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9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陋室铭(人教版高二必修)
 

训练目标:训练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教学目标:

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

2、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

训练时间:10—12分钟/次。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俗语导入)    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即使再破再烂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却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参观。先请大家齐读课文。 (导入技能)

二、展开:

1、介绍作者及背景,铭体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宾客,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王叔文集团的革新运动失败,刘被贬到和州当刺史。知县百般刁难刘禹锡。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九间)。却被安排在城南一间三厢房(三间)面江而居,诗性大发,写下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得知情况,非常生气,刘被迫从城南迁到城北,仅一间半房子(1.5间)。这里环境宜人,写下了“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的喜乐之作,谁知又得罪了知县,只好被迫再次搬家,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0.5间)。半年时间,刘被迫搬家三次,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欺人太甚,于是奋笔写下了今天我们学习的名篇——《陋室铭》。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它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介绍性讲解技能)

2、学生朗读。要求富有感情,注意停顿  

(组织技能)

3、提问。(1)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

(2)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

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4)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时是值得称道的,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吗? 学生讨论,各抒已见,教师作正确引导。 (提问技能,课堂调控技能)

归纳艺术手法,课内外相结合

三、结束。(归纳式)文章一开头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接着描写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的特点,最后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作者借写陋室表达了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结束)

四、板书。(结构式)

 

陋  室  铭

刘禹锡

物                                          志

陋室

德馨     自然环境幽雅:苔痕、草色

不陋       交往人物不俗:鸿儒、白丁           何陋之有

生活情趣高雅:、素琴、金经        (安贫乐道)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陋室铭(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