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69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

2、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网搜索康桥图片、徐志摩头像、《再别康桥》诗题、配乐朗读录音等与课文相关材料,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2 、学生课堂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配以画外音。如: 

“这座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这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这首诗,清新空灵,载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进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让学生收集资料,展示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学习成功的机会。)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读思考题。 

( 1 )学生自己介绍徐志摩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徐志摩是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诗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的彗星。康桥是他的知己,是他的“精神依恋之乡”。诗人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诗人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芽的。”) 

( 2 )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大致说说你觉得美在哪里? 

(这首诗美在情感,美在意象,美在韵律。) 

(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4 )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轻轻地、悄悄地)为什么要这样? 

(对它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深怕惊醒了它。) 

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榆荫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是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星辉斑斓,夏虫鸣叫 。) 

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在夕阳中。把柳树比做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既写出夕阳下泛着金光的柳树的美丽美好,也表达了对康桥自然之美的喜爱之情。) 

文中还用暗喻的是哪一句? 

(那柳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河身妩媚不仅有榆树清水,还有岸边的绿树红花和在此洗涤的腮红颈白的少女。是 — 屏绣康河。) 

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笙萧”是中国传统的用以抒发感情的乐器之一,此时他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只能悄悄欣赏,默默作别。) 

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2 、课堂讨论,交流自学所得。 

3 、教师小结。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既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蕴涵,又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意蕴的能力。)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 

1 、体验情感美 

( 1 )这首诗感情真挚,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初步领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 2 )诗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言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说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一节三个“轻轻”一再叠用,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虔诚恭敬,剑桥大学在诗人心目中崇高而伟大,诗人用自己的形象烘托了剑桥大学。最后一节用“悄悄”与“轻轻”遥相呼应,形成回环复沓之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难舍难分。作者只身轻轻来到康桥,又独自悄悄离开,与康桥宁谧的意境相符;他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与他对康桥喜爱眷恋之情相吻合;叠音词“轻轻”与“悄悄”,回环复沓,有轻微跳跃的音乐美。) 

2 、感悟意象美 

( 1 )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意 象  感 情 

云 彩  难舍难分 

金 柳  欢喜、眷恋 

青 荇  对康河永久的眷恋 

潭 水  将留恋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长篙、星辉  感情达到高潮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桥永久的恋情。作者甚至想永久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 2 )听老师诵读,想象夏夜星光下,诗人独自泛舟康桥,默然寻梦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 、品味韵律美 

于诵读中感悟   

诗节匀称,诗句整齐 

用韵细蜜精巧 

音乐和谐,节奏感强

回环复沓 

(全诗共7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压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7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这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展开全文阅读
4 、总体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象和韵律美。 

( 1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 2 )教师与学生配合朗读诗歌。 

(走进《再别康桥》,我们能感受到旖旎迷人的风光,清新如画的别离,淡淡如烟的哀愁,兴奋热烈的眷恋,梦幻般的惆怅;走出《再别康桥》,我们依然觉得唇齿留香,含蓄隽永。) 

( 3 )背诵诗歌。 

( 徐志摩的新诗以情感美、意象美、韵律美铸就了其诗歌清新空灵的独特风格。以上教学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这三方面感悟美、体验美、品味美,从而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 

四、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1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较,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等物象,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以上重点赏析的部分。) 

2 ,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不少于五百字的 赏析文,并在全班交流。

沙扬娜拉 

          ——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场娜拉! 

(要求学生通过将本诗与古代离别诗的横向比较和与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的纵向比较提高鉴别能力。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拓宽了学生的鉴赏视野,便于学生更深入广泛地把握徐志摩的诗风、诗魂,同时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沁园春雪(人教版高一必修)
下一篇:钴鉧潭西小丘记(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