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74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日喻(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表达的主题;
2、鉴赏“螺旋式”比喻的妙处;
3、品味夹叙夹议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寓言的哲理。
教学难点:“螺旋式”比喻构成的变化多端的结构。
教学进程:
一、疏通课文
重点词语提示如下:
尝见而求之无异于眇 士求道而不务学 莫见之而意之 道可致而不生而眇者 以未人也 转而相之 致人 岂苟然哉 人之未达,可求
二、理解内容
1、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写眇者识日的故事。
第二段: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
第三段:以“南方多没人”进一步证明实践对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第四段:点明写作目的。
2、思考:“盲人识日”的作用、“北人学没”的教训。
“盲人识日”的作用:作为论据;
“北人学没”的教训:不经实践,投机取巧。
3、找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总结寓言表达的哲理。
(1)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2)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哲理:要想真正理解“道”,不能光靠读几本经书,而应杂学旁收,既不能忽略感性经验,又要经过长期的摸索思考,以渐进于道。
4、结尾提到吴彦律,作者意欲说明什么?
对吴立志求学的正面鼓励;更是劝他求学必须有目标,要踏实下功夫做学问,不能浮光掠影只求皮毛。
、 三、鉴赏“螺旋式”的比喻方式
“螺旋式”的比喻方式: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
好处:使文章结构变化多端,使寓言的主旨和理念更深入和加强。
四、小结全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讨论“致”和“求”的区别。
“致”:不去强求而顺应规律,循序渐进的自然而然得到;
“求”:强求。
布置作业: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日喻(苏教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毛颖传(苏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
送李愿归盘谷序(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