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583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目标:
1、分析学习综述类文章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2、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解释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3、明确本文所采用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明晰的思路。
教学重点:
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主要信息,归纳概括各个选官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对苏轼的几句话作出具体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现代学者黄留珠的一篇综述类文章。作者考察了自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各个时代相应的选官制度,分析了各种选官制度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全文论证严密,思路清晰。
二、介绍综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及步骤。
1、理清全文的结构。
(1)基本方法:列提纲。
(2)提纲的概念: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的文本内容要点。
(3)列提纲的好处:
①有助于全面把握文本内容。
②有助于锻炼语言概括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
(4)列提纲的要求:
①抓住主干与重点。
②文字必须简练扼要。
2、根据文本内容归纳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本文出现的基本概念有:原始民主制、世官制(世及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
3、理请全文的说明思路及葛布粉的说明顺序。
本文以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篇,分说部分第2、3、4节都是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说明,第5节按逻辑顺序分类介绍。
三、浏览全文,整体感知。
给文章编写内容提纲。
第一部分(1节)总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
第二部分(2-5节)分说:不同时代的选官制度及其特点。
第一层(2节)选官制度的雏形,原始社会末期的民主制。
第二层(3节)“世官制”:初期(夏商),鼎盛(西周),衰弱(春秋战国)——世代承袭官职。
第三层(4节)“察举制”:产生与确立(秦汉)——官吏察访推荐,规范(西汉后期、东汉)——按郡国人口率察举,发展(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第四层(5节)“科举制”:初创(隋唐),发展(两宋、元),鼎盛、衰亡(明清)——“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科举必由学校。
第三部分(6节)总结:我国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四、研读课文。
1、文章第一节,在指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有一个十分完整的发展序列”后,以苏轼的总结加以印证,请筛选组合文中语言,从选官制的角度对苏轼的几句话分别作出具体说明。
明确:
(1)三代以上出于学:三代,指夏商周;学,指学校教育。这一时期的选官制是“世官制”,官职原则上代代相袭,而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
(2)战国至秦出于客:客,是指门客。战国时期,世官制已开始衰弱,一些大国突破世官制的框架,新的选官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惟功惟贤”,而寄食于贵族豪门的门客则最有机会得到提拔。
(3)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汉武帝以后,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逐渐向规范化发展,按郡国人口率察举,每年推荐“孝廉”“秀才”两科,这样,推荐的权力就主要集中于郡县官吏。
(4)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魏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做法是“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政府据此以授官职。
(5)隋唐至今出于科举: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换言之。就是说,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吏的唯一途径。
2、根据文本2-5节提供的信息解释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
明确:
(1)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末期的选官制度,是选官制度的雏形,其特点是选拔人才以“贤与能”为标准。
(2)世官制(世及制):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选官制度,官职世代相袭,担任王室或诸侯国官职的大小贵族在继承权位之前必须经过国学的教育。
(3)察举制:秦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荐举的标准主要看德行和才能。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州、郡、县都设置中正官,区别所管人物,将他们定为九等,政府据此授予官职。
(5)科举制: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
3、最后一段作者说“考察以上三个时代”,为什么作者没有将原始社会制时期作为一个时代?
明确:原因在于这一时期只是选官的雏形,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制度。
4、本文是以“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篇,其分说部分总体是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说明的,第5接的介绍顺序与前文有所不同,请仔细阅读,理清作者介绍科举制的思路,说明介绍的顺序。
明确:是按逻辑顺序介绍的。
(1)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是一种考试选官的制度。
(2)科举制的基本特点:“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白丁能否释褐为官要凭考试成绩。
(3)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明清时达到了极盛。
(4)科举子这种“学校——科举”培养选拔人才的模式的先进性以及这种模式的弊端。
(5)科举制的终结。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阅读与探讨”第1题。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三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09高考命题作文审题(一讲一练)(高三)
下一篇:
外国诗二首(二)(语文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