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4728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学习目标】

1、自主掌握生字生词。

2、学会从题目初步感知、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

5、了解本文叙议结合,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的特点。

6、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7、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揭示对自己成长的启发意义。

【学习重点】

目标3、4、5、6

【学习难点】

叙议结合。关键词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学法指导】 

1、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

2、在通读的基础上,按照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写——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启示的思维顺序,认真思考。

3、阅读作品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对其中的内容等做出适当的评价,感悟作品的内涵。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相关资料:

(一)走进作者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二)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1945年的“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然而,闻一多没有畏惧,照常参加了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并在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除国民党特务杀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经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二、初读,扫除文字障碍,理解题目,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并读几遍,然后在文章中找出来,并把拼音写在这个字的上方。

弥高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足不窥园        衰微      

小楷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赫然而出           迥乎不同          


展开全文阅读
一反既往          警报迭起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2)查注释或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语意思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兀兀穷年:                                气冲斗牛;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锲而不舍(造句)                                                              

(3)辨字组词:

     载(       )  炯(       )  籍(       )

     裁(       )  迥(       )  藉 (       ) 

2.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答:                                                                          

3.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 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学习•研讨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默读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展开余文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朗读、细读,探究问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2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3、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探究品味第一部分: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2)文章围绕起笔写了哪些事例?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如果把第七段去掉了会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 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5、简洁概括第二部分内容。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6、文章前后两部分都说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意义是否相同?

7复述故事。

三、味读

1、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请同学们帮自己解答。(提示:赏识词句的方法1、从词、句的思想内容;2、从修辞手法;3、从词句的结构方面。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语言精练含蓄。)

2、有的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3、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请结合内容作简单分析。 

(1)结构严谨。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4、夹叙夹议的写法。找出议论的语段分析其作用。

四、悟读:

1、学习本文后,闻先生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平时在说和做的方面有不恰当的地方吗?今后打算如何做得更好。

巩固•延伸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感悟内容,完成文后思考题。

(一)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⑴                                                                    

⑵                                                                    

⑶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有一成语填写)

4、课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语言:                                                                           


展开余文
神态:                                                                           

5、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

                                                                            

                                                                            

                                                                            

                                                                            

(二)忆父亲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正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

qiè         。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哎,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                。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个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一句话,光是说说的事儿?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上主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是啊,父亲所“演”的,不过就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的可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7、根据第④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道(       )

8、第⑤段的横线上应当补出的内容是                     。

9、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             。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              的神情。

10、联系上下文,写出第⑤段中“面面相觑”的意思。

                                                                     

11、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12、第⑤⑥两段画线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             的思想感情。

13、把“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改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与反问句相比,陈述句削弱了父亲对“我”        的语气。

14、“嘴上主阴,脸上作晴”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5、这篇短文写了父亲的两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⑴                                                                    

⑵                                                                    

16、联系全文看,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

17、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赞不绝口的原因是什么? 

                                                                     

                                                                    

(三)苏东坡

①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苏轼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差境地的则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

②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③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

④请允许我在这里把笔停一下。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颤栗。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爱、高贵、魅力之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也构不成自我卫护力,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现在,苏东坡被它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这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务像样的辩驳,他一定变得非常笨拙,无法调动起码的言词,无法完成简单的逻辑。他在牢房里的应对,绝对比不过一个普通的盗贼。因此审问者们愤怒了也高兴了。原来这么个大名人竟是草包一个,你平日的滔滔文辞被狗吃掉了?看你这副熊样还能写诗作词?纯粹是抄人家的吧!接着就是轮番扑打,诗人用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这本是一个只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写那么美丽的诗就已荒唐透顶了,还不该打?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

18、具体说明文中划横线的两个词语的意义: 

⑴独特国情:                                                                    

⑵行为系统:                                                                    

19、谈谈下面语句的含义。

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

                                                                     

20、第④段开头撇开一笔,说“把笔停一下”,意为暂时中断苏东坡受审问、拷打的叙述,插写另一与之相关的内容。请问: 

⑴“停”到什么地方为止?

                                                                     

⑵插写这段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21.文末“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关涉苏东坡三篇诗词,请写出它们的篇名(原句)。(任写一处即可)

⑴打得你淡妆浓抹:

⑵打得你乘风归去:

⑶打得你密州出猎:

第12课参考答案

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⑴起稿政治传单⑵群众大会演说⑶参加游行示威 

3、视死如归 

4、语言: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神态: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6、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用三件事叙述他的“做”。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7、歉 

8、背台词 

9、正襟危坐;郑重其事 

10、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11、表现父亲当群众演员的那一份自豪。 

12、敬重、体贴、略有惧怕 

13、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是拍不好的;教训 

14、表演时,说话的内容与脸上的表情不一致。 

15⑴正襟危坐等任务。⑵认认真真练台词。 

16、父亲做群众演员时的另外一些小事。 

17、父亲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意近即可) 

18、⑴君主昏庸专制,奸佞得势专横,官吏腐败混乱。

⑵断章取义,无限上纲,造谣诬蔑,严刑逼供。 

19、苏东坡的作品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极鼎之作,自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意近即可) 

20、⑴“现在”前。

⑵回叙历史,构成比较,说明苏东坡的可贵,理应受到爱护和推崇,而邪恶势力对他的作贱和迫害荒唐,太不应该。  

21、⑴《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

⑶《江城子•密州出猎》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第12课: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伟大的悲剧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我的母亲》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