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72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苏教版必修三复习整合大全(苏教版高一必修)
苏教版必修三复习整合大全
江苏省淮州中学 韩维加
一、 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无垠(yín) 沼(zhǎo)泽 生意盎然(àng) 堆垛(duò)
层峦(luán)叠嶂(zhàng) 吟哦(é) 汲(jí) 涟漪(lián yī)
晨曦(xī) 采石矶(jī) 汀(tīng)泗(sì)桥 龙湫(qiū)
回溯(sù) 瞭(liào)望 绛(jiàng) 夔州(kuí)
坂(bǎn) 秭归(zǐ) 汨罗江(mì) 簌簌(sù)
茕茕(qióng)孑(jié)立 掳(lǔ)掠 马厩(jiù) 通衢(qú)大道
命运多舛(chuǎn) 缱(qiǎn)绻(quǎn) 瘠(jí)薄(bó) 夙愿(sù)
窝行(wō) 迷惘(wǎng) 干瘪(biě) 疲惫(bèi)
簇新(cù) 绯红(fēi) 罡风(gāng) 颓垣(yuán)
荒冢(zhǒng) 蹂躏(róu lìn) 齑粉(jī) 肇(zhào)
苗裔(yì) 孟陬(zōu) 揆(kuí) 搴 比(qiān pí)
汩余若将不及兮(yù) 又重之以修能(chóng) 潜藏(qián) 枷锁(jiā)
洞窟(kū) 苦役(yì) 模糊(mó) 锦标(jǐn)
赊账(shē) 号角(hào) 旌旗(jīng) 花束(shù)
稀薄(bó) 缙绅(jìn shēn) 萃(cuì) 纾祸(shū)
觇(chān) 翌日(yì) 遽(jù) 羁縻(jī mí)
东西二阃(kǔn) 诋(dǐ) 诟(gòu) 自刭(jǐng)
邂逅(xiè hòu) 毗陵(pí) 愧怍(zuò) 溥(pǔ)
阉(yān) 祠(cí) 湮(yān) 赀(zī)
展开全文阅读
缇骑(tí jì) 詈(lì) 溷藩(hùn fān) 缳(huán)
牖(yǒu) 逡巡(qūn) 鬈曲(quán) 趿拉(tā)
蹙眉(cù) 褶皱(zhě zhòu) 撇开(piē) 窥视(kuī)
皮靴(xuē) 怜悯(mǐn) 时髦(máo) 取缔(dì)
镶嵌(xiāng qiàn) 伛(yǔ) 云翳(yì) 攥(zuàn)
骷髅(kū lóu) 滞笨(zhì) 媲美(pì) 一蹴而就(cù)
昙花一现(tán) 有史可稽(jī) 销声匿迹(nì) 跽(jì)
攻讦(jié) 自诩(xǔ) 冠冕(miǎn) 残羹(gēng)冷炙(zhì)
孱(càn)头 脑髓(suǐ) 譬(pì)如 蹩(bié)进
吝(lìn)啬 氾南(fàn) 佚之狐(yì) 缒(zhuì)
阙秦(jué) 蔺(lìn) 不肖(xiào) 卮酒(zhī)
叱(chì) 驽(nú) 刎颈(wěn jǐng) 涘(sì)
渚(zhǔ) 殆(dài) 圃(pǔ) 厩(jiù)
豕(shǐ) 裘(qiú) 鱼鳖之藏(cáng) 樊哙(kuài)
镬(huò) 一鼎之调(tiáo) 雍(yōng)水 目眦(zì)
钳制(qián) 壅蔽(yōng) 疏浚(jùn) 载舟(zài)
黜恶(chù) 谬赏(miù) 飨(xiǎng) 鯫生(zōu)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生意盎然 层峦叠嶂 吟哦 汲水 涟漪
晨曦 采石矶 龙湫 云蒸霞蔚 瞭望
绛 夔州 坂 秭归 汨罗江
簌簌 茕茕孑立 掳掠 马厩 通衢大道
命运多舛 缱绻 瘠薄 夙愿 迷惘
干瘪 疲惫 簇新 绯红 颓垣
展开余文
荒冢 蹂躏 齑粉 肇 苗裔
孟陬 揆 枷锁 洞窟 镬
模糊 锦标 赊账 旌旗 缙绅
萃 纾祸 觇 翌日 遽
羁縻 东西二阃 诋 诟 自刭
邂逅 毗陵 愧怍 阉 祠
湮 赀 缇骑 詈 溷藩
缳 牖 逡巡 鬈曲 目眦
蹙眉 褶皱 撇开 窥视 皮靴
怜悯 时髦 取缔 镶嵌 云翳
攥 滞笨 媲美 一蹴而就 昙花一现
有史可稽 销声匿迹 回溯 遮蔽 自诩
冠冕 残羹冷炙 孱头 脑髓 譬如
蹩进 吝啬 氾南 佚之狐 缒
避匿 叱 驽 刎颈 涘
渚 殆 圃 裘 鯫生
僵硬 脉搏 漫不经心 荒僻 攻讦
斑驳陆离 并驾齐驱 烹饪 壅蔽 飨
攻讦 钳制 疏浚 载舟 黜恶
谬赏
3、解释下列词语。
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眺望:往远处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云蒸霞蔚: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大道。
命运多舛:指平生的遭遇、经历不顺。 养尊处优: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瘠薄:(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不肥沃。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迟缓笨拙的样子。 烙印: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
媲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钳制:用强力限制,使不能自由行动。
攻讦:(因利害冲突)揭发并攻击他人的过失或隐私。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客观环境也改变了。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昙花一现:原来比喻事物难得出现,现在用来比喻某些事物或人一出现就很快消逝。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和影响。
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展开余文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
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来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截然相反:形容界限分明的不同。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自诩:自夸。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手段。
二、 作家作品。
1、“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2、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愤绝望,相传投汨罗江而死。
3、《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4、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5、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6、碑记,又称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7、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9、魏徵(580—643),字玄成。他是唐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魏徵有胆量,敢于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助于“贞观之治”。他的著作流传下来的,除《隋书》和《梁书》等他撰写的一部分外,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他的言论多见于唐朝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谏,规劝尊长使他改正错误。疏,奏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10、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代帝王事迹;世家记述诸侯国的兴亡;列传记述官吏、名人、一些下层社会人物的言行事迹;书记载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表记史实年月。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11、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庄子》艺术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
12、墨子,名翟,鲁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53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3、《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任秦相国时,集合他的门客们共同编写的。全书共26卷,分12纪、8览、6论,共160篇。内容以儒、法、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名、墨、农、阴阳家言,实际上是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武器,故称为“杂家”。
三、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祖国山川颂》:作者以饱满的感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倾注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写作技巧: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采用了片断式结构方式。
2、《长江三峡》:全文以游踪为引线,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乘船游览时看到的瑰丽景象,描绘了波涛汹涌、雄伟壮丽的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写作技巧:写景有序,层次分明;善于抓住三峡的特点来写;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段。
3、《肖邦故园》:作者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
4、《发现》:抒发了诗人对看到的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极度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极端苦闷和悲愤的思想感情。
5、《北方》:表达了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这片神圣土地的深沉而执着的爱。
6、《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又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抒发了自己热爱、奉献、报效祖国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
7、《祖国土》:这是阿赫马托娃1961年的作品。诗人受到了迫害,家破人亡,国家也在极权主义的统治之下,诗人有着满腔的悲愤。这首《祖国土》更是直接表达了她的爱国胸臆。
8、《离骚》: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9、《致西伯利亚的囚徒》:这首诗写于特定时代,特定气氛,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阴云笼罩,但是诗的格调高亢,壮志凌云,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诗人以无畏而自由的歌唱,传递了对战友和同志的真挚的感情。
10、《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讴歌人物。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比喻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用领航的船长象征创造了丰功伟绩的林肯总统,在万众欢呼中,以一曲悲歌赞颂一位伟大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领袖之死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领袖深深的崇敬之情。写作技巧:反复咏叹,象征。
11、《指南录后序》:文章简要地记写文天祥出使元营的斗争情况以及逃脱后的艰险遭遇,并说明抄录诗篇和编纂诗集的目的。文章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感。写作技巧: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交错使用。
12、《五人墓碑记》: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写作技巧:夹叙夹议,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前后照应,反复唱叹,融叙事、议论、描写、抒情于一炉。
13、《品质》:小说写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写作技巧:小说塑造靴匠格斯拉的形象,通篇用白描的方法,朴实无华;对店铺的描写和格斯拉的对话,倾注了真挚的情感。
14、《老王》:作者叙述与一位人力车夫的交往,写底层劳动者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纯朴的天性。写作技巧:于冲淡中显深沉、用小人物反映大社会;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15、《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东西,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16、《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书序,着重表达自己对于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特别是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文明)史的观点:摆脱一切偏见,尊重事实,对中国古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给予公正的评价。
17、《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这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18、《拿来主义》:文章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写作技巧:运用比喻论证,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用词极为灵活。
19、《吉诃德的时代》:针对20世纪30年代武侠小说泛滥,社会公众受小说中散布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把改变个人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的身上这一现象而写,希望作家们能够正视大众心态,用正确的、进步的思想教育民众,结束中国的堂吉诃德时代——公众愚昧的时代。
20、《烛之武退秦师》: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写作技巧:前后照应;波澜起伏;详略得当。
21、《谏太宗十思疏》:本文是魏徵写的一篇奏疏。文中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十分具体地提出了十个需要经常考虑的问题,指出了作为一个国君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眼前的各种事务。写作技巧: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
22、《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事件,生动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兼备的才能和从大局出发的精神,同时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写作技巧: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运用对比衬托之法刻画人物。
23、《鸿门宴》:本文记叙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斗争的经过,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善于用人、能言善辩、随机应变的刘邦;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而又直率的赳赳武夫项羽;老谋深算的范增、勇猛豪爽的樊哙等。写作技巧: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24、《秋水》: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写作技巧:用寓言形式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25、《非攻》: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写作技巧:比喻、对比,从小到大,层层推理。
26、《察今》:旨在强调因时变法的重要。作者认为,古今时世不同,事物在变化,必须明察当今形势,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制,主张世变时移,因时变法,不能盲目依从古训。四、重点语句分析(例)
1、舒曼把它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不是没有根据的。(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人们从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2、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这里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他“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肖邦的音乐就是肖邦的灵魂,它是永存的。)
3、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诗人用希望去鼓舞战友的斗志,也用希望激励自己,他希望的是“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黑暗的牢狱会覆亡”。诗人对象征沙皇专制暴政的牢狱发出了诅咒,预示了它的灭亡。)
4、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与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传统文化指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文化传统指的是产生于历代生活,生活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就是民族精神。两者差别很大,但两者也有联系。民族精神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所以可以比之为蜜蜂与蜂蜜。)
5、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以尼采作比,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无穷,不能只给予而不取得,否则将会使子孙穷困不堪。从而论证“送去主义”的行为是疯狂的。)
6、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采用形象的说法,说明没有“拿来”,只有“送去”,把国卖光了,子孙后代将一无所有,只好向帝国主义乞讨点残羹冷炙,深刻指出国民党卖国政策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 (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了)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 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故择先王之成法(同“释”,舍弃,抛弃) 尝一 肉(同“脔”,切成块状的肉) 雍水暴益(同“溢”,涨水) 溺死者千有余人(同“又”)
2、一词多义(例)
使: 使北营(出使) 会使辙交驰(使者) 奉使往来(出使的人,使者)
竟使遇哨(假使) 使来者读之(让) 使臣奉璧(派) 求人可使报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让)
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
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付之度外(考虑)
当: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在……时候)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掌管,主持)
然五人之当刑也(在……时候)
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大隆重的事)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入器物中)
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 豆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
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
下: 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臣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伐: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砍伐) 十年春,齐师伐我(攻伐,讨伐)
载: 载舟覆舟(乘载,装载) 载歌载舞(又)
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盖: 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盖在殷忧(因为)
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 拜送书于庭(叩拜)
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 我见相如(看见,遇见)
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
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
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
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厕(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 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
闻: 闻道百(听见) 且夫吾尝闻(听见,听说) 少仲尼之闻(见闻,学识)
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开始)
法: 凡先王之法(法律,法令) 犹若不可法(效法,取法)
时: 有要于时也(当时) 时不与法俱至(时代)
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 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肉袒负荆(背负)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引车避匿(调转)
秦军引而去(避开) 引酒且饮(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 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 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
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修饰) 纵情以傲物(连词,表并列)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连词,表承接) 则思知足以自戒(连词,表目的,“用来”)
则思三驱以为度(介词,把)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具告以事(介词,把) 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 贵以近知远(介词,根据,按照) 以益所见(连词,来)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 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
夜縋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
择善而从之(连词,表承接) 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
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
焉: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词,代五义士) 吴之民方痛心焉(语气词,无实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 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
岂取之易(天下) 择善而从之(它) 代百司之职(的)
思国之安(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董之以严刑(人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 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
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
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
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 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 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 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 贪于财货(对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 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
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 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
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君为我呼入(替、给) 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承天景命(古:大;今:景色)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古:虚;今:朝特定的方向或目标快速猛闯)
简能而任之(古:选拔;今:用于形容词“结构简单”或动词“使繁变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
位在廉颇之右(古:上;今:方位名词,与“左”相对)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相如奉璧奏秦王(古:呈现,进献;今:演奏或取得成效)
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尊重;今:严密、严厉、严格)
故臣复取璧(古:再;今:往复,重复)
拜为上卿(古:授予官职;今: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
窃计欲亡走燕(古:逃跑;今:行) 王必无人(古:果真,如果;今:一定,必然)
臣请完璧归赵(古:请你允许我……;今:请求你……)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 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
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
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 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三、 重点语句翻译(例)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最大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四、名句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
3、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呜呼!死生,______________。死而死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痛何如哉!
7、嗟乎!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曷故哉?
8、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又有剪发杜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辱人贱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然,令五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_ ,
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表明晋文公不愿向秦军进攻的原因的句子是:“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其还也。
11、源不深而望流远,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优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夫在殷忧, _______________;既得志,_________________。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__________________。
1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15、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苏教版必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作文应该怎么写(网友来稿)
下一篇:
本站诚征
2008年各省市高考语文卷
,欢迎朋友们踊跃上传@_@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