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98
标签:
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寄诗以画,激活思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寄诗以画,激活思维
——作画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 吕敏航
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就将诗与画的相融相衬简明扼要地说了出来。今人在评价好诗好画时也将“诗情画意”归结在一起。因此笔者在古诗教学中尝试着让同学们按照诗句作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的方法组织课堂,效果较好,其步骤如下:
一、 熟读诗句,掌握诗歌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把握诗词的形象和志趣,就得将诗词的字面意思了然于胸,这样才有机会向高一级台阶迈进。例如在执教《归园田居》(其三)时,我们得先掌握“在南山下种豆、草盛豆稀、早出晚归忙农耕、道狭草长、夕露沾衣”等内容。
二、 把握形象,领会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诗人真挚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境与情的融合。要想领会诗歌意境一般可以采用设想法:即“此时”“此景”中“此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方法。在执教《归园田居》时,因为有了前一阶段诗歌内容的掌握,我们就可以从“南山种豆、草盛豆稀、早出晚归,道狭草长、夕露沾衣”中得到诗人劳作非常辛苦的结论。此时再引导学生品读诗歌的最后一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足:值得。但:只要。愿:愿望。)衣服沾湿了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只要与温带愿望不相违背就行了。在此,为了更进一步地把握诗人的心境,可以结合诗歌的背景,将诗人的“愿”展现在大家面前: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愿望。到此为止,“此景”中“此人”的情——归隐田园的乐趣自然而然就在学生眼前了。
三、 依诗作画,加深理解
我们了解了诗的内容,也把握了诗人的志趣,此时让同学们依诗作画,加深对诗歌内容与意境的理解。
要求:以诗句为题目,诗句与画意相吻合。
在限定了画的题目后,同学们作画时就会从诗句本身出发,揣摩诗句包涵的意蕴,其所画之景都会围绕着诗句而向纵深延宕,也就不会脱离诗句而任意胡为了,这样才达到诗画结合的绝妙境界。
过程:情绪高涨,表现积极。
由于同学们对诗句的内涵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对围绕诗句作画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刚刚将动手的指令发布,全班就掀起了作画的高潮,只见闭目沉思,飞笔勾勒、心领神会,点头称赞,欣慰之情洋溢于角角落落,他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无疑这是一节颇具情绪和感染力的课,也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结果:佳作纷呈,诗情与画意完美地结合,加深了理解,同学们称之为最难忘的一课。十几分钟后,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虽然他们的画良莠不齐,好坏不一,但都将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侵注其中,都对诗句的意义及情感有了更进一层的感悟,作画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在掌握内容、领会意境、依诗作画三部曲的演奏中,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强烈的内心感应,同时还有理性思维对作品的评价,作到情与景交融,真正理解了诗的内蕴。
(通联:甘肃西和北川初级中学 742100)
标签:
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寄诗以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失街亭(人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想象,学生作文的翅膀(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