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91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教学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从《为你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引入课文,简介作者.
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圈出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不明白意思的词语.
(师生讨论解决)
2、分组讨论.
(1)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已的哪些往事? (一句话概括)
(2)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往事的追忆之情?
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3)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
承上启下的句子(学生一起朗读)
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这些往事都与什么有关?
学生交流自己和文学的一段难忘往事
读《水浒传》
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
明确:与读书有关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教师明确)
(1).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2).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
三. 品味语言,欣赏背诵.
1.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完成后在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明确: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3.学生与学生对话
《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4.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
四. 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和句子
2、课外搜集名人好读书的事例.
齐读有关
读书明理的文字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往事依依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下一篇:
屈原列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