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23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孔子世家》。

2. 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  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3. 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  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

2.  如何理解文中孔子与弟子关于“吾道非邪?何至于此?”的不同对话。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居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

2.思考:

   课文是原文的节选,请概括内容并分层。

3.  明确:

课文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节):

  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节):

  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1.适周问礼、

  2.适齐闻《韶》、

  3.在鲁学琴

第三部分(6-11节):

   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情形。

第四部分(12-19节):

   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    

第五部分(20-21节):

   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22节)

   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三.文本研读第一部分(1-2段)

1.文意的了解与文言字词句的积累。

野合      祷      圩      息      反       有        异之

为:①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②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③由是为司空

乎: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

2.              本段内容:

   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四.小结

五.作业:

   预习3-5段,疏通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文本第二部分(3-5段):

1.文意的了解与文言字词句的积累。

适         窃       通        鼓         益        数


展开全文阅读
有间       志       为人      远志       望羊

几         辟

2.文章内容的理解:

思考:

(1)“孔子自周反于鲁”,为何“弟子稍益进焉”?

(2)读了这三节文字,你从孔子身上学到了什么?

3.              小结:

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 

4.相关链接

柔   者  长  存

   老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孔子去看老子。

   老子说,仲尼,你是我所有学生中最优秀的学生。

   孔子说,老子,你是我所有老师中最优秀的老师。

   老子说,我对你还有些放心不下,还有句话想对你说,但是,你看,我的牙齿都已经掉光了。 

   孔子看了下老子的口腔,说,老子,你的牙齿虽然掉光了,但是你的舌头还在啊,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老子沉默了一会儿,说,难道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想说什吗?

   孔子想了想,说,我知道了:舌与牙,刚者易逝,柔者长存。 

二.研读文本第三部分(6—11段):

1.文意的了解与文言字词句的积累。

2.文章内容的理解:

思考:①“子路愠”“子贡色作”反映了什么问题?孔子的表现和回答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②孔子为何要问子路与子贡同样的问题?对于他们的回答孔子为何要予以批评?

③颜回的回答为何令老师特别欣慰?

3.小结:

孔子被困陈蔡之间: 

(1)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 

①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路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叛亲离。子路质疑孔子之道的内涵,这是对孔子之道的正确性提出了怀疑,孔子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而用伯夷叔齐和王子比干的事实从反面提醒子路思考——仁与智的有与否并不是“吾道”是与非、穷与达的要害。 

②子贡——小心谨慎、讲用务实 

    子贡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过于迂阔而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子贡从能否为社会接受、能否为世所用的角度出发,暗示孔子之道不切实际,这是对孔子之道的实用性表示了怀疑,孔子对他进行了直接的批评,告诫子贡——应当多考虑如何完善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否则就会犯眼光短浅的错误,最终会丧失了自己的“道”。 

③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 

颜回认为孔子的理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子路、子贡主张对孔子之道加以改造、调整,颜回却主张坚持,决不改变决不动摇。颜回笃信孔子之道,认为“天下莫能容”恰恰证明孔子之道的先进性和正确性,而且道之“穷”正好可以检验一个人是不是能坚守自己信仰和主张的真君子,孔子对他这种审时知世而又坚守其道、“一以贯之”的君子风范和品质人格十分欣赏,不仅表示赞同,而且感到欣慰,在谈话的最后,还是忍不住开了一个玩笑。 

(2)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 

困于陈蔡之间,情况险急,身边的弟子们了都病饿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致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这也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贡的话,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为人做事准则,也含教育弟子之意。4.相关链接

别  太 认  真

  话说春秋战国时,孔子一行被困于陈蔡,饿得要死。得知附近有家餐馆,孔子就让弟子仲由去找点吃的。不想,那掌柜的见圣人门徒来,狂言道:“我写个字,你若认识,就免费招待,包吃包喝。”然后写了一个“真”字。仲由一看不禁乐了:这不过一个“真”字,有何难的?谁知那掌柜的听了,竟骂圣人的门徒为白痴,还令手下人将仲由乱棒打出。学生逃回,向老师禀告一切,孔子便出了面。掌柜的也太小看圣人,仍写一“真”字考孔老先生。圣人一看说:“这是‘直八’。”那个掌柜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称赞:“果然名不虚传,学问大得可怕。”

  一顿酒足饭饱,仲由忍不住问老师:"明明是真字,你怎么认'直八'?"

  圣人长叹一声:“不能认‘真’的地方,你偏要认‘真’,只有活活饿死

眼  见  不 为  实

  孔子懂得因材施教,发现仲由不是讨饭的料,就叫颜回去讨饭。结果颜回饭讨不着,讨了点米回来。于是就回到孔子避难的破庙里给孔子煮稀饭吃。在颜回煮稀饭的时候,孔子偷偷地看了一眼,结果发现颜回用勺子刮了点稀饭往自己嘴巴里送。孔子心想,颜回这个贱人,一直以来看错他了,他居然自己先偷吃独食。但孔子毕竟是圣人,也不好意思当场揭发他,以免尴尬。孔子等了好久,颜回终于把煮好的稀饭端上来了。此时,孔子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但还是装作正经地说,还是先用它祭祀吧。颜回连忙拒绝说:“不可以,这个稀饭不太干净,煮饭的时候掉进去很多脏的东西。”

  孔子朝碗里看了下:“哪里有什么脏的东西?”

  颜回答道:“我把它刮出来了,又怕浪费,就自己吃掉了。”

                              贤  者  回  也

   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 雍也》

一点心得:  

  在今天,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的心里也应该是挺温暖的,因为我们受的困顿太多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我们又会越来越不满了,因为我们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到心里不平衡,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一个人的视力是有两种功能的,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一个是向内无限深刻的去发现内心。在这里,孔夫子能够交给我们快乐的秘诀就是坚定信念,淡泊物质追求,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青  蛙  爬  铁  塔

  有一大群小青蛙,有一天在外面玩着玩着,看到一个高耸入云的铁塔。小青蛙们就在一起忽发奇想,说我们能不能爬到塔尖上?大家都很受这个理想感召,说爬呀爬呀,于是大家呼朋唤友开始爬了。爬着爬着,便都气喘吁吁了,又有太阳晒,就开始有人怀疑,有人质疑说我们傻不傻,咱们干吗去啊,为什么要爬啊,这是谁说的啊。说着说着,有一个停下来就有三个停下来,就有五个停下来,就有十个停下来,逐渐逐渐,大家不仅停下来了而且都在嘲笑自己的想法,说真是挺傻的,干吗呀。


展开余文
     这个时候大家发现,很奇怪呀,有一只最小的青蛙它还在爬。它的速度也不快,就一点一点的往上爬,后来大家瞠目结舌,都不说话了就看着它爬。终于看着它以缓慢的速度到达了塔尖。

  等到它下来以后,大家都敬佩得不得了,就上去问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它终于上去了。听了这只小青蛙的回答,大家恍然大悟。这个答案大家听了也许是出乎意外的:这只小青蛙是个聋子。它当时只看到了所有人都开始行动,但当大家议论的时候它没听见,所以它以为大家都在爬,它就一个人在那儿晃晃悠悠在那爬呀爬,最后就成了一个奇迹,它爬上去了。

一点心得: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做一个有信念而不太聪明的人也许是一种选择。我们现在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为什么会听信他人的鼓噪呢,为什么爬着爬着对自己怀疑了呢?是因为我们心里头没有一个信念,没有坚信认定的事情我一定能做成,所以我们才会受到他人的蛊惑或者抱怨处境的艰难。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

四.作业:

   课外阅读《论语》,继续走进孔子。

第三课时:

一.文本研读第四部分(12-19段)

1.文意的了解与文言字词句的积累。

微                  追迹              编次

征                  翕如              纯

皦                  绎                乐正

重                 彬彬               绝



约                指                  绳

2.文章内容的理解:

思考:

①    12—15段写孔子整理文献,具体写了哪些贡献?他为何要做这样的工作?他的工作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②    联系《太史公自叙》中关于孔子编次《春秋》的情况介绍,再说一说你对孔子编《春秋》的目的及笔法的理解。

3.内容小结:

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述《春秋》等活动 

(1)孔子整理文献: 

①对“礼”的整理——孔子整理文献是因为这些文献已“废”“缺”;因为孔子的整理《书传》《礼记》等文献才得以保存;孔子是在“追迹三代”“观殷夏所损益”的基础上做整理继承工作的,并对“周礼”最为肯定;孔子整理的文献,当时已不能完全被印证。 

②对“乐”的理解的分类吞理解,“各得其所”的自信,是建立在认真学习、悉心研究的基础上的。 

③孔子对《诗》的删削和篇目确定,删削的原因是为了“去其重”,篇目确定的原则是“可施于礼义”并能“弦歌之”。 

④孔子晚年“喜”“读”《易》并为其中的一些篇目作序的情况,“韦编三绝”强调了“喜”的程度和勤奋精神,“假我数年”的话则表现了“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 

(2)孔子从教授业: 

概述其教学的内容和弟子的众多,后一段写其具体的教育内容和主要的教学方法。 

(3) 撰述《春秋》: 

①孔子作《春秋》的缘由——使自己的主张和风解“见于后世”,并交代《春秋》所记史实的起讫年代。然后用“据鲁”和“约其文辞”二句指出《春秋》的指导思想和表达特点。并举《春秋》中的两个例子进行印证,最后两句,说明《春秋》的写作目的和成书后产生的影响。 

②孔子对《春秋》的重视程度,先用对比说明孔子对此书字字推敲,他人无法改易,连以“文学”著称的徒子夏也“不能赞不辞”;然后叙述孔子将《春秋》传授给弟子时语重心长的叮嘱,孔子强调此书的“双刃剑”效应,意在告诫弟子首先必须“知丘”和坚守其道。 

二.研读文本第五部分(20-21段):

1.文意的了解与文言字词句的积累。

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诀             庐                    讲

内             因庙                  谒

2.内容小结:

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三.小结

四.作业

                     

 第四课时  

一.研读文本第六部分(22段):

1.文意的了解与文言字词句的积累。

至于                 中国                       折中

2.内容小结:

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二.总结:

孔子的形象:

1.学者

2.师者

3.智者

4.仁者

三.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

1.人

2.文

四.作业:

1.《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2.阅读《论语》,背诵精彩语段,进一步了解孔子其人其文。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孔子世家(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孔子世家》原文和译文(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