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4526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血染的丰碑(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 学习通过人物刻画和场面描写来突出主题的表达手法。
2、 理解本文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崇尚将士们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
说明:
本文选自汪浙成的《竹山门》有改动,教师在教学前有必要对鸦片战争中两次定海战役背景和作者写作意图作整体把握和理解。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政府贪婪的目光瞄准了中国美丽富饶的舟山群岛。1840年7月上旬,英国侵略军曾一度占领定海,后被迫退出,但野心未死。1841年9月26日,英军集结29艘战舰4000余人,倚仗着坚船利炮的绝对优势,再次进犯舟山,驻岛将士奋起抵抗,历时6昼夜、悲壮激烈的定海抗英战役悲壮失败,作者描写刻画很感人。历史虽有沉沦,但我们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总能在灾难中站起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就是为了学习我们民族不屈的爱国精神;学会对血腥历史的清醒反思,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虽然选材于历史,真实性强,但作为散文并不需要去实录历史,为了突出主题思想、为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作者作适当作地艺术加工是合乎情理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阅读、圈画文中人物刻画和场面描写的语句,分析其对课文中心的表达作用。
2、 难点: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感悟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增强我们爱国情感。
说明:
这是一篇选材历史的文章,也是一篇史料与文学结合的情节生动的散文。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的表达,对九年级学生来说,文章中心显而易见。但文中需积累的词语很多,因此课前可以组织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课堂上以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作用分析为重点,以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为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历史事实作一些“适当”加工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为难点进行探究、感悟学习。同时,结合课文后“学习建议”中的知识点,落实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提到鸦片战争,以前史料都认为镇江战役是其中战斗最激烈、中英双方伤亡最重的战役。据现在舟山收集的史料考证,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才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浙成写的《血染的丰碑》,感受这最激烈的战斗。 学生自由发言:从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带着疑问进入文本,从课文中找答案。 1、从学生查找资料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探究兴趣。
2、此处学生的发言争论也可以作为“质疑探究”环节作伏笔。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交流课前自读成果。
⑴字音、词义
⑵理清结构,概括层次主要内容。
1、课前借助工具书明确下列字词的字音、字义:耸峙(zhì);扼守(è); 饷给(xiǎng)(jǐ);麾下(huī);同仇敌忾(kài);响遏(è)行云(声音高入云霄 ,把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声音嘹亮。)
2、交流概括的层次内容。
第一层(1-3节)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和曾发生的历史事件。第二层(4-15节)具体叙述以葛云飞为指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4-5节)葛云飞别母赴前线和战前准备;(6-7节)将士们阵前誓师;(8-9节)葛云飞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歼敌;(10-15节)在救援无果的情况下,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第三层(16节)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精神永存。 1、课前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课堂检查有助于学生对所查找的字、词加深巩固。
2、养成学生阅读中分析、整理的能力。
再读课文
把握中心 1、指导学生课堂上小组学习(圈画、批注):
⑴为什么作者开头说“竹山门是我国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
⑵课文是怎样描写葛云飞等将士“血染”竹山门场面的?
⑶怎样感悟课文结尾“竹山门啊,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的作者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简单介绍,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1、学生先研读课文,对关键的句段进行圈划、分析、批注。
2、互相交流:
⑴竹山门耸峙在我国浙江舟山的定海城南,是祖国东方的一座海上大门,在鸦片战争中,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敌我双方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最为激烈的战斗,5千多名清军将士全部血战而亡。
⑵如:城头“龙旗猎猎”的场面描写;“声震海山”的阵前盟誓;还有战斗中对葛云飞壮烈牺牲时的“语言、动作、外貌和神态”等细节刻画,无不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气和血染竹山门的无畏气概场面。
⑶竹山门上埋葬了5千多名将士为国捐躯的英魂,是我国近代史上抗击英国侵略的历史丰碑和精神丰碑,表达了作者对英烈们无比颂扬、自豪之情。同时,“血染的丰碑”告诫后人,学会对血腥历史的清醒反思,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注重培养学生圈划、批注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学习实践中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这一环节的第⑴、⑶问旨在引导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课文的中心,感悟作者的情感。
3、第⑵问设计旨在达成教学的“重点目标”,通过场面和人物分析,同时也落实了文后“学习建议”中的相关阅读内容。
质疑探究
加深感悟
我们在课前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课文选材于历史,又不完全实录于历史,请学生找找自己发现的有关语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就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探究、感悟学习,先讨论后交流。要点如:
展开全文阅读
1、定海“历史事件”记载,“5800士兵绝大部分在血战中阵亡”而文中“麾下5800名守军无一变节投降”。这句话在史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欣赏性,揭示主题的感染力更强。
2、在“血战六昼夜”中,作者详写了第六天的战斗,史料记载“这时,英军正在向土城进逼,葛云飞捧抱四千斤炮回击”文中“情急之下,葛云飞上前掇抱炮身,猛一发力,竟将这大铁疙瘩转了个向,随即便操炮发射,一直打到炮身红透,无法再打。”这里人物描写非常逼真,生动地体现了葛云飞等将士们在危急关头骁勇无比、英勇杀敌的情形。
3、“葛云飞倚崖屹立……仿佛继续在抗击着侵略军!”生动表现了一位至死不息的抗敌将领形象,写得非常感人。
…… 引导学生探究散文创作与历史史料的区别:让学生自己体会交流,老师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文学特点: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为表达主题的需要,对历史事实作一些“适当”加工是自然合理的,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仿写练习
培养能力 学习本文后,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仿《郑国鸿碑记》用300字左右为《血染的丰碑》写一篇《葛云飞碑记》或《竹山门碑文》。 学生课堂独立完成。
通过仿写的学习活动,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课堂上未完成“仿写”的同学,回家继续完成。2、自选题:(1)周末网上观看影视片《定海风云》,写一篇300—500观后感。(2)课外阅读《葛云飞的故事》。(3)上“中华英雄网”了解更多的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将士。 1、准备明天小组或全班交流。
2、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1、习作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
2、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视角。
思路点拨
1、课前除查找资料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鸦片战争》影视片,激发学生情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课文分析中,也可以从本文的课题切入分析,揭示主题。思路:“血染的丰碑”——竹山门——血染的大门——血战六昼夜——历史丰碑——精神丰碑。
2、也可以从“中国近代史”中截取“第二次定海战役”一节文字,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把“理解本文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作为重点落实的目标,在比较中,从课文的“人物描写、场面描写”中体会语言的感染力,从而体会本文独特的表达特点,同样落实情感目标。
练习举隅
1、成语填空:
语重心( ) 马不停( ) 严( )以待 响( )行云
同仇敌( ) 众志成( ) 铩( )而归 气( )嚣张
2、怎样理解课题“血染的丰碑”含义。
3、理解课文第4节中对“孝服”和“两把佩刀”的细节描写作用?
4、课外阅读叶辛散文《不屈的定海》,试与本文从内容上和表达上比较两者异同。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血染的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保卫大坝(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下一篇:
遥远的回忆(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