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36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物种起源》导言(苏教版高二必修)
一、教学目标
(1)认知和能力: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绪论”(导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耍观点。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三、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课前作业:人类是从哪里来的?用图片或文字说明都可以。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作业:让学生展示思考与查资料后整理出来的结果。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观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讨论得出更正确的答案。)
三、熟悉文本,筛选信息
1.请自读课文一遍,找出能说明人类不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依据。
A.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B.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那些属于所谓同属的生物都是另一个并且一般是已经绝灭的物种的直系后代,……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C.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样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D.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有利于自己的、纵使是微小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中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它自然地被选择了。由于坚强的遗传原理,任何被选择的变种,将会繁殖它的新的和变异了的类型。
…… ……
2.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信息,弄清达尔文在本文中所表达的对物种起源的看法的可靠性。
第一自然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二自然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第三自然段:“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第六自然段:“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 ……
(幻灯片辅佐以其他的资料证明达尔文的观点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人是由其它物种演变而来的,在不断的变异进化中,人类累积起众多的细微的有利于自身的变异,并把它遗传下来,终于形成了我们目前的人类群体。
四、作业:筛选相关信息,回答“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明确: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完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得出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二、根据你对文本的把握,请你介绍《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的为人及时代背景
教师补充相关内容:
1.《物种起源》: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即“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2.达尔文的为人:
第l段,从“远航”(1 8 3 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5段,“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6段,“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7段,“很不幸”“讲得十分简单”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展开全文阅读
第9段,“毫不怀疑地主张,许多自然学者直到最近还保持着的和我以前所保持的观点——每一物种都是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充分相信”、“我相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3.时代背景:
当时大众较为认可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虽然一般博物学家也有类似进化的观点,但不是很全面。如他们往往认为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是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
三、我们能从文本中找出作者及时代的相关信息,与本文的文体有关,请你告诉同学们本文的文体特点。(与序言的比较)
明确: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序言可用于文学作品,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著作,而导言或绪论只用于学术类著作;序言与原著作关系可紧可松,内容宽泛,表达自由,而导言或绪论则是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原作的内容进行介绍,在表达上以说明、议论为主,较为谨严。
四、研习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明确: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揭示主要事理的语句。如:
第l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如:
第5段“关于‘物种起源’……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6段“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9段“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一的手段。”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如:
第5段、第7段、第9段都反复说“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酌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3.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4):写作经过 整理成书的过程(1)
提前发表的原因(2)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1)认为,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2)认为的(b)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a)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1)认为(b)
(2)认为(a)
(提示: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把握两种不同学术见解。要正确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画线句子是复杂单句,作为谓语“认为”所认定的内容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认为(a)”所认定的内容包括“不像”“而是”两个侧面,也就是从否定和肯定这两个角度说的。“认为(b)”所认定的内容正好是“认为(a)”所否定的内容。可见“认为(b)”所认定的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六、作业:生活中同属的种举例。《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物种起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苏教版高二必修)
下一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