什么样?他是如何做的?(点击)

战争不幸者、天灾受害者、人祸带难者、贫困无助者、衰老无养者……. 

   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可他忘不掉人世的种种不幸,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这一切唤起了作者的同情心,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苦难。

作者直接参与救弱扶困,拯救人类苦难,他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

他成为一个保卫和平的战士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1916年,他因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一百英镑。当他不肯交付这笔罚款时,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书作抵押,随后,三一学院院务委员会也解除了他的教职。 但他仍不改初衷。

1918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社论,因犯“侮辱同盟国”罪被监禁六个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承认打败希特勒是“任何美好事物的必要前提”。反对战争和独裁。

1953年美国试验了一颗氢弹,表现出了对未来战争的异常担忧。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人类面临的危险》讲话。

1955年,他发起了有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禁核签名运动,并筹备了世界各国科学家讨论废除核武器问题的会议。发表了由各国科学家签名的《罗素—爱因斯坦禁核声明》

1958年,他组织了核裁军运动。

           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发表申明提出强烈抗议。

 1970年,他谴责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这是罗素最后一次和平的呼声。

他作为一名国际和平战士,成了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生和群众中的一面旗帜。

6、现在大家应该能解答第一小节留给我们的疑问了吧?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追求知识,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可是他又说:

“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   且也身受迫害,但终其一生,矢志不渝。——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呼唤,可见强烈;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他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人类,希望用知识救民众于水火中。他亲身力行,希望拯救人类的苦难。可是一切都没有因他而改变。所以,虽然他个人的生活幸福如在天堂,得到了爱情,却说“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他得到了一些知识,却说只是一些、不多。

爱——博爱;他心怀大众,悲天悯人,不是为一己之利。渴望减轻这些不幸,并身体力行,那是最纯洁的激情。

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期间别的不说,单说两次世界大战,就可以想见他的生涯是怎样的动荡不定了。在这样的生涯中,罗素有过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这三种强烈的感情,是鼓舞人生的强大动力。 

7、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由此我们看出他是为什么而活着----为全人类而活。(板书:为全人类而活)

这些真诚的内心独白,作者是为人类的苦难而痛苦,无怨无悔的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生活目的。这种激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正是源于这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他的经历就是这种情感的最好佐证。

人类良知的悲悯情怀和博大真诚的人类之爱

    可见,罗素的人生追求,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

(板书:崇高而博大)

         

本文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8、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他多想再活一次,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罗素活着的意义无疑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在罗素面前,我们无疑是渺小的,无论是就其成就而言,还是其思想而言,我们不能不景仰他。

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古今中外类似罗素的名人的生存观,

      (1)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俗语:“人生在世,吃穿二事。” 

      (3)名人: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复兴而活着; 


展开余文
      马丁·路德金、林肯为实现黑人的解放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活着; 

      艾伯特•史怀哲: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阿拉法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希特勒宣扬诺尔曼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以此发动战争,给其他民族、人民带来痛苦的伤害;和绅须溜拍马,为谋取自身的更大私利而活着。等等。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阅读这篇随笔,也是令人愉快的。它短小精悍,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读这样的文章,能让人感到自己在一个巨人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它当然也可以激发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许可以说,仅仅是文学家,不一定能写出这样有思想深度的随笔,只有罗素这样的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文字。 

从沈从文给时间“画出的肖像”到史怀哲放弃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其中的种种让我看到一个个在生命的长河中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身影。  

他们可以冲破种种既定的条款,做别人认为“特立独行”的事,尽管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可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努力的去冲破着什么。他们可以改变上天赋予的种种不公,用顽强的意志把生命诠释,尽管目不能视,但是却并不能阻碍他们想象,当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体不允许我们跑、跳、走、越,但谁又能阻挡想飞的心呢?  

他们可以鄙视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就,只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滚滚红尘抛于脑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个人生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  

如果说,初读他们的时候是感动,那么在沉下心来仔细品味后,则是深深的震撼!  

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来说,生命却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从昆虫界的短短几分钟的生命到其他几百年的生命,时间虽各有不同,存在却是相同的。  

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杀、奔跑;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维系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循环……  

那么,我呢?  

20岁以前的我,生命是父母呵护下茁壮成长的时期,20岁后,生命的掌控逐渐被自己所拥有,曾经想过,却因为没有寻求到什么而不了之。  

现在当这些故事贯穿于一起,编写入“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篇章后,似乎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又被拾掇了。  

曾想过让自己拥有不凡的学识,却因为懒惰而懈怠了时光;曾想过让自己能创造辉煌的人生,却因为怯懦而空乏了理想;曾想过让自己把人生走得丰富,却因为失败而生活得单调。  

曾想过的事真的很多很多,为什么真正能够实现的却很少很少呢?  

和这些不凡的人相比,我缺乏得太多,使我的生命走得如此苍白而贫乏。  

愧疚的情感久久不能散去,为自己曾有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而自惭。  

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一小部分,却因为没有真正的理想而荒废于尘世的喧嚣中。  

读史以励其志,也许,在这短短的篇章中,在这短短的思考中我并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想尽量把事做得最好,尽量让人生过得充实,也许当我白发髻首的时候,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可以得到“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吧!

看看下面这些图片,或许你的内心会有一种振颤。原本应该美丽动人的世界,原本应该和谐共生的人类,缘何一直恐怖战争不断,兄弟自我相残?缘何报复反报复,仇恨加仇恨,没了没完?缘何贫富悬殊,富者挥金如土,穷者难挡饥寒?缘何你争我斗,尔虞我诈,抢夺资源. 

  当今的世界,危机四伏,战火不断。联合国大会,天天激辩;核武危机,时隐时现。中东的石油,在燃烧;东海的油田,在暗战;非洲的贫穷,在继续;恐怖的袭击,还不断。军火的数量,在增加;军演的规模,在扩展;世界的资源,在摧残;自然的灾难,在频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由于我们无知和误判,时刻存在着危险。 

  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看不到真正的和平与安宁?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在哭泣,在挣扎,在死亡的黑暗中徘徊却无法得到救赎?人类,我们这个所谓的万物之灵,难道真的要等到毁灭的那一天,才会明白和平和谐的真正内涵吗?那时,我们的眼泪又流给谁看,又还有谁可以看?期待这个世界,早日没有贫困,没有饥饿,没有恐怖,没有仇恨,没有报复,没有战争,没有罪恶,和和睦睦,平平安安,我们期待着,不会太遥远。

资料:

在战争灾难簿中,有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统计不完的暴力冲突让千千万万的人变成了累累白骨,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战争发生。

 1937年,日军一开进南京城,就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他们用机枪、步枪疯狂地向居民射击。在城南一带,有的街巷堆成了有一人多高的尸山,所有的防空洞也都填满了尸体。在燕子矶,日军把大批中国军民驱赶到江滩上,然后用机枪扫射。仅一处就先后有五万多人被杀害,江滩上尸体成堆,江水也被血染江。

1939年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不完全统计有5000万人丧生,数以万计的人受伤致残。

而历时14年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战争中,越南有160万人死亡,1000多万人成为难民;美国有5.7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战争耗资2000多亿美元。……

1995年的阿富汗,塔利班进军喀布尔,使5万阿富汗军人平民失去了生命。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造成6.5万人死亡,数以万计的军人和平民受伤致残,战后有24万难民流离失所。

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短短7个月就有超过10万的伊拉克人丧生。

2004年,美军攻打伊拉克城市费卢杰时,使用大量化学武器白磷弹,白磷会灼伤人体,从皮肉一直烧到骨头。白磷弹爆炸之后,烟雾弥漫,费卢杰居民尸体横陈,有些人死在被窝里。他们的衣服大都完好无损,而皮肉却被烧化、烧焦……   

……

据中国《青年周刊》调查报道:自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来,整整60年里,全球只有3个星期左右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过渡: 

这些都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人物,在我们的身边更多的是平凡的人,但他们都为自己平凡的一生活出了不平凡的价值。“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哲人有哲人的思考,普通人也应有普通人的思考,作为我们平凡的人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为什么活着进行思考。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思索、探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好,下面,以前后左右四个同学为一组,互相采访交流。提一个要求,大家要讲大实话,不要因自己的回答可能被别人笑话而改变初衷,也不要去琢磨怎样的回答可能赢得掌声,一切出自内心,好吗? 

    提问:大家说说看你们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同学们,好好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吧,让你活得更精彩!

 大家交流一下吧。谁第一个吃螃蟹? 

A我为自己的每一个梦想而活着。 

请问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

做与众不同的人,过轰轰烈烈的一生。

你很有激情,羡慕。 

B说实话,以前没想过这问题。刚才想了一下,我是为活着而活着。

好象有点深奥哦。能具体说说吗? 

很多年以前,我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既然来了,就应该活下去嘛。

对呀,每个人的出生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好好活下去。

C我觉得是为吃饭而活着。

因为如果饭都吃不上,那你还有什么能量去做其他事呢?

话丑理端。所以我们活着不仅要吃上饭,吃饱饭,还要吃好饭。

D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每个人都是从天堂掉下来的天使,所以,我是在为寻找失去的那双使我能飞翔的翅膀而活。

太有诗意了。大家想想,那双翅膀是什么呢?

梦想,勇气,希望......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翅膀,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E我为死亡而活着,为离开而活着。

给Z同学充分表达自己的时间,好吗?

我认为,人一出生,实际上就直接面对着死亡。死亡是必然,是终结,我们没有办法逃避。所以,明白这一点,我活着才有压力,也有动力。

Z同学的思考对我很有启发。有死做参照,生尤其可贵,活得必然更加精彩。

F我刚才采访了同桌,她为不死而活着。

与Z同学刚刚相反。好,我们直接听听她的想法吧。

大家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想当老妖婆。“为活着而活着”,就是要尽力使自己生存下去,而且努力地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在世界上留下过痕迹。

G我为自己而活。虽然人们常说:没有我地球照样转,但我想要应为我在,地球转得更精彩

这样的自信这样的勇敢,有锐气,欣赏!也许,每个人在宇宙面前,都是那么渺小,就像沙漠中的一粒沙,大海里的一滴水,自然界一个小小的喷嚏都足以毁灭很多人,就像这次印度洋海啸一样,很多时候,生命实在脆弱。但是,大千世界,每个人又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



展开余文H我为父母而活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亲人在死亡边上打旋的体验。(忽然哽咽,众惊讶)我爸爸曾经有两次差点永远离开我,妈妈也有一次,当时他们最放不下的就是我。幸好......(前排女生递给她纸巾)前段时间,QJ中学一个高三的学生因为压力大自杀,我妈妈说,他倒是解脱了,他的父母怎么办啊。我小学的一个同学,车祸死了,她妈妈一下子精神失常。所有这些,让我明白了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爱。所以,我活着一半为自己,一半为父母。

谢谢同学的发言。能体验到这种亲情,是幸福的事。的确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I我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而活。如果我死了,爱我的人会伤心;如果我死了,就不能爱我所爱的人。“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你的话很经典。爱我的人,我爱的人,概括了世间哪些最珍贵的情感呢?

爱情、亲情、友情。

“爱”,多么美丽温暖的字眼儿!只要有爱,就值得我们去歌唱;只要有爱,就值得活在这世上。

J我是为音乐而活着,为超越周杰伦而活着。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忙碌失去了活力,我要用音乐去打动他们,带给人们一点美好的东西。

还有什么比拥有梦想更幸福呢。有梦才有远方,上帝帮助有梦者。还有啊,如果有一天,LH推出了专辑,大家记得在第一时间去买哦。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愿LH同学美梦成真。

好了,通过以上的讨论,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归纳起来,大家活着的理由大致如下:

一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人,作为生命形式中的一种,也如植物动物一样,首先维持机体,保全生命,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活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莫里哀所说的“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就是这个意思。杰克.伦敦认为,人的正当作用是生活,而不是生存。

第二个理由是情感——亲情、爱情和友情,它们如一盏盏明灯,驱走了黑暗,照亮了前程,让我们体验到喜悦和温暖。

人活着的更高的境界,乃是超越自我利益,把目光投注到更广阔的范围,这样的人生目标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信仰。今天大家都没有谈及,但是,古往今来,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大家想想那屈原,杜甫,革命先烈,江姐,保尔......

正是有了那些为崇高的信仰而奋斗的人,人类才更有希望。他们的活,也因此而更有价值。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希望大家从今天的探讨得到一点启发,进而认真思考如何在短暂的一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是好事。我们可不能浑浑噩噩啊。至于这个目标和理想,可以有大小、远近之分,却不能有美丑好坏之分啊。像刚才,有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活着,有人为了自己而活着,有着大小之分吧,这不要紧。它不会影响别人、影响国家,这不过不是远大的、崇高的理想而已。对吧?

  
  在大家富有个性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丰富多样的人生追求。就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目标潜藏在心,在未来的征程中,去搏击风浪,活出自己的精彩!告诉自己:我值得为它活着!

结语

我为什么而活着?先人们早就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是罗素,是甘地,是鲁迅,是巴金,他们义无返顾、毅然决然地承载了人类的大苦难、人性的大悲哀。人生在世,匆匆数载,弹指一挥,越短暂就越应该珍惜,越应该活得明明白白,活得有意义。正如《为了谁》这首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才能唱出青春无悔。”是啊,我们只有为良知而活,为正义而活,为仁慈而活,为博爱而活,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永恒的人生。 最后,就让我们在《为了谁》这首歌中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六、作业:

作业1:学习了这一课文 我们了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实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请试着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中年时期的追求是什么?老年时候的追求有是什么?”为题,写一篇想像性随笔

作业2:

课外阅读一些随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古今中外各层次人不同的生存观。 

板书:

                    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解除孤寂

我                  看到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为                                                       带到天堂

什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么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自然)

而                  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        大爱           值得  崇高而伟大

活     

着                  饥饿的儿童

同情苦难     被压迫被折磨者                        回到尘世

             无助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标签:教学论文 高二教学论文 我为什么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红楼梦曲】(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史记》在我国史学与文学中的价值(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