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708
标签:
教学论文
浅谈古诗词教学(网友来稿)
江苏省兴化市新垛中学 史道仁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自“诗三百”,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诗歌创作不绝如缕。人们忘情于优美的诗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情壮志之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隐遁山林之章,亦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羁旅思乡之作,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感世遣怀,哀伤民生之音。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辞藻耐人寻味。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品味呢?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学生整诗的积累、诗文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扎实学生语文功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有好诗名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此外,我还收集打印“古典佳句背诵”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
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靠自己边读边体会,方能理解得深刻。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教学。(1)做好朗读指导,使朗读有的放矢。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诵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四言句为两个音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言句为三个音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句为四个音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等。(2)引导学生自主诵读,让他们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地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把朗读技巧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当时写诗词时的心情、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他们准确充沛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4)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让学生遴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词,参加古诗词诵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财富。
二、重视教法,主动探究。
中学古诗词阅读教学和鉴赏训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涵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这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传统诗词教学我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态度,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住意象赏诗法: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再做整体理解,体会意境。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诗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个句子中的“红日”,如同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既有青春的活力,又有青春的纯洁。
(二)、知人读诗鉴赏法: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诗歌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我们赏诗之前,应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就是“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教学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声声慢》就采用这种方法。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成接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同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成避于乱世,更为不幸的是赵明成的病故,留下了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此词中的“愁”不能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再如《沁园春•雪》,只有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才有可能解得这首词。毛泽东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一位大诗人,这是解这首词的一把钥匙。毛泽东缔造了中国的历史,他的诗自然也记录着历史,无论是行军途中还是战争间歇,生活有多么浓烈,他的诗就有多饱满;面对人生,气吞山河,高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用自己的词作张扬了生命的美丽,为自己增添了人格魅力。在教学古诗词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人身经历以及作品创作的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中不但体会了诗词之意,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了解。
(三)、意境想象再现法:诗是语言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来表露诗人的情感,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如李白的《赠汪伦》一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显示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我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从而进入该诗的意境。学生可以根据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在长江渡口将要远行,船头的诗人怎么也不肯进舱,一次次抱拳施礼,岸边的送行人更是依依不舍,举起手臂不知挥动了多长时间,分别保重的话语却哽咽在喉咙之中……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展开全文阅读
(四)抓住“诗眼”品析法: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即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作更深更广的思考、联想,从而快速把握诗词大意,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但一个“闹”字、一个“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向来被当作讲究炼字的范例。是的,这个“绿”字确实用得好,听来精妙,观之形象,诵之清亮,是形象思维的凝练。
再如陶渊明《饮酒》的诗眼是“心远”二字,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它。教师可以围绕“心远”二字来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心远”入手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答案是“心远”。那么“心远”是什么意思?“心远”就是思想感情远离世俗世界。你认为“世俗”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是爱钱、爱权、爱名……诗人“心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弃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悠然”是恬静、闲适、对生活无所求人生态度。通过师生间共同探讨品析,使得学生对诗的主题就有更深的了解。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感性的文字,从中体会诗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襟,感受到人的一生不论遇到何种坎坷,都要勇敢乐观地生活。
作者邮箱: daoren.5220119@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浅谈古诗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考文言文阅读应对策略(四)文章的整体理解(张金波)(人教版高三必修)
下一篇: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及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