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69
标签:
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综述
顾之川
为了更好地修订高中语文试验教材和制定面向21世纪的初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的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于1999年6月5日~12日在昆明召开。国家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审定审查委员冯钟芸、刘国正、潘仲茗、朱绍禹、顾黄初、钱梦龙、张鸿苓、欧阳代娜、申士昌参加了会议。审查委员围绕语文教育的讨论、两省一市高中语文试验教材的修订以及初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制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一、关于语文教育的讨论
近一年多来,社会上就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对中学语文教学冲击很大,自然也成了审查委员们这次研讨的热门话题。大家认为,这场讨论,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兴高采烈的,认为全社会都在关心语文教育,总是件好事,可以帮助我们把语文教学的问题解决得更好一些。讨论中也确实有一些中肯的意见。遗憾的是,随着讨论的发展,讨论的内容却离语文教学的实际越来越远。不少言论和文章,不是从如何改进语文教学的愿望出发,而是置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的基本事实于不顾,采取危言耸听、以偏概全的作法,对语文教学任意糟蹋,说什么“祸国殃民”“误尽苍生”,以“流氓的语言”培养“奴才和奴隶”,全盘否定了近20年来语文教育改革的成绩。语文界前辈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的教育思想受到不公允的批评。对此,委员们深感忧虑。大家认为,语文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很具体也很复杂,是牵涉到几百万教师、几亿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扣帽子、打棍子,丝毫无助于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这场语文教学讨论中的某些言论,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混乱,混淆了是非,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感到委屈、惶惑、气愤。其结果只能使语文教学误入歧途,甚至危害整个基础教育工作。为此,审查委员们呼吁,在讨论语文教学时,应提倡科学的态度,充分尊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认识语文教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讨论语文教学问题。
会议认为,近20年来,语文教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这20年是建国50年来的最佳时期。我国内地及香港的几次系统的调查报告证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从开放的视角作了各种探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编写出多套各具特色的教材,教学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这是千真万确,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容抹杀的。当然,肯定成绩,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考试、教材、教学、师资等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老大难,需要语文教育界与社会各界一道继续努力,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大家认为,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语文课要增强“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和“人格塑造”,培养创造思维等等,都是合理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抹杀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必须以学习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基本目标。至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是靠语文学习中的逐渐熏陶和感染,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人文性”与“工具性”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那种只要“人文性”,不要“工具性”的看法,是很不妥当的,也是十分有害的。这次讨论中对教材的批评,有些意见是中肯的。如部分选文陈旧,缺乏时代气息;对有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学术界已有了公认的新的研究成果,而教材没有及时吸收;教学参考书对某些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够准确;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见,大都是针对“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而这套课本是70年代后期根据原国家教委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以后虽经数次修订,但因大纲的基本框架未变,故教材基本框架也不可能改变。现在,这套高中语文教材即将“退役”。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编出新的高中各科试验教材,并已于1997年秋季开始,在江西、山西、天津进行试验。审查委员们热切希望这套试验教材能逐步扩大试验范围,修订后送审,以取代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
委员们一致认为,作为全国惟一一家从事研究、编写中小学课程教材的专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不管社会上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怎样议论,面临怎样的挑战,都要沉着冷静,以分析的态度对待,凡是有益的东西都要吸收,但也不必过多地介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人教社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以改革的精神编出一两套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语文教材来。这才是人教社责无旁贷的使命,才不辜负全国语文教育界对人教社的厚望。
二、关于高中语文试验教材的修订
正在两省一市进行试验的高中语文教材如何修订完善,也是这次会议主要的话题之一。审定审查委员对这套教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套教材从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系到选文,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突破,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注意到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和区别,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等等。委员们认为,它反映了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应有的水平,是建国以来编写得最好的一套高中语文教材。
当然,编教材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在目前语文教育研究在很多方面还很薄弱的情况下,教材总体结构宁可粗一点。从进一步完善提高的角度看,修订时有以下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第一,关于训练目标。教材的训练体系宜粗不宜细。现代文阅读的训练点是作茧自缚,应该淡化。不妨搞一个松散的体系,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理解鉴赏能力。至于训练重点,应该就文论文。选什么样的课文,可就这些文章提些具体要求。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等单元训练重点,似乎可以不提。单元训练目标不妨拓宽一些,松散一点。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要突出文学,不宜突出文化。单元训练目标不可规定得太死。每一册课本有个重点提示就可以了,不必搞得太琐碎。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关于选文。衡量一套语文教材的质量,关键是看选了哪些文章作课文。因此,选文要文质兼美,要经得起咀嚼。高中以选文学作品为主,高三应选文学作品中有相当难度的。选文要选“至性”之文,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孔融的《报盛孝章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史可法《与多尔衮书》等,太长的可以节选。至于怎样编排,这是技术操作问题。比如,高一可以按文体编排,高二、高三按文学史顺序编排,也可以完全按文学史的顺序编排。同时照顾由易到难的顺序。这里的“文学”应是广义的,除了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外,还应该包括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文章。应该说,与国外的母语教科书相比,中国的语文教科书趣味性是比较差的。过去我们只强调语文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而不大注意教材的趣味性,教材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在板着面孔进行说教,显得不那么可爱。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在趣味性上多下功夫,多选能吸引人、打动人的作品和文章作课文。通过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实用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关于练习。大家认为,练习题不可太多太繁。尤其是一些词语练习,可以适当减少。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最好能熟读成诵。鉴赏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整体鉴赏,尽量减少那些支离破碎的练习题。最理想的练习应该包含这样三方面的题目:第一类,提供资料,作解读参考。这种题目要注意尽可能地多样化。第二类,文章中最精华的地方,让学生揣摩品味,体会文章的妙处。第三类,动手或动口,即说或写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真正学有所得。
第四,关于注释。课文的注释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学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材的注释要以准确性、科学性、简明性、通俗性为原则。这套高中语文教材的注释也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修订时应予以注意。
第五,关于写作。这套教材把阅读和写作、口语训练分开编排,线索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教学。尤其是重视了听说的训练,编写了口语交际的内容。但写作部分知识似乎讲得太多,应用性的训练还应该再加强。写作教材,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写文章、改文章上,而不是学写作知识,或者说,不主要学写作知识。高中阶段的写作课,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评论性的文章,让学生发表对某一问题的见解。
三、关于新一轮的初中语文课程教材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制定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方案。面临世纪之交,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教材如何改革,大家都感到任务相当艰巨。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课程标准。再按不同的序列,分别拟定出教材编写方案。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三年制和四年制两套,1990年开始试验,到1994年两套教材送审通过,在全国推广使用。从开始试验到现在,已经使用了9年,很有必要重新编写一套新的初中语文教材,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第一,关于“基本课文篇目”。1990年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共列了99篇课文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课文篇目”。当时主要是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即“一纲多本”)的方针,强调语文教材既多样又统一。应该说,“基本课文篇目”在当时还是有必要的。但是,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这些基本课文,有的所写内容已经过时,不再适合作课文。另外,有的地方迫于升学的压力,只教基本课文,其他都不管了。现在看来,大纲中的“基本课文篇目”弊多利少。因此,人教社在制定新一轮初中语文课程教材方案时,可以不受“基本课文篇目”的限制。重新选文,把文章选好,这是关键。一定要选学生爱读,教师爱教的文章。
第二,关于培养目标。社会上有人认为,培养学生听读说写能力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中学阶段应该向大学靠拢,着重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显然,这种推断完全脱离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在小学远没有完成,应该贯穿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委员们强调,语文课应指导学生读和写,单靠教师空泛的讲析无论如何是学不好语文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新一轮初中语文教材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编好自读课本,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量不妨大一些,各校可以灵活掌握。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很少让学生背诵,这样做是不妥当的。中学阶段正是十几岁的中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他们适当地多读多背多写。学生只有读得多,背得多,练得多了,语文能力才会提高。
第三,关于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1.读懂,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2.能够初步进行品评、玩味。3.能说出一篇作品好在哪里,知其所以然。4.能用书面语言写出自己的见解,包括对作品的质疑。总之,鉴赏的步骤要粗一些,文章要选得精,量可以大一些,多作一些比较。鉴赏能力是逐步形成,逐步加深的。有的作品可以借用“点拨法”,在关键处点一下即可。因为学生读文学作品,并不是一无所知。以《荷花淀》为例,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鉴赏。教学必须有个重点,可以分层次,但层次不宜太琐细。
第四,关于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对方便教师备课,指导教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教参人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教参的作用仅仅在于参考。随着师资水平的提高,完全靠一本教参上课的老师应该越来越少。现在不是要不要编教参的问题,而是怎样编对教师才有用,怎样使用教参才合适的问题。
委员们认为,从整体上说,人教版的教参比“文革”前的教参高明多了。教参的基本结构比较全面具体。比如,《桃花源记》的教参,除了附录“译文”外,还编入《晋书·陶潜传》。有的节选课文,教参中补充了未节选的部分。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委员们还指出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几个最突出的缺点。比如,有些部分编写体系不一致。有的文言文没有译文,有的是节选,没有补入删节的部分。有些课文的评价不太恰当,结构分析不清楚,有的是编者自己就没有理清楚。这些,在编写新一轮初中语文教材时应引起注意。
《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8期。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综述
顾之川
为了更好地修订高中语文试验教材和制定面向21世纪的初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的中学语文课程教材专家研讨会,于1999年6月5日~12日在昆明召开。国家教育部中学语文教材审定审查委员冯钟芸、刘国正、潘仲茗、朱绍禹、顾黄初、钱梦龙、张鸿苓、欧阳代娜、申士昌参加了会议。审查委员围绕语文教育的讨论、两省一市高中语文试验教材的修订以及初中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制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展开余文
一、关于语文教育的讨论
近一年多来,社会上就语文教育教学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对中学语文教学冲击很大,自然也成了审查委员们这次研讨的热门话题。大家认为,这场讨论,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兴高采烈的,认为全社会都在关心语文教育,总是件好事,可以帮助我们把语文教学的问题解决得更好一些。讨论中也确实有一些中肯的意见。遗憾的是,随着讨论的发展,讨论的内容却离语文教学的实际越来越远。不少言论和文章,不是从如何改进语文教学的愿望出发,而是置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的基本事实于不顾,采取危言耸听、以偏概全的作法,对语文教学任意糟蹋,说什么“祸国殃民”“误尽苍生”,以“流氓的语言”培养“奴才和奴隶”,全盘否定了近20年来语文教育改革的成绩。语文界前辈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的教育思想受到不公允的批评。对此,委员们深感忧虑。大家认为,语文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很具体也很复杂,是牵涉到几百万教师、几亿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扣帽子、打棍子,丝毫无助于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事实上,这场语文教学讨论中的某些言论,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混乱,混淆了是非,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感到委屈、惶惑、气愤。其结果只能使语文教学误入歧途,甚至危害整个基础教育工作。为此,审查委员们呼吁,在讨论语文教学时,应提倡科学的态度,充分尊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认识语文教学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讨论语文教学问题。
会议认为,近20年来,语文教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这20年是建国50年来的最佳时期。我国内地及香港的几次系统的调查报告证明,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学从开放的视角作了各种探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编写出多套各具特色的教材,教学取得了好的实际效果。这是千真万确,有目共睹的,也是不容抹杀的。当然,肯定成绩,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考试、教材、教学、师资等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老大难,需要语文教育界与社会各界一道继续努力,把语文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大家认为,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当然,语文课要增强“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和“人格塑造”,培养创造思维等等,都是合理的,也是很重要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抹杀语文的“工具性”。语文课必须以学习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基本目标。至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是靠语文学习中的逐渐熏陶和感染,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人文性”与“工具性”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那种只要“人文性”,不要“工具性”的看法,是很不妥当的,也是十分有害的。这次讨论中对教材的批评,有些意见是中肯的。如部分选文陈旧,缺乏时代气息;对有些作家作品的评价和分析,学术界已有了公认的新的研究成果,而教材没有及时吸收;教学参考书对某些课文的解说和分析不够准确;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见,大都是针对“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而这套课本是70年代后期根据原国家教委的教学大纲编写的,以后虽经数次修订,但因大纲的基本框架未变,故教材基本框架也不可能改变。现在,这套高中语文教材即将“退役”。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编出新的高中各科试验教材,并已于1997年秋季开始,在江西、山西、天津进行试验。审查委员们热切希望这套试验教材能逐步扩大试验范围,修订后送审,以取代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
委员们一致认为,作为全国惟一一家从事研究、编写中小学课程教材的专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不管社会上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怎样议论,面临怎样的挑战,都要沉着冷静,以分析的态度对待,凡是有益的东西都要吸收,但也不必过多地介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人教社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扎扎实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以改革的精神编出一两套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语文教材来。这才是人教社责无旁贷的使命,才不辜负全国语文教育界对人教社的厚望。
二、关于高中语文试验教材的修订
正在两省一市进行试验的高中语文教材如何修订完善,也是这次会议主要的话题之一。审定审查委员对这套教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套教材从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系到选文,与过去的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突破,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注意到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和区别,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等等。委员们认为,它反映了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在教材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应有的水平,是建国以来编写得最好的一套高中语文教材。
当然,编教材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在目前语文教育研究在很多方面还很薄弱的情况下,教材总体结构宁可粗一点。从进一步完善提高的角度看,修订时有以下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第一,关于训练目标。教材的训练体系宜粗不宜细。现代文阅读的训练点是作茧自缚,应该淡化。不妨搞一个松散的体系,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文章的理解鉴赏能力。至于训练重点,应该就文论文。选什么样的课文,可就这些文章提些具体要求。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等单元训练重点,似乎可以不提。单元训练目标不妨拓宽一些,松散一点。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要突出文学,不宜突出文化。单元训练目标不可规定得太死。每一册课本有个重点提示就可以了,不必搞得太琐碎。
第二,关于选文。衡量一套语文教材的质量,关键是看选了哪些文章作课文。因此,选文要文质兼美,要经得起咀嚼。高中以选文学作品为主,高三应选文学作品中有相当难度的。选文要选“至性”之文,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孔融的《报盛孝章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史可法《与多尔衮书》等,太长的可以节选。至于怎样编排,这是技术操作问题。比如,高一可以按文体编排,高二、高三按文学史顺序编排,也可以完全按文学史的顺序编排。同时照顾由易到难的顺序。这里的“文学”应是广义的,除了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外,还应该包括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文章。应该说,与国外的母语教科书相比,中国的语文教科书趣味性是比较差的。过去我们只强调语文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而不大注意教材的趣味性,教材给人的印象,似乎总是在板着面孔进行说教,显得不那么可爱。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在趣味性上多下功夫,多选能吸引人、打动人的作品和文章作课文。通过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实用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关于练习。大家认为,练习题不可太多太繁。尤其是一些词语练习,可以适当减少。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最好能熟读成诵。鉴赏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整体鉴赏,尽量减少那些支离破碎的练习题。最理想的练习应该包含这样三方面的题目:第一类,提供资料,作解读参考。这种题目要注意尽可能地多样化。第二类,文章中最精华的地方,让学生揣摩品味,体会文章的妙处。第三类,动手或动口,即说或写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真正学有所得。
第四,关于注释。课文的注释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学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材的注释要以准确性、科学性、简明性、通俗性为原则。这套高中语文教材的注释也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修订时应予以注意。
第五,关于写作。这套教材把阅读和写作、口语训练分开编排,线索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教学。尤其是重视了听说的训练,编写了口语交际的内容。但写作部分知识似乎讲得太多,应用性的训练还应该再加强。写作教材,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写文章、改文章上,而不是学写作知识,或者说,不主要学写作知识。高中阶段的写作课,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评论性的文章,让学生发表对某一问题的见解。
三、关于新一轮的初中语文课程教材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制定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方案。面临世纪之交,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教材如何改革,大家都感到任务相当艰巨。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课程标准。再按不同的序列,分别拟定出教材编写方案。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三年制和四年制两套,1990年开始试验,到1994年两套教材送审通过,在全国推广使用。从开始试验到现在,已经使用了9年,很有必要重新编写一套新的初中语文教材,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
第一,关于“基本课文篇目”。1990年通过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行)》,共列了99篇课文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基本课文篇目”。当时主要是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即“一纲多本”)的方针,强调语文教材既多样又统一。应该说,“基本课文篇目”在当时还是有必要的。但是,经过十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这些基本课文,有的所写内容已经过时,不再适合作课文。另外,有的地方迫于升学的压力,只教基本课文,其他都不管了。现在看来,大纲中的“基本课文篇目”弊多利少。因此,人教社在制定新一轮初中语文课程教材方案时,可以不受“基本课文篇目”的限制。重新选文,把文章选好,这是关键。一定要选学生爱读,教师爱教的文章。
第二,关于培养目标。社会上有人认为,培养学生听读说写能力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中学阶段应该向大学靠拢,着重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显然,这种推断完全脱离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在小学远没有完成,应该贯穿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委员们强调,语文课应指导学生读和写,单靠教师空泛的讲析无论如何是学不好语文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新一轮初中语文教材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编好自读课本,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量不妨大一些,各校可以灵活掌握。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很少让学生背诵,这样做是不妥当的。中学阶段正是十几岁的中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应该让他们适当地多读多背多写。学生只有读得多,背得多,练得多了,语文能力才会提高。
展开余文
第三,关于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文学鉴赏能力如何具体化,理论界还缺乏研究。在目前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入手。1.读懂,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2.能够初步进行品评、玩味。3.能说出一篇作品好在哪里,知其所以然。4.能用书面语言写出自己的见解,包括对作品的质疑。总之,鉴赏的步骤要粗一些,文章要选得精,量可以大一些,多作一些比较。鉴赏能力是逐步形成,逐步加深的。有的作品可以借用“点拨法”,在关键处点一下即可。因为学生读文学作品,并不是一无所知。以《荷花淀》为例,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鉴赏。教学必须有个重点,可以分层次,但层次不宜太琐细。
第四,关于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对方便教师备课,指导教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于教参人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教参的作用仅仅在于参考。随着师资水平的提高,完全靠一本教参上课的老师应该越来越少。现在不是要不要编教参的问题,而是怎样编对教师才有用,怎样使用教参才合适的问题。
委员们认为,从整体上说,人教版的教参比“文革”前的教参高明多了。教参的基本结构比较全面具体。比如,《桃花源记》的教参,除了附录“译文”外,还编入《晋书·陶潜传》。有的节选课文,教参中补充了未节选的部分。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委员们还指出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几个最突出的缺点。比如,有些部分编写体系不一致。有的文言文没有译文,有的是节选,没有补入删节的部分。有些课文的评价不太恰当,结构分析不清楚,有的是编者自己就没有理清楚。这些,在编写新一轮初中语文教材时应引起注意。
《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8期。
标签:
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关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目的
下一篇:
2000 年 高 考 作 文 得 失 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