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404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雨霖铃(人教版高二必修)
 第      课时

雨霖铃

教学目标 

1.      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       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       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       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语言导入 

 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离别的名句。 

• 教师准备: 

•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 是啊!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难舍难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是怎样写“别”的呢?--板书[雨霖铃]    

二. 柳永简介(幻灯片展示) 

首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柳永。 

教师补充: 

    柳永,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善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柳永两次科举都落第,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在词中他写道:“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后来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他自我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三.整体感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 :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 

2、说说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提示1:寒蝉 

寒蝉: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柳永自己就一再用过这个意象,如 

《引驾行》“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又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明确:蝉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在炎热的盛夏鸣叫,历来文人笔下的蝉声也是热闹嘈杂的,可在柳永的笔下为何如此凄寒,关键在一个“寒”字含义丰富,首先,一个寒字直接点明了当时的天气和季节,说明已是寒气袭人,不是盛夏而是清秋;第二,这一寒字,说明蝉本身觉得寒,故曰“寒蝉”,第三,作者非蝉,怎么知道蝉“寒”呢?其实寒的不是蝉,而是人的心境。这一“寒”字,指的就是诗人心境的凄寒。所以,这一“寒蝉”用得极妙,一开篇就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息,突出了“伤离别”的主题。) 

 提示2、长亭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因此,它不是一个专有的地名,在送别的场合都用得着,如,王褒《送别裴仪同》的“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昌龄《少年行》的“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两首诗里的“长亭”'和这首诗里的“'长亭”,当然不能看作是实指一个地名。但作为送别的所在是一样的。 

(明确: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也有其妙)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 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兰舟 

2、 提示:“舟” 就是小船的意思,相传鲁班曾经刻木兰树做小船,后来“兰舟”变成了船的美称。 

(明确:本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题方面方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骤雨初歇”是应该上船出发的时候了,这时候,船夫告知要开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让两人肝肠寸断,而船夫却不解诗人此时的心情。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这一对恋人不忍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景,把离别的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全文阅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泪眼 

2、提示: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诗”一类的重要意象,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临别挥泪,在他们,恰如临别饮酒、临别折柳一样经常、一样普遍。如:第一单元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苏轼《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明确:泪,虽不是独为别离而流,感时忧国等亦可以使古代诗人词人涕泪纵横,但在别离的场合,泪却总是适时地挥洒而出,以致“挥泪而别”几乎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用语。正如,词中深爱的情人即将分离,两两相对,泪眼相看,满腹的哀伤,一腔的柔情,尽在这一双“泪眼”朦胧中,表情很是真挚感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烟波、暮霭、楚天 

2、提示:“烟雾”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的蕴意和内涵主要在于象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是一种愁人的景象。 

楚天:楚地的天空(战国时楚国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明确:本诗句中“烟波”这个意象的特征是“千里”,暮霭(傍晚的云气)这个意象的特征是“沉沉”,“千里”极言路程的遥远,“沉沉”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加上时值黄昏,眼前的景色越来越模糊了,离别的情绪也随之黯淡。楚天“阔”,一个“阔”字极言楚天的广阔,这个景象本来境界阔大,颇有点豪放的意味。可是加上“千里烟波”和“沉沉的暮霭”却又给壮阔的景色蒙上了一层阴影,衬托出行人黯然神伤的不尽愁绪,反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请找出本句诗歌中与柳永“伤别离”主要关系最密切的一个意象 

     明确:清秋 

 2、提示:秋风多厉,草木凋落,万物蛰伏。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意象积淀着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它的主要内涵是凄凉、愁怨和悲伤。秦观《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残更与恨长。” 刘禹锡《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 明确:“冷落的清秋”与上文“寒蝉”呼应,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本句堪称柳永词的千古绝唱,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原因在于这两句中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是哪三个意象?请从诗句中找出。 

明确:杨柳、晓风、残月 

2、提示:柳是寄别之物,自汉代始古人便有折柳赠别之俗。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意象在表赠别的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例如,《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陵送别”,周邦彦《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吴文英《唐多令》“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3、提示:风,在古人的眼中,风也是最能触动离愁别恨的事物,尤其是秋风,更是离愁、忧怨、感伤的“愁种子”。晓风,指清晨的凉风,因为前面已交代了“冷落清秋节”,故此处,指深秋的凌晨清冷微带寒意的风, “自古逢秋悲寂寥” 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提示:残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明确:月缺难圆,人别难聚,再加上凉风习习,作者不禁黯然神伤,自然更觉寒意袭骨,凄凉悲伤。)

四 风格赏析 - - 柳词的婉约美      

东坡在玉堂,有一幕士善识,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后人常以"大江东去"与柳永"杨柳岸"对举说明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两种风格,你认为从 这个形象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婉约词有何特点?      

讨论、明确:柳永词具有婉约美,它是一种优雅的美,柔性的美,静态的美 。①描绘景物:景物具有轻、柔、纤、巧的性质,色彩柔和,纵如浩渺烟波、空阔楚天,也不给人宽广雄伟的气势;而是借此反衬自己孤身行人的飘零渺小。 ②情感具有阴柔之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沉缠绵。③ 创设的意境有凄清之美:景为"清秋节",情为"伤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别离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达到物我交融。这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融成一种幽婉、轻柔的感人艺术境界,颇能打动人心。      

 五.小结 

柳永的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清代词人冯煦曾这样评价他:“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希望大家学会声情并茂地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你定会收益匪浅。 

六   课外拓展 

简单鉴赏下面两首词,总结出情景交融的词作的共同点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nèn)凝愁! 

——借景抒情的诗词往往是上片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下片重在抒情,但情中有景。上片的写景往往在创设出一种氛围,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雨霖铃(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锦瑟(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风筝》教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